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為世界各國大廠提供視覺系統解決方案的領導廠商康耐視(Cognex),今日首度在臺灣新竹科學園區科技生活館舉辦太陽能產業技術研討會,與會者大都為太陽能產業的重要技術人員和高階管理人才,討論如何在各類型太陽能電池制程中,有效的提升質量及良率。透過康耐視的機器視覺系統,協助太陽能電池產業,對太陽能晶圓,電池以及模塊進行缺陷、顏色等一致性檢測、尺寸測量以及ID讀碼,提供了最佳的解決方案。
在瞬息萬變的科技產業,如何將耗損率降至最低,節省生產成本,是各家廠商努力的目標。傳統的人力檢測已無法負荷精密的制程監控,以機器視覺系統擷取和分析信息的自動化裝置,也就因應而生。康耐視的視覺系統可依企業主的需求,選擇視覺軟件搭配相機和處理器,亦可選用獨立系統來使用,有效節省企業主的設備成本開銷。
機器視覺系統與太陽能產業運用
太陽能產業長期以來投注大量心血研發太陽能相關產品,太陽能電池板的制程從前端到后端,包含晶棒(Ingot)-硅片(wafer)-電池片(cell)-模塊(module)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嚴格的品管過程,若其中一個制程出現了質量不良的狀況,則會影響到太陽能電池板成品發電的瓦數。傳統的檢測方式,通常是在復雜的涂層程序后才知道成果,如果沒有預先收集質量數據,到時再確認缺陷的根源則為時已晚。
康耐視臺灣區總經理張志偉表示,本次研討會內容特別整合了數十種太陽能領域的技術運用,例如硅原料為主的硅晶圓、薄膜電池,或是化學材料為主的三五族或二六族,在每一階段的制程中,系統會先記錄正確的排序,以獨特的數據矩陣識別法檢視,只要有任何一層的涂料出錯,機器可以立即辨識抽出損壞層,如此既可確保每一層涂料的正確性,也可協助工程師提早發現錯誤,降低耗損率。康耐視視覺系統中的In-Sight、DataMan等,目前辨識度可超過2米的讀碼距離,為業界首居一指。
臺灣產業合作
目前臺灣地區約有九成以上的太陽能廠商使用康耐視技術支持,例如茂迪、旺能等各大廠商,面對未來的挑戰,張總經理表示,臺灣地區太陽能市場有絕對性的發展潛力,且太陽能產業又是政府產業發展政策之一,康耐視將會盡力成為產業的中堅份子,期望透過技術合作的方式,協助臺灣廠商獲得更好的利潤。
康耐視亞洲區銷售副總裁Ettore Cucchetti表示,康耐視自1982年成功生產第一部視覺系統DataMan,就是一連串挑戰的開始!從軟件研發到硬件生產,每一項環節都考驗著經營者的智慧,而康耐視創立至今,已跨足汽車業、包裝業、食品與飲料、半導體等產業,今年更將主力打入臺灣醫療設備及太陽能產業市場,期望能制造臺灣廠商和康耐視的合作關系,激蕩出更多火花。
康耐視公司是全球制程自動化視覺系統、視覺軟件、視覺傳感器以及表面檢測系統領導供貨商。此外,康耐視也是工業ID讀碼器領導供貨商。康耐視的視覺技術能協助公司改善產品質量、減少生產錯誤、降低制造成本,將物廉價美的產品提供給消費者。機器視覺的一般應用包括檢測瑕疵、監視生產線、輔助裝配機器人,以及追蹤、分類和識別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