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內蒙古自治區制定了扶持光伏產業政策,著力構建光伏產業全產業鏈條,有效吸引了光伏制造產業向內蒙古轉移集聚。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金橋、沙爾沁光伏產業園單晶硅產能達到1.1萬噸,在建單晶硅產能2.9萬噸,光伏發電設備360萬千瓦,成為全國最大的單晶硅生產基地,初步形成光伏發電制造、半導體集成電路配套產業鏈。
2013年4月,自治區根據國家支持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圍繞提高內蒙古光伏產業市場競爭力,出臺了關于支持光伏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呼和浩特市搶抓全國光伏產業洗牌機遇,充分利用這一政策,定向招商,鼓勵原有企業擴能擴產。有效提高已入駐企業的投資信心,吸引國內優勢企業向金橋、沙爾沁光伏產業園區轉移。目前,這兩個園區已初步構建起了多晶硅、單晶硅、切片、電池組件、光伏發電系統全產業鏈,多項專利技術用于生產,極大增強了全產業鏈競爭優勢。
記者在金橋光伏產業園看到,內蒙古中環光伏材料有限公司正在加緊擴大在建規模,累計完成投資43億元,已形成單晶硅產能1萬噸、澆鑄多晶產能2200噸、晶片加工產能110萬千瓦;在建1萬噸光伏級單晶硅、1000噸電子級單晶硅、光伏發電組件100萬千瓦、藍寶石晶棒200噸。力爭到“十二五”末,投資達到100億元,形成單晶硅產能2萬噸、100萬千瓦低倍聚光光伏發電系統制造能力,每年新增產值60億元。同時,沙爾沁光伏園區的內蒙古晟納吉光伏材料有限公司也已建成太陽能單晶棒綜合產能15萬千瓦、光伏發電25萬千瓦;在建項目總投資210億元,新增單晶硅產能2萬噸、太陽能硅片150萬千瓦、太陽電池及組件150萬千瓦。據內蒙古中環光伏材料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秦玉茂介紹:“我們企業現有產能加速釋放,新建項目加快實施,得益于自治區光伏產業扶持政策和電力優勢。僅用電成本這一項,就比江浙一帶降低了50%以上。
2013年4月,自治區根據國家支持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圍繞提高內蒙古光伏產業市場競爭力,出臺了關于支持光伏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呼和浩特市搶抓全國光伏產業洗牌機遇,充分利用這一政策,定向招商,鼓勵原有企業擴能擴產。有效提高已入駐企業的投資信心,吸引國內優勢企業向金橋、沙爾沁光伏產業園區轉移。目前,這兩個園區已初步構建起了多晶硅、單晶硅、切片、電池組件、光伏發電系統全產業鏈,多項專利技術用于生產,極大增強了全產業鏈競爭優勢。
記者在金橋光伏產業園看到,內蒙古中環光伏材料有限公司正在加緊擴大在建規模,累計完成投資43億元,已形成單晶硅產能1萬噸、澆鑄多晶產能2200噸、晶片加工產能110萬千瓦;在建1萬噸光伏級單晶硅、1000噸電子級單晶硅、光伏發電組件100萬千瓦、藍寶石晶棒200噸。力爭到“十二五”末,投資達到100億元,形成單晶硅產能2萬噸、100萬千瓦低倍聚光光伏發電系統制造能力,每年新增產值60億元。同時,沙爾沁光伏園區的內蒙古晟納吉光伏材料有限公司也已建成太陽能單晶棒綜合產能15萬千瓦、光伏發電25萬千瓦;在建項目總投資210億元,新增單晶硅產能2萬噸、太陽能硅片150萬千瓦、太陽電池及組件150萬千瓦。據內蒙古中環光伏材料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秦玉茂介紹:“我們企業現有產能加速釋放,新建項目加快實施,得益于自治區光伏產業扶持政策和電力優勢。僅用電成本這一項,就比江浙一帶降低了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