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9月,江西省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833.25億元人民幣,占全省工業的44.3%,同比增長16.5%,高于全省工業平均增速0.4個百分點,拉動全省工業收入增長7.3個百分點,貢獻率為45.1%;實現利稅總額521.85億元,增長19.4%,較二季度加快9.8個百分點。其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309.46億元,比去年同期凈增39.62億元,增長14.7%,比二季度加快14.1個百分點。
工業增加值1442.52億元,同比增長12.1%,較1至8月加快0.4個百分點,拉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長4.4個百分點,貢獻率為35.9%。增加值總量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36.4%,比去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其中9月份實現工業增加值197.37億元,創今年以來單月總量新高,同比增長13.4%,高出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幅1.4個百分點。
全省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平穩回升:工業生產穩中有升;經濟效益水平顯著改善;運行質量不斷改善。生物及新醫藥產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62.97億元,同比增長10.2%,比1至8月加快0.1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與動力電池產業完成31.08億元,增長37.8%,比1至8月加快1.8個百分點;航空制造產業完成37.02億元,增長21.5%,比1至8月加快1.2個百分點;光伏產業完成155.47億元,增長7.1%,比1至8月加快0.9個百分點;金屬新材料產業完成439.38億元,增長7.9%,比1至8月加快0.7個百分點;文化及創意產業完成145.16億元,增長12.4%,比1至8月加快0.5個百分點。
光伏產業市場形勢持續好轉,實現收入611.91億元,增長10.1%,實現利稅41.99億元,增長7.6%,其中利潤31.72億元,增長14.9%,比上半年加快3.1、4.6和12.2個百分點;生物及新醫藥產業受國務院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利好政策影響,經濟效益水平顯著提高,實現收入649.62億元,增長14.4%,較二季度加快2.8個百分點;實現利稅72.45億元,增長9.9%,其中利潤42.79億元,增長10.7%。
運行質量不斷改善,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提高。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主營收入利潤率為4.0%,比二季度提高0.3個百分點。其中,風能核能、新材料、綠色食品、文化及創意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分別為5.1%、2.4%、5.3%和6.9%,分別較二季度上升2.5、0.4、0.2和0.7個百分點。
虧損企業戶數減少。全省2024戶規上戰略性新興工業企業中虧損戶數131戶,較上年同期減少29戶,虧損面6.5%,低于全省工業平均水平0.1個百分點。其中,光伏產業虧損戶數1戶,較上年同期減少7戶,虧損面為1.7%;風能、核能產業8戶規上工業企業全部實現贏利,去年同期2戶企業虧損;新材料產業虧損戶數54戶,較上年同期減少8戶,虧損面為8.9%。
存在的問題:企業經營成本壓力依然較大;產品出廠價格依舊低位;出口持續低迷。一是生產成本要素居高。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17.6%,高于主營業務收入增速1.1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成本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高達90.5%,比去年同期上升0.9個百分點。二是融資成本居高。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企業每萬元負債支付利息155.17元,較全省工業平均水平多18.57元。
全省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為98.4%,較上半年小幅上升0.2個百分點,但仍處于低位。其中,電池制造、有色、鋼鐵、造紙等行業整體出廠價格較為低迷,價格指數分別為84.4%、96.3%、95.8%和96.8%。今年以來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出口一直呈個位數增長,低位區間運行,實現銷售產值6768.7億元,同比增長13.0%,實現出口交貨值400.6億元,同比增長3.3%,分別低于全省工業平均增速1.4和3.8個百分點。
對策建議:一是政府部門要加大對企業的幫扶力度,緩解要素成本上升帶來的困難;二企業要進一步挖掘內部潛力,增加投資、嚴控成本、擴大產出規模,以產品高利潤沖減原材料價格上升帶來的成本壓力;三要進一步加大科研投入,積極轉變產業結構,不斷向上游產業邁進。
工業增加值1442.52億元,同比增長12.1%,較1至8月加快0.4個百分點,拉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長4.4個百分點,貢獻率為35.9%。增加值總量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36.4%,比去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其中9月份實現工業增加值197.37億元,創今年以來單月總量新高,同比增長13.4%,高出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幅1.4個百分點。
全省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平穩回升:工業生產穩中有升;經濟效益水平顯著改善;運行質量不斷改善。生物及新醫藥產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62.97億元,同比增長10.2%,比1至8月加快0.1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與動力電池產業完成31.08億元,增長37.8%,比1至8月加快1.8個百分點;航空制造產業完成37.02億元,增長21.5%,比1至8月加快1.2個百分點;光伏產業完成155.47億元,增長7.1%,比1至8月加快0.9個百分點;金屬新材料產業完成439.38億元,增長7.9%,比1至8月加快0.7個百分點;文化及創意產業完成145.16億元,增長12.4%,比1至8月加快0.5個百分點。
光伏產業市場形勢持續好轉,實現收入611.91億元,增長10.1%,實現利稅41.99億元,增長7.6%,其中利潤31.72億元,增長14.9%,比上半年加快3.1、4.6和12.2個百分點;生物及新醫藥產業受國務院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利好政策影響,經濟效益水平顯著提高,實現收入649.62億元,增長14.4%,較二季度加快2.8個百分點;實現利稅72.45億元,增長9.9%,其中利潤42.79億元,增長10.7%。
運行質量不斷改善,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提高。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主營收入利潤率為4.0%,比二季度提高0.3個百分點。其中,風能核能、新材料、綠色食品、文化及創意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分別為5.1%、2.4%、5.3%和6.9%,分別較二季度上升2.5、0.4、0.2和0.7個百分點。
虧損企業戶數減少。全省2024戶規上戰略性新興工業企業中虧損戶數131戶,較上年同期減少29戶,虧損面6.5%,低于全省工業平均水平0.1個百分點。其中,光伏產業虧損戶數1戶,較上年同期減少7戶,虧損面為1.7%;風能、核能產業8戶規上工業企業全部實現贏利,去年同期2戶企業虧損;新材料產業虧損戶數54戶,較上年同期減少8戶,虧損面為8.9%。
存在的問題:企業經營成本壓力依然較大;產品出廠價格依舊低位;出口持續低迷。一是生產成本要素居高。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17.6%,高于主營業務收入增速1.1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成本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高達90.5%,比去年同期上升0.9個百分點。二是融資成本居高。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企業每萬元負債支付利息155.17元,較全省工業平均水平多18.57元。
全省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為98.4%,較上半年小幅上升0.2個百分點,但仍處于低位。其中,電池制造、有色、鋼鐵、造紙等行業整體出廠價格較為低迷,價格指數分別為84.4%、96.3%、95.8%和96.8%。今年以來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出口一直呈個位數增長,低位區間運行,實現銷售產值6768.7億元,同比增長13.0%,實現出口交貨值400.6億元,同比增長3.3%,分別低于全省工業平均增速1.4和3.8個百分點。
對策建議:一是政府部門要加大對企業的幫扶力度,緩解要素成本上升帶來的困難;二企業要進一步挖掘內部潛力,增加投資、嚴控成本、擴大產出規模,以產品高利潤沖減原材料價格上升帶來的成本壓力;三要進一步加大科研投入,積極轉變產業結構,不斷向上游產業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