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愛康科技(002610)披露擬以不低于7.78元/股的價格非公開發行1. 25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10億元,用于合計80MW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這本是一項確定性收益投資,屬于利好,加之企業預告2013年度凈利潤800萬元至1500萬元,實現扭虧為盈,更是好上加好。可是24日開盤5分鐘后股票跌停,25日繼續下跌5%。“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對于投資者來說此時一定是最壞的時刻。“為什么會跌停?”一時間證券業、光伏業內評論紛紛,大惑不解。對此,筆者也沒有結論,卻有這么幾個思考的角度:
從二級市場投資角度看,存在兩種可能:一是消息走露,利好兌現。翻開光伏板塊股票,一段時間來大致呈平穩下行態勢,愛康科技卻從11月10日開始加速上行,到12月6日停牌,上漲幅度達到30%之多,讓人難免想到走露消息而“見光死”之嫌;二是260多倍的市盈率高于大多數光伏企業,令人心生恐慌。
從募集資金中補充流動資金占比角度看,不應構成跌停理由。公告本次10億募集資金中有2.9億用于補充流動資金,于是有評論說“這個市場可能并不認可”。可以比較的是12月9日,同為光伏板塊的樂山電力(600644)公告將定向募集的16億元資金全部用于還款和補充流動資金后,開盤反應卻是高開7%。現形之下,如果愛康科技的跌停是因為此事,實在是反應過度。
從投資電站角度看,好事未必好做。基于成本、補貼電價和時間的確定,當前光伏電站的投資回收期大致穩定在八年左右,正如愛康科技人語:“我們認為這個項目還是不錯的。”但是,電站建成后能否按計劃并網發電、屋頂業主持續經營狀況能否按期支付電費等要素的不確定,也在增加投資收益的不確定。
從資金杠桿作用角度看,關鍵在于能否獲取電站項目。有分析說:“如果2.9億元補充流動資金投入電站建設,按30%自有資金比例,可撬動30億元項目規模,合計350MW。”已知2014年中國新建電站目標是10GW多,據此,愛康科技一家即獲取1/30的市場份額幾乎是不可能的,以此忽悠投資人更是錯誤的。
從企業轉型提法的角度看,樂觀結論恐怕為時尚早。有股評說:“本次非公開增發進一步明確了公司戰略轉型電站運營的態度與決心”、“分布式龍頭漸成”。能否成為龍頭有待觀察,產業轉型也非易事。從產品生產商轉為光伏發電服務提供商,無疑是企業升級的表現,Solarcity所以廣為光伏業內推崇,其根本皆緣于此。關鍵的問題是愛康科技能否轉型成功?美好的愿望是不能替代嚴酷的現實,企業的轉型是需要市場條件的支持。是美國完善的金融環境支持了Solarcity的轉型成功,但在中國現有的金融環境下,不是每一個企業都可以轉型成功的。擴大預期,編造概念,已經成為資本市場痼疾,愛康科技2011年上市后即上演業績變臉之殤,也許讓投資者至今未敢忘懷。
總之,在筆者看來金融市場對光伏產業的以偏概全,不僅反映在銀行融資,也反映在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