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銀萬國
?
前天,能源局規劃14年光伏新增裝機14GW,我們認為這奠定了14年光伏股繼續走牛的主基調,這個規劃的意義重大,主要在于:?
?
EPS增長:公司盈利有望超越行業的增速40%?
從規劃量來看,行業新增裝機14年相比13年增長40%,由于龍頭企業布局更早,市場份額會進一步提升??紤]財務費用、管理費用的攤薄,我們認為龍頭公司的EPS增長會超過行業增速40%,個別公司會實現100%甚至更高的增速;?
事實上,2013年,整個行業的投資主線都是圍繞年初制定的10GW目標(同比增長120%)展開的,盡管年初眾說紛紜,市場剛開始普遍持懷疑態度,但到最后,實際裝機基本兌現(目前行業統計的數據顯示在9.5GW左右),很多公司的盈利也實現了快速增長,最典型的是陽光電源(同比增長130%),其次航天機電、中利科技的業績實現也是與國內的10GW密切相關的。我們認為2014年,在主要的政策已經出臺,各部門按部就班開始執行的背景下,兌現的概率更高。?
?
PE提升:估值有望達到30-40倍?
由于A股普遍給與高成長性溢價,在光伏行業增速達到40%,個股出現100%甚至更高的業績增速,行業的估值水平有望整體提升,可能會達到30-40倍。?
PE提升的內在邏輯是:光伏電站領域從周期向成長轉變。這是因為,能源局之前規劃了到2015年累計裝機35GW以上,市場用35GW作為基準,考慮13年累計裝機15GW左右的安裝量,這樣測算的結論是14、15年每年也只有10GW的新增安裝量,幾乎無增長,說明行業又將陷入周期的漩渦;而14年規劃上調至14GW之后,將打破35GW預期的天花板,市場會調高對15年預期,達到18GW甚至更高。?
國內市場具備廣闊成長空間的根本原因是:大氣污染問題嚴重。能源工作會議上,吳新雄削減火電的態度十分堅決,明確表態用新能源替代火電,新能源正從替補能源的地位上升至替代能源。而在2013年風電占發電比例約為2%,光伏僅為0.3%。可替代的空間極為廣闊。國內光伏新增裝機空間也將因此打開,特高壓建成后,僅新增的光伏地面電站有望達到風電的規模(18GW左右),而分布式商業模式一旦成熟,空間無可限量,并且也是政府力推的方向,將實現能源的互聯網,將電力通過B2B和B2C的方式進行交易。?
目前新能源的估值體系是低于環保領域的,但今后有望看齊。而從其行業發展動因以及商業模式來看,兩者相差無幾。行業快速發展的動因都是因為環保,不過環保行業是事后處理,更像是治標,新能源是事前處理,更接近治本。商業模式來看,都是政府補貼或出資,方式都是BT、EPC、O&M。?
?
資本運作助力:通過收購在一、二級市場套利實現快速增長?
由于電站環節(分布式、集中式、運營)都是資金密集型行業,公司大都有從二級市場融資的訴求。在行業景氣上升過程中,高PE的背景下,資本運作將會助力行業和公司發展。13年最典型的是傳媒行業,在二級市場高PE的背景下,公司可以通過在一級市場不斷收購,實現套利增長,資本運作和實體運行達到共振。?
我們認為這一幕可能會在光伏行業重現,最類似的環節是運營商,可以通過收購實現業績增長,并且也需要做高股價從二級市場融資,最成功的案例是港股的順風光電,一年漲幅達到50倍,已經成功實現了這一模式,運營規模達到890MW,市值達到130億港幣。?
?
投資策略:強烈看好14年光伏板塊表現,重點推薦特變電工、陽光電源、中利科技、上海電力、愛康科技、航天機電?
集中式電站標的:特變電工、陽光電源、中利科技、航天機電;?
分布式電站標的:陽光電源、愛康科技、林洋電子、東方日升、橫店東磁;?
運營商標的:上海電力、愛康科技、銀星能源、華北高速、正泰電器。?
?
前天,能源局規劃14年光伏新增裝機14GW,我們認為這奠定了14年光伏股繼續走牛的主基調,這個規劃的意義重大,主要在于:?
?
EPS增長:公司盈利有望超越行業的增速40%?
從規劃量來看,行業新增裝機14年相比13年增長40%,由于龍頭企業布局更早,市場份額會進一步提升??紤]財務費用、管理費用的攤薄,我們認為龍頭公司的EPS增長會超過行業增速40%,個別公司會實現100%甚至更高的增速;?
事實上,2013年,整個行業的投資主線都是圍繞年初制定的10GW目標(同比增長120%)展開的,盡管年初眾說紛紜,市場剛開始普遍持懷疑態度,但到最后,實際裝機基本兌現(目前行業統計的數據顯示在9.5GW左右),很多公司的盈利也實現了快速增長,最典型的是陽光電源(同比增長130%),其次航天機電、中利科技的業績實現也是與國內的10GW密切相關的。我們認為2014年,在主要的政策已經出臺,各部門按部就班開始執行的背景下,兌現的概率更高。?
?
PE提升:估值有望達到30-40倍?
由于A股普遍給與高成長性溢價,在光伏行業增速達到40%,個股出現100%甚至更高的業績增速,行業的估值水平有望整體提升,可能會達到30-40倍。?
PE提升的內在邏輯是:光伏電站領域從周期向成長轉變。這是因為,能源局之前規劃了到2015年累計裝機35GW以上,市場用35GW作為基準,考慮13年累計裝機15GW左右的安裝量,這樣測算的結論是14、15年每年也只有10GW的新增安裝量,幾乎無增長,說明行業又將陷入周期的漩渦;而14年規劃上調至14GW之后,將打破35GW預期的天花板,市場會調高對15年預期,達到18GW甚至更高。?
國內市場具備廣闊成長空間的根本原因是:大氣污染問題嚴重。能源工作會議上,吳新雄削減火電的態度十分堅決,明確表態用新能源替代火電,新能源正從替補能源的地位上升至替代能源。而在2013年風電占發電比例約為2%,光伏僅為0.3%。可替代的空間極為廣闊。國內光伏新增裝機空間也將因此打開,特高壓建成后,僅新增的光伏地面電站有望達到風電的規模(18GW左右),而分布式商業模式一旦成熟,空間無可限量,并且也是政府力推的方向,將實現能源的互聯網,將電力通過B2B和B2C的方式進行交易。?
目前新能源的估值體系是低于環保領域的,但今后有望看齊。而從其行業發展動因以及商業模式來看,兩者相差無幾。行業快速發展的動因都是因為環保,不過環保行業是事后處理,更像是治標,新能源是事前處理,更接近治本。商業模式來看,都是政府補貼或出資,方式都是BT、EPC、O&M。?
?
資本運作助力:通過收購在一、二級市場套利實現快速增長?
由于電站環節(分布式、集中式、運營)都是資金密集型行業,公司大都有從二級市場融資的訴求。在行業景氣上升過程中,高PE的背景下,資本運作將會助力行業和公司發展。13年最典型的是傳媒行業,在二級市場高PE的背景下,公司可以通過在一級市場不斷收購,實現套利增長,資本運作和實體運行達到共振。?
我們認為這一幕可能會在光伏行業重現,最類似的環節是運營商,可以通過收購實現業績增長,并且也需要做高股價從二級市場融資,最成功的案例是港股的順風光電,一年漲幅達到50倍,已經成功實現了這一模式,運營規模達到890MW,市值達到130億港幣。?
?
投資策略:強烈看好14年光伏板塊表現,重點推薦特變電工、陽光電源、中利科技、上海電力、愛康科技、航天機電?
集中式電站標的:特變電工、陽光電源、中利科技、航天機電;?
分布式電站標的:陽光電源、愛康科技、林洋電子、東方日升、橫店東磁;?
運營商標的:上海電力、愛康科技、銀星能源、華北高速、正泰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