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曾報道:三個女大學生在結伴出游時遭遇車禍身亡,但事后的撫恤賠償標準卻不同,因為其中一個是農村戶口,另外兩個是城市戶口,后者賠償標準遠遠高于前者。
天華陽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蘇維利表示,類似的“同命不同價”現象,在分布式光伏發電政策中也明顯存在。
“假如投資建設兩個同樣容量的光伏電站,你用的是居民屋頂,我則選擇商業屋頂。那么,我們的投資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收益方面,因為你的居民電價遠遠低于我的商業電價,因此你的電站收益也將遠遠低于我。這是‘同命不同價’之一。”
“另外,由于分布式電價補貼全國統一,將造成在不同光照資源地區投資分布式光伏項目的收益大不相同。同樣是容量相同的項目,一個在青海,一個在江蘇,投資收益能一樣嗎?可它們的投資成本卻是差不多的。這是‘同命不同價’之二。”
“再者,分布式電站和固定上網電價電站的補貼不同,也帶來了同一地區同樣裝機規模的光伏項目的收益不同。這是‘同命不同價’之三。”
在蘇維利看來,如果將上述幾種情況通過排列組合的方式,將發現還有更多的“同命不同價”現象。
而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吳達成證實,從目前已出臺的政策來看,并沒有限定符合分布式發電特征的光伏電站就一定不能走固定電價上網模式。
內蒙古晟納吉光伏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儉就告訴記者,該公司擬計劃在新建廠房屋頂上建設光伏發電項目,所發電量也完全可以自行消納,但一算賬才發現“自發自用”非常不劃算,因此只能選擇申報固定電價上網的方式。
“我們的工業用電價格是0.38元/度,脫硫標桿煤電上網電價是0.31元/度。如果按照分布式‘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全部自用的收益是0.80元/度,全部賣給電網則是0.73元/度,這看起來差不多。但與固定電價上網模式一比,差距就較大了。內蒙屬于二類資源地區,固定電價上網應該是0.95元/度,即使與完全自發自用比起來,也相差了0.15元/度。”周儉認為,中央政府寄望地方政府再增加部分補貼的愿望,在內蒙恐怕也行不通,因為內蒙電網目前本來就窩電嚴重,根本沒有補貼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