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北京的霧霾已經遍及全國,長遠來講,要驅逐霧霾就要改變國內的能源結構,改變長期以來對化石能源依賴的局面,尤其是對煤炭的依賴,這將是革命式的變化。在今年波蘭華沙的氣候大會上公布了這樣的數據,全球最近幾年增長的二氧化碳排放之中,中國的排放占了70%。這個增長略顯不光彩,這個貢獻絕對是負面的,這跟我們當前新型大國形象是相違背的。扭轉這樣的局面,同時能為全球的減排事業做出貢獻,這是國內從事可再生能源行業人的職責所在。從這個方面來講,我們任重道遠。只有依靠創新,我們才能更好的實現這些目標。
我們還曾跟美國專家討論了中國島嶼能源的問題。在氣候變化的過程中首先遇到挑戰的就是島嶼,一旦海平面上升島嶼首先遭殃,解決島嶼的能源問題也是在氣候變化過程中急切關注的話題。我們正組織海南省的企業、海南大學包括英利的專家與電力系統的專家去學習美國夏威夷群島的經驗,因為夏威夷州在這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成功經驗。
在創新過程中,更好的通過國際合作來擴展我們的視野,來更好的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與理念,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在這些方面加強交流與合作。
學會提供平臺
通過創新驅動,將帶來產業的突飛猛進,將給我們帶來社會經濟的日新月異的變化,同時,也將培養我們一代創新的新人。國內會產生更多創新性的企業,這些企業將會為我們社會造福,創新驅動將是我們以后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組織學術交流,來進一步激發大家創新的熱情,交流創新的經驗與教訓,推進創新成果的推廣與產業化進程,這是學會的根本任務。這次會議是一次嘗試,希望通過這次會議能夠吸引產業鏈各個環節參與創新。
比較遺憾的是,國家獎勵辦批準了學會關于科技進步的一個獎項,每年我們都要進行可再生能源領域的評獎,可是申報獎項的單位比較少,這樣導致學會可選擇性太少,這與我們實際的狀況并不相符。據了解,在可再生能源各個領域、各個方面都有大量的創新成果,但是成果沒有提交到學會。可再生能源學會應該在光伏產業創新驅動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更多的去搜集去了解、去匯集全國來自各個方面創新成果,進一步來評判、評選、推廣這些成果。學會要把這些成果整合從而發揮更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這將是我們學會很重要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