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有著戰略眼光的中海陽,已經把目標瞄準了一個全新的能源利用形式,那就是太陽能光熱與頁巖氣(天熱氣)聯合循環大能源項目。這個在能源領域開天辟地第一回出現的能源新概念,又將帶領中海陽步入一個全新的發展境地。
涉足光伏農業
隨著我國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快速發展,建在農業用地上的新型光伏項目越來越受到重視,這也因此催生了一個全新的產業--“光伏農業”。成功轉型為集團化運作的綜合性能源企業--中海陽能源集團公司亦開始瞄準這一全新領域,并有所斬獲。
據悉,中海陽已成功中標中節能樂平20兆瓦光伏農業科技大棚電站項目,該項目是江西省引入的首家將光伏新能源應用于農業領域的項目,同時也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的光伏農業大棚項目。而作為該項目的EPC總承包商,中海陽將為其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
此次中標的中節能樂平20兆瓦光伏農業大棚項目,集光伏發電、農業種植及農業技術為一體,通過在農業大棚上架設太陽能電池板,在不改變農用地性質的同時,將大棚屋頂光伏發電系統產生的電流接入就近變電站并網。安裝在大棚上的太陽能電池板還將起到隔絕紅外線作用,處理好傳統農業大棚保溫、升溫問題。此外,太陽能電池板所發電力還能為農業大棚的LED植物燈系統、生物殺蟲燈、地源熱泵、加溫和散熱設備、拍水泵和營養液循環系統、植保設施等所使用,從而達到棚上清潔發電、棚下高效種植的效果。
“盡管這是一個新領域,但以中海陽近10年來在光伏EPC領域積累的經驗和已經形成的技術體系,建設這樣的項目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光伏農業是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高科技綠色產業,中海陽也一直著力于發展綠色能源,去年十八大又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愿景,我們會進一步優化集團的產業結構,在這一領域加快產業布局,也為美麗中國建設盡一份力。”薛黎明表示。
薛黎明介紹,我國農業大棚面積居世界第一,除小型拱棚等簡易設備外,日光溫室、塑料大棚面積超過200萬公頃,是寶貴的光伏發電資源。而且在一些蔬菜種植重點鄉鎮,農業大棚往往連接成片,具備分布式發電和并網的條件。光伏農業大棚的推廣將為促進新能源發展和節能減排、改善現代農業生產方式、改進民生發揮積極作用。
中國的農業光伏市場曾經被下游光伏供應商及安裝商忽視。在中國光伏出口面臨歐美雙反限制的不利情況下,在本土發掘更多的需求將成為光伏產業界的重要課題,農業光伏則是眾多應用中最具前景的一種。在農業光伏項目中,最普遍的類型就是光伏大棚,因為除了供應電力它們還具有其他優勢。位于溫室頂部的光伏電池板可以遮陽吸熱,替代建筑材料,并增加整體美觀。薛黎明也分析認為,與農業高度結合的商業光伏電站在我國將會繼續得到一線光伏開發商的支持,“這一新的光伏應用類別預計在未來幾年內會迅速增長。我們會牢牢抓住這一機遇的。”
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補
隨著新能源市場的發展,單一的發電形式受到了多方條件的限制,而各種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補的模式不僅對這一缺陷有效修復,同時也將各種分布式能源的能效發揮到最大限度。
目前,從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以及國家電網允許各種分布式能源并網的承諾,多能互補已經成為國內分布式能源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這也讓專注而敏銳的中海陽,尋找到了下一個重要的企業發展契機--在不斷擴大光伏電站商業化應用的基礎上,同步將光熱發電與頁巖氣(天燃氣)等聯合循環發電,形成了一條能源供給的新產業鏈條,這與中海陽致力追求成為“大能源”集團的目標不謀而合。
中海陽率先提出頁巖氣與光熱發電領域合作這一概念。據薛黎明介紹,光熱發電與頁巖氣的多能互補這一概念并非中海陽的突發奇想,也經歷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進行可行性調研,廣泛與中科院的973項目組相關專家多次交流、認證后才提出的概念。未來中海陽準備把這個課題作為“973”的項目之一進行申報,中海陽要在這個領域成為領軍者。
“目前,在全球太陽能光熱發電領域,已經有一部分電站實現了與天燃氣聯合循環應用;而頁巖氣在美國也已成為主導能源,快速占據了近1/3的能源市場份額,也可以看到這兩種能源結合的廣闊前景。我們判斷,頁巖氣與光熱發電的聯合循環三年后會逐步產業化”薛黎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