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中美晶(5483)于9月5日召開記者會,說明集團在半導體/太陽能產業的策略和布局。中美晶總經理徐秀蘭(見圖)表示,目前全球太陽能有效產能45-50GW,且產能仍會因小廠退出持續消減,若明年太陽能需求可達4??0GW,太陽能產業2014年即會達到供需兩平,對明年太陽能產業看法非常正面。
中美晶于8月份宣布合并太陽能單晶電池廠旭泓,明年1月1日為合并基準日,旭泓股本25億元,員工為431人,今年累計前8月營收21.88億元,上半年毛利率達8.63%,EPS 0.41元,在電池廠中居冠。并入旭泓后,長期來看,中美晶合并營收中,太陽能和半導體的比例將往4比6的分向趨進。
徐秀蘭表示,旭泓目前產能為350MW,旭泓甫于今年6月在德國發布新技術突破,將P型6吋CZ單晶矽晶圓所制成的太陽能電池提升到20.6%的轉換率,效率獨步全球,平均量產效率可達20.2%,旭泓可以60片的CELCO電池組成的模組可達到290W的輸出功率,模組效率可達17.6%,代表旭泓可用更有成本競爭力的P型單晶達到N型單晶的發電量。
至于中美晶并旭泓,徐秀蘭表示,除了旭泓本身基本面佳,且與中美晶業務沒有重疊性,旭泓本身無負債且帳上現金有10多億元,技術、獲利能力和財務性都佳。
徐秀蘭表示,旭泓目前350MW產能已全滿,明年上半年旭泓會有較大的資本支出,未來產能可能會朝700MW的倍增方向邁進。
徐秀蘭表示,下半年在太陽能領域,除了矽晶圓價格有小幅的提升,過去負擔較大的長期投資電池廠,包括旭泓和升陽科(3561)營運狀況都會有所改善,故整體太陽能營運下半年是可望向上改善。
另外,在下游領域,中美晶透過轉投資目前在義大利建有17座電廠,共17MW的裝置量,都是地面型的電廠,IRR最好超過20%,最差也有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