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 貿易戰歐盟愚蠢 中國有后手
歐盟出臺對華光伏雙反制裁,中國旋即啟動對歐盟葡萄酒雙反調查作為反制裁,中歐貿易戰一觸即發。以美國對華光伏征稅為前例,歐盟此舉基本將以雙輸作為結局。堪比1930年美國出臺《霍利》法案之愚蠢。
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增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卻連續遭遇國際貿易摩擦,這背后的邏輯是什么?面對咄咄逼人的歐盟,中國難道就只能用葡萄酒作為反擊方式嗎?
光伏引爆中歐貿易戰:一場蓄謀已久的陽謀

210億歐元,光伏雙反案成為中歐最大貿易摩擦、全球涉案金額最大的貿易爭端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的皇太子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薩拉熱窩遇刺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將近100年過后,歐盟對華光伏實施雙反,讓本已劍拔弩張的中歐貿易關系更加緊張,貿易戰一觸即發。
當地時間6月4日,歐盟委員會公布對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調查初裁結果,決定從6月6日至8月6日對涉案中國光伏產品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此后4個月稅率將升至47.6%。
2011年,中國向歐盟出口了總價值210億歐元(約合1665億元人民幣)的太陽能面板和相關部件,出口量占中國光伏制造業總產量的70%,占中歐貿易總額的7%左右。而中歐光伏雙反案也因此成為中歐迄今為止最大的貿易摩擦、全球涉案金額最大的貿易爭端。
作為回應,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趙丹陽6月5日表示,中國政府已啟動對歐盟葡萄酒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程序。
這并不是一場孤立的戰役。早在今年2月27日,歐盟執委會就提議對來自中國的瓷盤和其他餐具以及廚具施加長期進口關稅;5月15日,歐盟在沒有歐洲企業或行業組織提交申訴的情況下,首次主動立案對產自中國的無線通信網絡與關鍵設備展開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華為中興成為重災區……據悉,歐盟執委會正在調查32件涉及傾銷及關稅補貼的案件,其中有21件與中國有關。
歐盟舉措堪比最愚蠢法案 雙輸幾成定局

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場,中國亦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和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之一。
此次貿易爭端突顯出全球最大的兩個貿易伙伴之間的緊張關系,它們需要在保護國內市場免受外來競爭和避免貿易戰之間做出平衡。
歐盟需要中國購買其產品,幫助其走出歐債危機的陰影,但又擔心中國公司利用國家融資生產同歐洲相競爭的產品,涉及從電信設備到太陽能電池板等產品。
但通過貿易保護來獲得成功的機會很小。歐盟對華光伏“雙反”,前面有一個榜樣——美國已經對中國太陽能電池征收了最高達255%的關稅。從目前情況看,可以說是“雙輸”。
2012年10月,美國商務部宣布對華太陽能光伏征收高達255%的關稅。此舉基本將中國光伏企業從美國市場排除在外。但關稅既沒有讓太陽能電池的價格猛漲,也沒有重振美國國內的制造基地。
因為雖然從中國進口太陽能電池的速度大大放慢,但從亞洲其他地方進口的數量激增。而且,美國的太陽能企業去年還流失了大約8200個制造方面的就業機會,未來幾年,更面臨高達6萬人的就業機會流失。
況且,歐美面板生產商并非完全沒有依靠政府支援。若沒有高額補貼來推廣太陽能,這些廠商可能根本不會存在。太陽能市場分析師Paula Mints指出,在這產業30年的歷史中,太陽能面板的毛利率只有在2004-2008年間高于5%。
因此歐盟此舉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美國在1930年通過并實施的《斯特姆-霍利》法案,該法案在經濟蕭條席卷全球的關鍵時刻大幅度提高關稅,最終導致全球關稅大戰,讓經濟危機周期大大延長,就像摩根大通CEO拉蒙特所言,“大大加劇了世界范圍內的民族主義”,給本已動蕩的國際局勢又添了把隨時著火的干柴。
葡萄酒只是小試牛刀 中國有飛機汽車后手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增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然而,與之難以匹配的是連續遭遇國際貿易摩擦,無論是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還是巴西、印度等新興經濟體,近年來連續針對中國出臺貿易制裁。
事實上這恰恰表現了世界對中國經濟發展的矛盾態度。一方面對中國增長的依賴,一方面又擔心其增速過快對自身經濟的反噬。未來,中國作為一個出口市場對各經濟體的重要性將如何演變?這當然取決于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及其是否能成功實現經濟轉型、降低對出口和投資的依賴度。
此外,隨著中國的發展,其自身產品在價值鏈中的位置也應繼續提升,也許會越來越多地替代價值鏈中游產品的進口。
總體而言,中國目前和10年前的主要進口類別均是大宗商品、資本品(如機械設備)以及用于再出口的中間產品。不過,中國加工貿易產品(如電子、紡織、橡膠和塑料材料)以及資本品(機械設備、車輛和金屬產品)的進口正在隨著產業價值鏈上移而有所減少。
這恰恰是歐美等國家最為擔心的。未來10年,中國的制造業領域可能會繼續沿著價值鏈上移,越來越多的國產商品替代進口的機械設備、汽車和工具。
近年來歐盟進口葡萄酒數量在國內市場急劇增長,中國在此時采取葡萄酒反制措施,無疑是對歐盟的沉重回擊。但這還是小試牛刀。
當中國開始對歐盟的汽車、飛機等產品進行制裁時,才是歐盟最大噩夢的開始。事實上奧迪等高級乘用車已經開始受到威脅,新的公車采購細則出臺,國產品牌紅旗“需大于供”。
雙反調查
“雙反”調查,是指對來自某一個(或幾個)國家或地區的同一種產品同時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
當進口產品以傾銷價格或在接受出口國政府補貼的情況下低價進入國內市場,并對生產同類產品的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損害或實質損害威脅的情況下,WTO允許成員方使用反傾銷和反補貼等貿易救濟措施,恢復正常的進口秩序和公平的貿易環境,保護國內產業的合法利益。
結語
針對中國的貿易制裁絕不會因為中歐貿易戰而停止,中國最需要做的就是盡快進行產業升級,將產業價值鏈中的位置不斷提升,改變進口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