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開始,晶科在光伏電站布局上也加緊步伐,從甘肅2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到新疆光伏電站,對于這樣的戰略,陳康平這樣說,”技術門檻的放寬,制造業的利潤只會越來越薄。而同時隨著政策條款的有效執行,以及后續電價補貼等政策'落地',特別是6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將光伏產業作為議題之一進行重點部署,并確定了6大扶持措施。其中,擴大資金支持保障和電量全額收購等條款,使得光伏電站建設的收益率將明顯上升,風險下降,電站投資吸引力將進一步持續。“晶科西部的一些重要電站項目將加速晶科向全方位能源性企業的轉型,并為海外電站的建設及投資積累經驗。
技術引航未來
光伏危機是暫時的,能源危機卻是長期的。有專家表示,光伏產業的發展必將經歷”產業成長和培育期--產業加速和快速發展期--產業飽和發展期“。從發展歷史看,中國的光伏產業目前仍然還處于加速和快速發展期內,技術和品質將是贏得未來發展先機不可或缺的因素。
陳康平帶領公司團隊不斷加大科研投入和技術開發力度,促進科技進步,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市場競爭力。2007年與南昌大學達成協議,在南昌大學建立”南昌大學晶科能源材料研究所“,公司成為南昌大學的產、學、研基地;與浙江大學硅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建立了科研合作關系。同時,經科技部門批準,公司成立了晶體硅光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些切實有效的舉措,有力地促進了生產技術的提升,產品質量的迅速升級。公司自主研發的一種《切割硅片的工藝方法》等16項發明專利已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應用,為公司創造效益4億多元。公司的主導產品已通過ISO9001認證,并獲得”江西省優秀新產品“榮譽稱號,2010年6月被確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星火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產品銷往歐美、中東、非洲和東南亞地區,”晶科“品牌已經成為國內外光伏行業的知名品牌。
“我們在這輪危機中面臨的問題不是生死存亡的問題,而是如何化行業之危為企業之機。” 陳康平表示,晶科有信心通過沉淀技術和品質,力圖在這輪危機后獲得更強大的品牌能力和競爭優勢。“大家都在說同質化,的確,如果你去任何一個光伏展,每家的組件幾乎都長得差不多。就像小米手機和蘋果長得像嗎?很像,但用過,無論是手感,觸感,重量,界面,電池待機時間,軟件功能等等都不一樣。同樣,組件安裝以后,它的輸出電量,對于抗環境能力,性能,可靠度,安全性,衰減速度,弱光行,機械載荷能力等等也都不一樣。什么是技術,技術就是同樣價格,我給你最高的效率,最好的性能,保障最高長期穩定輸出電量和安全性;技術就是同樣規格下,我做到相對最優成本。”陳康平堅信只有技術才能使晶科做到差異化競爭,才能提高晶科的綜合競爭力。
在此期間,晶科能源將沉淀技術和品質視為更緊迫的任務。晶科實驗室通過與美國UL實驗室持續合作,將組件效率提高至國際領先水平。其電池片轉化率≥18%,高于行業平均水平。而在質量上,承諾64道生產程序控制質量,以保證12年90%,25年80%的功率輸出品質。晶科能源2011年推出了全新Q1新型組件,而近期又發布全新的WING系列新型組件,用不斷的創新的技術和產品,滿足不同的市場及客戶需求。“只有恒心者,才會去著力耕耘品質”,陳康平說。晶科能源在此期間建立了從硅片、電池片到組件的產業鏈,目前,各環節均圍繞1500MW產能均衡發展。2012年晶科組件在Photon實驗室全球組件測試排名第二,發電量遠遠領先國內其他品牌,全球首家通過雙85條件下PID Free,國內首家通過動態機械載荷測試和防火測試的組件廠商,獲得56家知名銀行光伏電站融資準許名單。而同時,晶科產品又兼具成本優勢。這是晶科產品獲得市場認可的原因。
嚴控成本有道
當光伏行業如日中天時,尚德組件毛利率高達20%以上,那時光伏行業帶著高科技的光環,人們認為它應該像微軟、英特爾、蘋果這樣的高科技公司,毛利率會達到50%、60%。然而尚德毛利率曾一度掉到0.6%,又受到過往投資的影響更跌落至-10%。
光伏產業回歸到傳統制造業的盈利水平,嚴控成本成為必需。陳康平介紹,晶科成本控制主要在非硅成本,通過調整生產過程中的工藝進行成本優化。今年上半年晶科將硅片、電池、組件事業部打通,要求部門之間加強協同,降低生產過程中的損耗。晶科另一控制成本路徑是將研發與生產緊密銜接,“避免在實驗室效率很高的技術,卻最終不能量產,從而帶來人力和資金的損耗。
針對最近有傳言晶科在歐洲的價格較低,陳康平稱,價格是根據企業成本和想追求的利潤率而定,晶科能保持這樣良好、超過行業水平的毛利,那我的售價高低與否都能倒推回去我的成本,這是個很簡單的數學公式。”晶科成本控制得好,這是業內公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