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于2011年對中國光伏產業展開“雙反”調查以來,歐盟也出于利益保護,陸續加入到了向中國提出雙反訴求的聯盟中。這一“雙重打擊”一度使得中國新能源產業陷入前所未有的絕望境地,而今年6月4日歐盟決定向中國輸歐的光伏產品征收臨時反傾銷稅的決議又為國內光伏產業更添一層霜,雖然這一事件在中國和歐盟雙方共同努力下暫時得以解決,但仍對中國的光伏產業留有影響。
據統計,在占世界光伏市場30%的歐洲市場中,中國的光伏產品約占70%,這也就意味著,在價格備受挑戰因而被征收反傾銷稅的大背景下,國內光伏產業想要穩固其在歐洲市場上固有的位置,就必須保證出口的產品質量不受質疑。除了為自己企業的產品本身提供擔保這一舉措之外,企業大多選擇向第三方尋求質量保險來為出口產品提供保證。
為進一步了解光伏產業的保險現況,筆者就此專門與上海駿誠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原上海至誠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文凱先生進行了交流。駿誠公司是國內專業服務于太陽能光伏保險行業的保險經紀公司,自2007年研發出國內首張針對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質量保證保險全球保單以來,已累計承保出口光伏組件達7GW,客戶多達四十多家。2007年與2011年駿誠公司分別成為上海新能源協會理事會員及亞洲新能源協會會員,是目前國內一家進入新能源協會理事會的保險金融機構。作為行業內的知名人士,吳文凱先生對于光伏產業的保險有著自己的看法。
筆者: 是什么原因催生了光伏保險這個行業?
吳文凱先生:在過去,我國光伏企業的產品在歐洲市場沒有多大的競爭力,因為對于出口產品的質量不存在任何可以使買方信任的擔保。于是企業開始轉投向尋求可擔保的途徑:一種方法是由出口公司向買方進行質量保證,然而這一方式存在著非常大的缺陷,避開企業本身的護短心態不談,單就從出現質量問題的后果而言,由于光伏產品出口量大,一旦發生質量問題,公司將會面臨賠付不能而宣告破產的境況;另一種方式便是向第三方尋求擔保,但當時國內沒有專門的光伏保險產品,海外的保險公司幾乎對全球的光伏保險產品進行了絕對的壟斷,在這樣的背景情況下,我們公司從2006年起專注于服務這一領域中的光伏企業,盡最大可能為他們在海外市場中的交易提供質量保障。
筆者:國內對于光伏產業的保險與國外相比,有何優勢?
吳文凱先生:就以某家我所熟悉的海外保險公司來說。首先,它設置的保單的門檻非常高,除了要求光伏企業全額投保以外,在免賠額度的定值上也對光伏產業不利,因為它將免賠額設置得相對較高,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損失的數額并不是很大,沒有達到保險公司規定的免賠額標準的話,企業根本得不到任何保障;其次,問題在于保額不足并且遞減太快,這就導致每瓦的賠償不足,他們通常采取現金價值和重置價中的較低價格來確定每瓦的賠償金額,這對于客戶來說是非常不利的。而保額的高遞減效率就會產生這樣的現象:即如果在投保后的前幾年發生一些小事故,保額就會大幅度遞減,當等到后幾年大風險面臨的時候,保額就沒有了,此時客戶根本就得不到賠償,這本身就成為了另一種風險;另外一點在于該公司的保單會確定一個等待期限,一般情況下是2-5年,在這個等待期內保險公司不負任何責任,光伏企業必須自己承擔產品事故責任,且不得通過保險轉嫁自身風險。最為重要的是,由于國內外司法環境不同,一旦產生爭議,在海外涉訴的成本非常高,而且理賠勝算的幾率也極其低,因此中國的光伏企業若對外出口,優先選擇國內保險是相對比較合理的。
筆者:有沒有賠付的案例?效果如何?
吳文凱先生:我們公司從2006年起投身這個行業,2007年自主研發出第一份光伏電池質量保證保單,到今天為止的7年時間里一共為四十多家廠商提供過質量保證服務,為中國出口的光伏組件質量保證約達7GW。我們提供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國內光伏系統的所有者、制造者、安裝者、項目開發者以及投資者等群體,服務期限涵蓋從光伏系統建設初期一直到項目驗收完工的整個過程,全程對客戶的產品質量進行跟蹤保護。
我們從2011年起陸續接到賠款要求,當然現在光伏企業與國外進行的交易中,很多并不是終端客戶發現質量問題而要求賠付,更多是中間貿易商由于貿易中產生種種問題,而假借這一理由來向國內企業挑刺并要求索賠。我們公司于2012年成功理賠兩家大型光伏企業,分別賠付人民幣197.5萬元與300萬元,成功協助國內光伏企業渡過難關。而今年的其他理賠項目也在調查進行過程中,光伏保險勢必會成為企業出口貿易的一柄強大的保護傘,為中國光伏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競爭與發展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筆者:能談談您對光伏保險這個產業未來發展的看法嗎?
吳文凱先生:眾所周知,2011年底歐美雙反浪潮的席卷,使得海外的買家對于中國的光伏企業是否能夠繼續生存以及質量的保證存在許多的疑慮。就目前的形勢來說,歐盟的態度比較明顯與直接,這一點可以從其向輸歐的光伏產品征收臨時反傾銷稅便可窺見。中國向歐洲輸出的光伏產品占據了整個歐洲市場的約70%,在這樣一邊倒的態勢下,歐盟內部企業出于自身保護的考量,定會找出種種借口來打壓我國出口企業,質量不過關就是一個很好的幌子。如果有了第三方對出口產品的質量進行擔保,一方面,國內企業在進行出口外銷的時候就不會再有后顧之憂;另一方面,歐洲的進口商也會提升對中國產品的信任度,有利于保證長期、穩定的合作;同時,還能為中國光伏企業的產品出口提高競爭力。
而最新的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政策在國內部分地區相繼出臺,補貼力度已遠超過業內預期,在《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也規定了金融機構應當采用靈活的保障政策,幫助投資者解決資金困難和轉移電站系統運營中存在的風險。作為業內一家成為亞洲新能源協會會員的保險金融機構,駿誠公司一定會努力投身于為光伏產業制定符合國內外各市場合身的保險計劃的事業中,為國內企業保駕護航。
誠然,光伏企業外患重重,要想贏得在國際上的一席之位,謀求長期發展,除了要提高自身產品質量之外,還應當為出口產品的規劃安排進行全面考慮。而為產品質量投保便是一個可行且有效的方法,在保險大單已成功賠付的先期經驗下,光伏產品保險的前景是非常可觀的。
據統計,在占世界光伏市場30%的歐洲市場中,中國的光伏產品約占70%,這也就意味著,在價格備受挑戰因而被征收反傾銷稅的大背景下,國內光伏產業想要穩固其在歐洲市場上固有的位置,就必須保證出口的產品質量不受質疑。除了為自己企業的產品本身提供擔保這一舉措之外,企業大多選擇向第三方尋求質量保險來為出口產品提供保證。
為進一步了解光伏產業的保險現況,筆者就此專門與上海駿誠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原上海至誠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文凱先生進行了交流。駿誠公司是國內專業服務于太陽能光伏保險行業的保險經紀公司,自2007年研發出國內首張針對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質量保證保險全球保單以來,已累計承保出口光伏組件達7GW,客戶多達四十多家。2007年與2011年駿誠公司分別成為上海新能源協會理事會員及亞洲新能源協會會員,是目前國內一家進入新能源協會理事會的保險金融機構。作為行業內的知名人士,吳文凱先生對于光伏產業的保險有著自己的看法。
筆者: 是什么原因催生了光伏保險這個行業?
吳文凱先生:在過去,我國光伏企業的產品在歐洲市場沒有多大的競爭力,因為對于出口產品的質量不存在任何可以使買方信任的擔保。于是企業開始轉投向尋求可擔保的途徑:一種方法是由出口公司向買方進行質量保證,然而這一方式存在著非常大的缺陷,避開企業本身的護短心態不談,單就從出現質量問題的后果而言,由于光伏產品出口量大,一旦發生質量問題,公司將會面臨賠付不能而宣告破產的境況;另一種方式便是向第三方尋求擔保,但當時國內沒有專門的光伏保險產品,海外的保險公司幾乎對全球的光伏保險產品進行了絕對的壟斷,在這樣的背景情況下,我們公司從2006年起專注于服務這一領域中的光伏企業,盡最大可能為他們在海外市場中的交易提供質量保障。
筆者:國內對于光伏產業的保險與國外相比,有何優勢?
吳文凱先生:就以某家我所熟悉的海外保險公司來說。首先,它設置的保單的門檻非常高,除了要求光伏企業全額投保以外,在免賠額度的定值上也對光伏產業不利,因為它將免賠額設置得相對較高,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損失的數額并不是很大,沒有達到保險公司規定的免賠額標準的話,企業根本得不到任何保障;其次,問題在于保額不足并且遞減太快,這就導致每瓦的賠償不足,他們通常采取現金價值和重置價中的較低價格來確定每瓦的賠償金額,這對于客戶來說是非常不利的。而保額的高遞減效率就會產生這樣的現象:即如果在投保后的前幾年發生一些小事故,保額就會大幅度遞減,當等到后幾年大風險面臨的時候,保額就沒有了,此時客戶根本就得不到賠償,這本身就成為了另一種風險;另外一點在于該公司的保單會確定一個等待期限,一般情況下是2-5年,在這個等待期內保險公司不負任何責任,光伏企業必須自己承擔產品事故責任,且不得通過保險轉嫁自身風險。最為重要的是,由于國內外司法環境不同,一旦產生爭議,在海外涉訴的成本非常高,而且理賠勝算的幾率也極其低,因此中國的光伏企業若對外出口,優先選擇國內保險是相對比較合理的。
筆者:有沒有賠付的案例?效果如何?
吳文凱先生:我們公司從2006年起投身這個行業,2007年自主研發出第一份光伏電池質量保證保單,到今天為止的7年時間里一共為四十多家廠商提供過質量保證服務,為中國出口的光伏組件質量保證約達7GW。我們提供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國內光伏系統的所有者、制造者、安裝者、項目開發者以及投資者等群體,服務期限涵蓋從光伏系統建設初期一直到項目驗收完工的整個過程,全程對客戶的產品質量進行跟蹤保護。
我們從2011年起陸續接到賠款要求,當然現在光伏企業與國外進行的交易中,很多并不是終端客戶發現質量問題而要求賠付,更多是中間貿易商由于貿易中產生種種問題,而假借這一理由來向國內企業挑刺并要求索賠。我們公司于2012年成功理賠兩家大型光伏企業,分別賠付人民幣197.5萬元與300萬元,成功協助國內光伏企業渡過難關。而今年的其他理賠項目也在調查進行過程中,光伏保險勢必會成為企業出口貿易的一柄強大的保護傘,為中國光伏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競爭與發展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筆者:能談談您對光伏保險這個產業未來發展的看法嗎?
吳文凱先生:眾所周知,2011年底歐美雙反浪潮的席卷,使得海外的買家對于中國的光伏企業是否能夠繼續生存以及質量的保證存在許多的疑慮。就目前的形勢來說,歐盟的態度比較明顯與直接,這一點可以從其向輸歐的光伏產品征收臨時反傾銷稅便可窺見。中國向歐洲輸出的光伏產品占據了整個歐洲市場的約70%,在這樣一邊倒的態勢下,歐盟內部企業出于自身保護的考量,定會找出種種借口來打壓我國出口企業,質量不過關就是一個很好的幌子。如果有了第三方對出口產品的質量進行擔保,一方面,國內企業在進行出口外銷的時候就不會再有后顧之憂;另一方面,歐洲的進口商也會提升對中國產品的信任度,有利于保證長期、穩定的合作;同時,還能為中國光伏企業的產品出口提高競爭力。
而最新的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政策在國內部分地區相繼出臺,補貼力度已遠超過業內預期,在《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也規定了金融機構應當采用靈活的保障政策,幫助投資者解決資金困難和轉移電站系統運營中存在的風險。作為業內一家成為亞洲新能源協會會員的保險金融機構,駿誠公司一定會努力投身于為光伏產業制定符合國內外各市場合身的保險計劃的事業中,為國內企業保駕護航。
誠然,光伏企業外患重重,要想贏得在國際上的一席之位,謀求長期發展,除了要提高自身產品質量之外,還應當為出口產品的規劃安排進行全面考慮。而為產品質量投保便是一個可行且有效的方法,在保險大單已成功賠付的先期經驗下,光伏產品保險的前景是非常可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