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披露新光硅業內幕交易窩案查處始末 開完內幕會狂買消息股―――
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日前表示,下半年的重點,將加強對內幕交易等違法行為的查處。
他表示,近年來,在上市公司的重組過程中,從相關股東討論重組方案,到方案上報有關部門以及審批等,由于涉及的環節和知情人員比較多,內幕交易往往“群體性”地發生,涉案人員越來越多。因此,證監會正在加強和相關部門的聯系,共同查處內幕交易等違法行為。
一個當年“風光無限”的多晶硅項目,卻牽出了一個驚人的內幕交易“窩案”,上至董事長,下至辦公室秘書,均被卷入其中。這就是震動資本市場的群體性內幕交易案――新光硅業內幕交易窩案。
近日,本報記者專訪了證監會相關的辦案人員,他首次披露了整個案件的細節。剛剛開完內部股東會,馬上去買受益于項目利好的股票,面對調查人員竟然反過來質問,“這是重大利好,為什么不能買?”這些公司管理人員對《證券法》的無知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而涉及上市公司內部人員之多是在證監會稽查總隊成立以來少有的。
■股價異動引起監管部門警覺
2007年10月30日這一天,上交所在日常監管中注意到,“川投能源(600674,股吧)出現股價異動!”記者注意到,當天,這只股票當日上漲9.12%,而大盤僅微漲2.6%。
這引發了監管部門的警覺。當時,上交所工作人員以為是這家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有問題,但是此后在掃描這只股票的買賣賬戶過程中,卻發現有很多樂山和成都營業部的投資者在買入這只股票以及樂山電力(600644,股吧)的股票。
經過仔細研究發現,這兩只股票股價異動的背后是當時市場瘋狂炒作的多晶硅項目。
2007年下半年,很多股民仍然記憶猶新,A股市場只要沾上“多晶硅”這三個字,個股必然像被打了興奮劑一樣地瘋漲。在此背景下,國內企業刮起了“多晶硅”的旋風,一窩蜂地上馬多晶硅項目。
當時,樂山電力恰恰被當作多晶硅概念股,借著新能源的東風一路飆漲。2007年10月12日最低到過8.91元,而2008年1月15日,卻登上了17.05元。短短三個月,竟然翻了近一倍。而此間,大盤從歷史最高點6124點滑落到5443.79點。
“這更引起了我們的懷疑。”證監會相關負責人說。
其實,很多人會比較疑惑,一個在多晶硅項目上沒有核心技術的電力企業怎么會被當作多晶硅概念股被市場如此瘋狂炒作?
2007年11月20日上午,新光硅業召開第十四次股東會議,揭開了謎底。
此次會議審議通過樂山和新津新建兩個年產3000噸多晶硅項目投資的議案。其中樂山項目分別由樂山電力出資并持股51%和天威保變(600550,股吧)出資并持股49%;新津項目分別由天威保變出資并持股51%,川投能源出資并持股35%,岷江水電(600131,股吧)出資并持股14%。此時,這些信息只有一些內部人士才能知道。
樂山電力、天威保變、岷江水電都于2007年11月21日停牌。28日,才在四家證券媒體上披露了投資多晶硅項目的意向性公告。
■涉案人員緣何成“窩”出?
然而監管層的警覺并沒有引起當事人的注意。這時幾位知道這個內幕消息的知情人士心里都樂開了花,紛紛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重大利好啊,這次可以大賺一筆了”。
川投集團時任副總經理的劉曉楊、時任計劃部經理的薛東兵、時任工業部副經理對口管理新光硅業的段躍鋼,以及時任新光硅業董辦秘書的張瑜婷等人,分別利用這個內幕消息先后交易了樂山電力和天威保變股票。
這一切卻未逃得過監管層的“法眼”,2008年1月證監會稽查總隊二隊開始立案調查。
經調查發現,具體負責溝通、聯系聯絡和協調多晶硅項目的段躍鋼在2007年11月19日前了解到樂山電力有可能參與多晶硅項目,并且知道樂山電力的實際控制人四川電力的領導對樂山電力參與此項目持支持態度,所以在2007年11月19日13:32買入了“樂山電力”300股。
參加新光硅業第十四次股東會議的薛東兵作為內幕信息知情人員,在會議結束不久,即2007年11月20日10點50分-10點55分買入“樂山電力”10300股,隨后又于12月7日、12月14日共計買入6100股。
就連參加會議并負責會議記錄、擬定會議紀要的辦公室秘書張瑜婷也于2007年11月21日上午買入了“樂山電力”4300股和“天威保變”800股。
此外還有在同年11月21日早上9點上班川投集團通知開會時了解到新光硅業第十四次股東會議結果的劉曉楊在當日上午9點26分買入了“樂山電力”2600股。
事后,在當事人與證監會辦案人員談話時表示,公司上下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消息,就憑著感覺買入了相關股票。一位當事人在接受證監會辦案人員談話筆錄的時候說:“這是重大利好,為什么不能買?”,“開完會就去買了”。
證監會辦案人員告訴記者:“當時他們自以為買入并不違法,并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與其說他們明目張膽,不如說是他們對證券法的無知。”
■沒收違法所得并罰款
最終,監管層除了沒收違法所得之外,對上述涉案人員給予沒收違法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