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太陽能企業普遍以大幅降價來應對需求下滑,但隨著新增產能投入市場,多晶硅價格的下調壓力將繼續增大,中國企業的低價策略將由此受到挑戰,因其目前的下降空間已經很小。
據中國證券報6月23日報道,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而放慢建設步伐的太陽能行業,雖然在2009年第一季度后迎來價格和訂單好轉的「回暖期」,但是從日前召開的「亞洲光伏峰會」上了解到,目前無論是上游多晶硅產品價格還是下游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價格又開始遭遇沉重打壓。而中國企業的應對策略是大幅降價。英國新能源財經公司高級分析師Julia在會上表示,目前中國生產的多晶硅原料比國際同行便宜20%左右,而光伏組件的價格低至2.4美元/瓦以下,但價格戰引起的弊端已經開始暴露。
Julia表示,目前國際市場多晶硅最新現貨價格為69美元/公斤,比5月份下跌5.5%。而根據新能源財經公司對多家原料供貨商調研的結果,50%的企業認為多晶硅價格還將繼續下跌。在國際市場價格低價波動的同時,中國多晶硅原料企業打出了比國際產品便宜20%的低價,Julia表示,這一價格已經接近了中國企業的生產成本。
此外,從峰會上了解到,2009年下半年,全球多家領先的多晶硅生產企業的新建產能均將陸續投產。Julia認為,「這將導致大約3萬噸新增產能投入市場,因此下半年多晶硅價格的下調壓力將繼續增大,而中國企業的低價策略將由此受到挑戰,因為其目前的下降空間已經很小」。
在整個產業鏈的利潤占比中,多晶硅的生產占據產業鏈利潤的50%以上,2008年,國際多晶硅價格曾經達到480美元/公斤的峰值。
與多晶硅的毛利率和價格下滑保持一致的是太陽能電池組件價格的持續下滑,2008年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價格在3.5美元/瓦左右。隨著多晶硅價格的下跌,組件廠商均進入低毛利維持狀態。其中,中國中小企業的產品價格最低,江蘇世紀太陽能公司業務副總經理劉清表示,目前國際知名廠商的產品價格為3-3.3美元/瓦,國內上市公司的價格為2.5美元/瓦,而中小企業的價格僅僅為2美元/瓦。
一家生產基地位于寧夏的大型光伏組件生產商在會議間隙表示,在2009年5月末舉行的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展會和訂貨會----德國intersolar展會上,共有近百家中國光伏企業參展,但能順利拿到訂單的企業并不多,低價競爭策略沒有帶來訂單的相應增長,許多下游海外廠商對如此低價能否帶來質量保證和如何維持企業生存表示了懷疑。
在產品遭遇訂單荒的同時,目前企業的現金流和資金融通情況也不是十分樂觀。Julia在會上表示,2006年至2008年第一季度,光伏企業通過資本市場的融資非常活躍,多家中國光伏企業在海外上市融資,但經濟危機以來至2009年第一季度,資本融資市場基本關閉。
在間接融資市場,以歐洲22家投資銀行為例,有6%的銀行削減了新能源貸款,有12%的銀行將貸款轉為本國項目,還有30%的銀行將貸款只用于短期借貸,而不再參與動輒15-20年的太陽能項目信貸,擬增加新能源貸款的銀行僅為10%。Julia表示,2009年歐洲市場的太陽能項目資金與2007年相比下跌了20%-40%。
劉清表示,由于太陽能產業目前最大的消費地位于歐洲,中國企業的訂單也主要來自海外,因此在目前以外需為主導的情況下,行業復蘇短期內難以啟動。融資渠道的關閉增加了行業復蘇的難度和國內企業的擴張難度。市場調查機構iSuppli預期,2009年全球太陽能發電系統安裝量,將比2008年大幅減少32%,要到2011年全球太陽能產業才會復蘇,屆時全球發電系統安裝總額可望連續三年保持增長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