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黨組成員 劉琦
能源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貧困地區的發展更需要充足的能源作為動力,因此,做好能源扶貧是促進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基礎,既是重要的經濟工作,也是重要的政治任務,關乎經濟發展,關系民生福祉。
當前,相當一部分貧困地區群眾的生活用能粗放落后,仍以薪柴為主,照明、取暖、洗澡等基本生活用能保障困難,亟待政府和全社會關懷幫扶,以改善生活用能條件。根據2013年底的統計,我國仍有123萬人口還用不上電,看似總量不多,但由于地處偏遠且居住分散,工作難度和資金需求量非常大。同時,我國貧困地區大多地處西部,這些地方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蘊藏豐富,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資源得天獨厚,做好能源這篇大文章,加快能源項目開發建設,把能源資源優勢盡快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對于發展壯大當地產業經濟、夯實經濟社會發展基礎,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國家能源局一直高度重視扶貧工作,積極貫徹落實中央扶貧工作戰略部署,為改善貧困地區的用能問題,在無電地區電力建設、農網改造升級、天然氣供應、定點扶貧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實有效的工作。
“十二五”以來,國家共安排無電地區 電力建設中央預算內資金95億元,安排農網改造升級中央預算內資金425億元,并對中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實施特殊傾斜的中央資本金政策。2013年7月,國家能源局正式啟動全面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三年行動計劃(2013~2015年)。截至2013年底,已通過光伏獨立供電和電網延伸工程解決了150萬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占全國無電人口總數的55%。農網改造工程顯著改善了農村地區供電條件和質量,大大提高了農村人口用能水平。
為推動南疆經濟發展,保障偏遠地區居民基本用能,2013年4月,國家能源局批復南疆天然氣利民工程可研報告,計劃氣化南疆三地州12個縣市和20個農牧場,項目總投資約64億元,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20億元。目前,一期工程已經完成,成功向南疆三地州12個縣市團場供氣,解決了當地居民的基本用能問題。
根據國務院的部署,國家能源局定點扶貧甘肅省通渭縣、清水縣。按照“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優勢互補、形成合力,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以人為本、民生為先”的原則,國家能源局幫助當地推動、引進各類項目,幫助加快能源項目建設進度,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探索光伏扶貧等能源特色扶貧新形式。此外,國家能源局還直接投入15萬元用于組織農牧業技術培訓 和小學生游學、幫扶建設村級文化衛生基礎設施等事業。
通過這幾年的扶貧工作,國家能源局已形成了“立足職能、發揮優勢,聚焦重點、創新機制,行業聯動、形成合力”的扶貧理念,把扶貧工作的著力點放到提高貧困人口收入上。在扶貧方向上,更加注重民生領域;在扶貧方式上,更加注重運用市場手段;在扶貧力量上,更加注重發揮行業合力;在扶貧重點上,更加注重精準扶貧,注重提升造血功能,努力推動定點扶貧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今后一段時期,國家能源局將做好以下工作:組織協調行業扶貧。抓好無電地區電力建設,重點推進電網延伸項目和新疆、青海、四川、甘肅等無電地區光伏獨立供電工程建設,開展全面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檢查確認,2014年再解決100萬無電人口用電問題,2015年基本解決全部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加大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作力度,做好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與相關扶貧規劃的銜接工作,不斷完善和落實農網改造升級的各項措施。
扎實開展定點扶貧工作。一是盡快提高當地用能水平,推進農村地區用能方式轉變。實施光伏扶貧,探索生物質能利用新方式,降低分散用煤比例,減少薪柴消費,
提高用能效率。二是發展民生社會事業。
加大對勞動力人口尤其是貧困家庭勞動力人口職業教育力度,優先開展“訂單式”培訓,提高貧困人口勞動技能,協調擴大當地勞務輸出。會同有關部門加大對當地教育、衛生及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幫助改善教學、醫療和交通等條件,繼續開展教育扶貧活動。三是加快發展新能源、分布式能源。推進通渭華家嶺風電、清水高峰科梁風電等項目建設,組織力量開展兩縣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資源普查,推動地熱能供暖示范項目建設。適時啟動清水綠色能源示范縣和兩縣農村及城鎮分布式光伏發電試點。四是培育打造當地特色經濟。幫助兩縣制定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幫助特色產業擴大宣傳、提高影響、拓展市場,支持特色產業形成規模,打造品牌。
10月17日是首個全國扶貧日,是我國扶貧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國家設立扶貧日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貧困地區人民群眾的關切之情。能源系統的全體同志要充分認識到扶貧工作的重要意義,積極響應中央號召,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扶貧濟困、人心向善”的傳統美德,關愛困難群眾,關心貧困地區,用實際行動做好能源扶貧工作,為貧困地區人民群眾脫貧致富提供堅強的能源保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