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2日至14日,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及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聯合主辦,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承辦,國際太陽能熱發電和熱化學組織、海南省可再生能源協會、首航節能光熱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第七屆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三亞國際論壇”在海南省三亞市隆重召開。本屆論壇部分代表的發言內容和觀點總結如下:
余強 博士(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闡述了基于定日鏡場多點聚焦條件下吸熱器腔內能流密度分布的分析和改進。以北京延慶八達嶺塔式光熱電站的聚光場和吸熱器為研究對象,分別計算模擬了3個典型日(春分日、夏至日和冬至日)定日鏡場在中心聚焦模式下在吸熱器各個接受面上的聚光能流密度分布,得出的結論是:
1)入射能流密度主要分布在吸熱器腔內兩側及背側面;2)最高能流密度分布在背側面中心處;3)能流密度分布及其不均勻。若非中心點聚焦建模,定日鏡場相應分組后,模擬結果顯示:1)能流密度分布位置隨時間變化不大;2)不同區域能流分布位置相對固定;3)能流密度分布極其不均勻。(供稿: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余強 博士(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闡述了基于定日鏡場多點聚焦條件下吸熱器腔內能流密度分布的分析和改進。以北京延慶八達嶺塔式光熱電站的聚光場和吸熱器為研究對象,分別計算模擬了3個典型日(春分日、夏至日和冬至日)定日鏡場在中心聚焦模式下在吸熱器各個接受面上的聚光能流密度分布,得出的結論是:
1)入射能流密度主要分布在吸熱器腔內兩側及背側面;2)最高能流密度分布在背側面中心處;3)能流密度分布及其不均勻。若非中心點聚焦建模,定日鏡場相應分組后,模擬結果顯示:1)能流密度分布位置隨時間變化不大;2)不同區域能流分布位置相對固定;3)能流密度分布極其不均勻。(供稿: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