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中美兩國光伏終端市場投資者構成,是不太一樣的。在中國,主要是大型國有能源企業和民營光伏產品加工企業;在美國,主要是光伏產品加工企業和資本代表人。細細品來,現象背后的意味遠重于現象表面的不同。
構成美國光伏終端市場投資人的隊伍中,主要是以光伏產品加工企業為主:集中式地面電站是以Firstsolar為代表,分布式屋頂電站是以Solarcity為代表。與此同時,一些金融資本和高科技企業也不時出現在這個市場的投資隊伍中,并且不乏巴菲特、谷歌、蘋果所組成的豪華陣營。不久前巴菲特在一個會上詢問副手:公司已在太陽能和風電有多少投資?得到150億美元的回答后,他很快表示,“在我看來,還有另一個150億美元蓄勢待發”。與此同時,對新經濟的持續投資也已成為谷歌的偏好之一。如果進一步分析,Solarcity成功的租賃模式背后也是強大金融資本的支持。即使在新興的互聯網金融市場,也不乏馬賽克公司這樣的眾籌光伏投資。在日本,不久前著名風險投資公司軟銀也已加入到光伏終端市場的投資中。
過去,筆者將境外這一現象視為偶然,歸因于這些企業家的環保意識而未予重視,比如對待谷歌在公司數據中心的屋頂建設光伏電站。逐漸地,你會發現谷歌也在大量投資集中式地面電站,僅2月13日1.7億美元參與投資的全球最大光熱電站的規模就已達到392MW;現在,筆者意識到過去的判斷是錯誤的,這一現象的背后,其實代表著光伏終端市場投資已經成為資本市場成熟國家正在逐步成熟的投資市場。金融資本,輕易不產業投資,如果持續投資于一個產業,說明這個產業已經具備長期投資的價值和市場環境。在成熟市場,金融資本關注、愛戀光伏已經不是偶然而是常態。
在羨慕成熟國家正在成熟的光伏終端投資市場同時,筆者更加遺憾地是:除了鄭建明,在中國光伏終端投資市場還是鮮見大規模金融資本的影子。早在2010年時,中國資本市場規模已是全球第三?,F在中國有著全球最重視光伏產業的政府和政策,有著全球最大的光伏終端投資市場,金融資本為何如此冷靜面對?原因主要在于光伏終端投資市場的兩個不成熟。
一個是金融資本自身的不成熟。一個成熟的資本市場,是由追求不同回報的合格投資人構成,有追求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人,也有追求低風險、穩定收益的投資人。過去的中國改革開放,給投資人帶來巨大的利潤想象空間,特別是大量壟斷行業的壟斷利潤存在,使得更多的資本還在追求高額利潤的習慣中。這既是中國A股市場大盤股市盈率低于境外資本市場而創業板不低的原因,也是中國資本投資市場不成熟的集中表現。可惜的是,這種習慣使得中國的金融資本正在光伏產業犯錯誤。
一個是光伏產業投資市場的不成熟。科學的投資是建立在精確計算的基礎之上,特別是光伏這樣的規模經濟投資市場,而精確計算又是建立在投資風險、退出機制、收益空間各項指標的建立和完善基礎之上。反觀中國光伏終端投資市場以上相關指標不僅不成熟,甚至尚未建立。于是,金融資本欲罷不能、望而卻步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例如中國金融租賃有限公司原意大舉進軍分布式光伏,做出了500兆瓦的光伏電站融資計劃。為了考察融資環境,派出了有40人組成的團隊考察全國光伏電站運營情況??疾斓慕Y果卻是:30%建成的3年以上的電站都不同程度出現了問題,有的電站設備衰減率甚至達到了68%!這必然帶來電站成本、收益較大的波動。所以,對于光伏業總是哭訴“融資難”,筆者借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命苦不能賴政府”,金融資本不進入是光伏終端投資市場,是因為市場的不成熟。
不成熟的男人難有女人追逐,不成熟的光伏終端市場難讓資本追逐。
此稿發布于《金銀島 洞察》
參考資料:
《軟銀能源等將在大阪泉大津市啟動19.8MW百萬瓦級光伏電站》
《政策力挺分布式光伏發電》
《巴菲特稱將把150億美元太陽能和風電投資翻倍》
《尚福林:中國資本市場規模居世界第三位》
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首席光伏產業研究員
紅煒
2014年8月8日
構成美國光伏終端市場投資人的隊伍中,主要是以光伏產品加工企業為主:集中式地面電站是以Firstsolar為代表,分布式屋頂電站是以Solarcity為代表。與此同時,一些金融資本和高科技企業也不時出現在這個市場的投資隊伍中,并且不乏巴菲特、谷歌、蘋果所組成的豪華陣營。不久前巴菲特在一個會上詢問副手:公司已在太陽能和風電有多少投資?得到150億美元的回答后,他很快表示,“在我看來,還有另一個150億美元蓄勢待發”。與此同時,對新經濟的持續投資也已成為谷歌的偏好之一。如果進一步分析,Solarcity成功的租賃模式背后也是強大金融資本的支持。即使在新興的互聯網金融市場,也不乏馬賽克公司這樣的眾籌光伏投資。在日本,不久前著名風險投資公司軟銀也已加入到光伏終端市場的投資中。
過去,筆者將境外這一現象視為偶然,歸因于這些企業家的環保意識而未予重視,比如對待谷歌在公司數據中心的屋頂建設光伏電站。逐漸地,你會發現谷歌也在大量投資集中式地面電站,僅2月13日1.7億美元參與投資的全球最大光熱電站的規模就已達到392MW;現在,筆者意識到過去的判斷是錯誤的,這一現象的背后,其實代表著光伏終端市場投資已經成為資本市場成熟國家正在逐步成熟的投資市場。金融資本,輕易不產業投資,如果持續投資于一個產業,說明這個產業已經具備長期投資的價值和市場環境。在成熟市場,金融資本關注、愛戀光伏已經不是偶然而是常態。
在羨慕成熟國家正在成熟的光伏終端投資市場同時,筆者更加遺憾地是:除了鄭建明,在中國光伏終端投資市場還是鮮見大規模金融資本的影子。早在2010年時,中國資本市場規模已是全球第三?,F在中國有著全球最重視光伏產業的政府和政策,有著全球最大的光伏終端投資市場,金融資本為何如此冷靜面對?原因主要在于光伏終端投資市場的兩個不成熟。
一個是金融資本自身的不成熟。一個成熟的資本市場,是由追求不同回報的合格投資人構成,有追求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人,也有追求低風險、穩定收益的投資人。過去的中國改革開放,給投資人帶來巨大的利潤想象空間,特別是大量壟斷行業的壟斷利潤存在,使得更多的資本還在追求高額利潤的習慣中。這既是中國A股市場大盤股市盈率低于境外資本市場而創業板不低的原因,也是中國資本投資市場不成熟的集中表現。可惜的是,這種習慣使得中國的金融資本正在光伏產業犯錯誤。
一個是光伏產業投資市場的不成熟。科學的投資是建立在精確計算的基礎之上,特別是光伏這樣的規模經濟投資市場,而精確計算又是建立在投資風險、退出機制、收益空間各項指標的建立和完善基礎之上。反觀中國光伏終端投資市場以上相關指標不僅不成熟,甚至尚未建立。于是,金融資本欲罷不能、望而卻步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例如中國金融租賃有限公司原意大舉進軍分布式光伏,做出了500兆瓦的光伏電站融資計劃。為了考察融資環境,派出了有40人組成的團隊考察全國光伏電站運營情況??疾斓慕Y果卻是:30%建成的3年以上的電站都不同程度出現了問題,有的電站設備衰減率甚至達到了68%!這必然帶來電站成本、收益較大的波動。所以,對于光伏業總是哭訴“融資難”,筆者借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命苦不能賴政府”,金融資本不進入是光伏終端投資市場,是因為市場的不成熟。
不成熟的男人難有女人追逐,不成熟的光伏終端市場難讓資本追逐。
此稿發布于《金銀島 洞察》
參考資料:
《軟銀能源等將在大阪泉大津市啟動19.8MW百萬瓦級光伏電站》
《政策力挺分布式光伏發電》
《巴菲特稱將把150億美元太陽能和風電投資翻倍》
《尚福林:中國資本市場規模居世界第三位》
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首席光伏產業研究員
紅煒
2014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