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18, 2014---近期臺灣電池業者的產能利用率受到雙反的影響出現滑落,然而在組件部分卻傳出臺廠計劃擴充產能。EnergyTrend研究經理胥嘉政表示,看好美國反傾銷初判將對臺廠有利,加上中國組件產品輸美成本上升,組件有機會出現轉單效應,因此規劃將產能進一步提升。
臺灣組件總產能超過1GW,若未來中國組件遭受美國或歐洲等國的嚴厲貿易制裁,將持續拉近臺灣與中國的成本,有機會使得臺灣組件競爭力逐漸增加。然而目前中國業者正思考在第三地建立組件生產基地,例如墨西哥、東歐、印度等,而這些地區在生產成本上具有一定優勢,一但雙反結果超乎預期,大約一季左右,中國業者即可完成產能轉移并啟動量產。
反之,若判決結果是類似歐洲限價限量的模式,臺廠則不會因為組件擴張策略而獲利,反而有可能蒙受其害。另一方面,中國業者仍可利用委外生產的模式取得限量以外的市場需求,繼續保持在當地的競爭力和市占率。
胥嘉政進一步表示,目前全球組件產能約在63.2GW,供需狀況仍維持寬松,雖然臺灣組件產能還有空間可以進行布局規劃,但是在考慮到全球組件產能、中國政府的強力補貼與產品差異化等因素,現階段對于組件的擴張仍需步步為營。
本周現貨價格
受到需求減緩的影響,多晶硅片價格持續下滑0.51%來到US$0.981/piece;單晶硅片則滑落0.17%來到US$1.196/piece;電池受到兩岸業者的報價持續下殺,價格來到US$0.365/watt,跌幅1.08%;組件部分仍在觀望美國反傾銷判決,導致價格持續下滑1.67%來到US$0.588/watt。
臺灣組件總產能超過1GW,若未來中國組件遭受美國或歐洲等國的嚴厲貿易制裁,將持續拉近臺灣與中國的成本,有機會使得臺灣組件競爭力逐漸增加。然而目前中國業者正思考在第三地建立組件生產基地,例如墨西哥、東歐、印度等,而這些地區在生產成本上具有一定優勢,一但雙反結果超乎預期,大約一季左右,中國業者即可完成產能轉移并啟動量產。
反之,若判決結果是類似歐洲限價限量的模式,臺廠則不會因為組件擴張策略而獲利,反而有可能蒙受其害。另一方面,中國業者仍可利用委外生產的模式取得限量以外的市場需求,繼續保持在當地的競爭力和市占率。
胥嘉政進一步表示,目前全球組件產能約在63.2GW,供需狀況仍維持寬松,雖然臺灣組件產能還有空間可以進行布局規劃,但是在考慮到全球組件產能、中國政府的強力補貼與產品差異化等因素,現階段對于組件的擴張仍需步步為營。
本周現貨價格
受到需求減緩的影響,多晶硅片價格持續下滑0.51%來到US$0.981/piece;單晶硅片則滑落0.17%來到US$1.196/piece;電池受到兩岸業者的報價持續下殺,價格來到US$0.365/watt,跌幅1.08%;組件部分仍在觀望美國反傾銷判決,導致價格持續下滑1.67%來到US$0.588/wa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