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光伏產業的浮躁發展暴露了諸多問題,產能過剩、貿易壁壘頻發,惡性競爭嚴峻……這些 “痼疾”不得不引發我們的思考,過去幾年的發展模式中有哪些偏頗之處?如何實現健康有序的發展?企業如何生存?一連串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在上海SNEC展會現場,記者有幸采訪到安徽頤和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志保先生,對于上述問題,他有自己的看法。
作為戰略性產業,光伏新能源對調整能源結構,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光伏行業真正的發展只有兩三年的時間,那么,何以在短短的時間內把一個新興產業變成了過剩的產業?馬志保認為,主要是很多人沒有把它當做事業來做,而只是逐利的手段,“投資+投機”的心里導致大躍進式的集中進入致使行業內魚龍混雜,惡性競爭迭起。當下,需要把過高的速度降下來,踏實地把市場和產品做好,沒有其他選擇。
光伏行業不再是投機行業,已經從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了,所以企業的規模不是越大越好,越大可能就是負擔越大。而且中國的光伏市場需求有別于其他國家--不僅要有好的技術,還要有成本優勢,具備這兩個條件方可在國內市場立足。直接進口可以滿足高技術、高性能的要求,但不能實現中國市場的成本要求。因此,光伏企業想要打破僵局,結束長久以來同質低價、盲目擴張產能的競爭模式,研發新技術和新產品,注重精益化制造,控制成本,使產品在質量和成本上有實實在在的競爭力。
馬志保說:“頤和新能源經過多年的技術沉淀,產品在穩定性、安全性方面的良好表現頗受客戶青睞。國內是我們的主要目標市場,僅今年上半年出貨量大約200多兆瓦;受'雙反'影響進入歐洲主流市場難度加大,因此我們調整了戰略,將目光移向歐洲邊緣國家市場。”在市場比較低迷的時候,尤其在市場快速發展階段,我們更要做一些引領性的產品研發。“公司下一步將在現有產品、技術基礎上更新,拓寬產品生產線,在并網逆變器基礎上繼續做離網逆變器、揚水的水泵逆變器來拓展光伏產品的應用。”馬志保介紹道。實際上,在光伏水泵應用系統方面,頤和新能源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光伏水泵系統是將太陽能電池陣列產生的直流電轉換成合適的電壓信號給水泵系統,將水源搬運到人們需要的地方;可用于邊遠無電地區,提供人畜飲用水以農作物的灌溉用水,所以具有極大的推廣意義和社會價值。據記者了解,頤和新能源在SNEC展會期間展出的光伏水泵系統,可根據日照強度的變化適時調節輸出電壓和頻率,實現最大功率點跟蹤,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陽能功能,適用于少水缺點地區,如農業灌溉、草原畜牧、水處理工程等。
行業處于發展階段時,資本的介入與產業整合是必然的。光伏產業屬戰略性新興行業范疇,是典型的規模經濟,金融支持不可或缺。馬志保接著說:“目前,光伏等新能源與金融還沒有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如果把光伏作為一種投資理財產品投入到市場,可按揭貸款,將會是金融貸款改革與金融效益增值的新途徑、新機遇。”這不僅解決了光伏新興能源發展的資金問題,而且帶動了國內需市場的發展,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將是巨大無比的。在這方面,國外有銀行作為支撐,推動光伏等新能源的金融產品化,目前已經做得很成熟了。
當前中國光伏產業面臨著產能嚴重過剩、企業生產萎縮的困境。僅逆變器生產企業就有一百多家,加上盲目跟風進入的一些企業,對行業形成很大沖擊,加速了行業整合的速度。洗牌必然帶來眾多企業的破產倒閉,因而要求政府救市、迅速啟動國內市場的聲音不斷高漲。對此,馬志保建議:“解決這個問題不能僅僅從被動消化過剩產能的角度去理解,更應該把它放到新興產業成長的視角下去認識,只有遵循產業發展規律,采取更加科學、更加有效的應對措施,才能有序促進光伏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