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復興銀行(KFW)聯合德國聯邦環境、自然保護和核反應堆安全部(BMU)支持分布式光伏儲能的新政于2013年5月1日生效,標志著德國的分布式光伏政策從僅補貼發電單元擴大到了補貼保障光伏發電的儲能單元。該政策只針對小于30kW的光伏設施,規定給予新安裝光伏發電同步建設的儲能設施最高不超過600歐元的補貼,既有光伏發電加裝儲能設施給予每千瓦最高不超過660歐元的補貼。
自2000年開始,德國的上網電價政策促進了本國市場發展,同時也帶動了全球光伏產業的發展。截至2012年底,德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32.3GW,其中僅2012年一年就新增裝機7.6GW,德國連續多年保持了全球光伏發電第一大國的地位。光伏上網電價導致了德國國內電價上漲,德國政府每年支付了巨額的補貼費用。德國一官員稱,2030年德國將為其能源變革支付高達10000億歐元。高額補貼為什么沒有讓補貼機制停滯,德國新出臺補貼小型光伏發電安裝的電池儲能設備的動機是什么?
一是抓住儲能領域巨大的商機,占據儲能技術的領先地位。由于目前德國的居民電價高于光伏發電的上網電價,安裝儲能蓄電池后光伏發電可以更多的在居民側消費,居民安裝的小型光伏系統的收益率更高。如果給予儲能系統補貼,可以進一步提高光伏電站安裝儲能系統后的收益率,安裝和使用儲能設施的積極性得以提高。著名研究機構IMF Research研究結果表明,光伏儲能領域的市場價值將從2012年的200萬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190億美元。經過對儲能設施補貼,提前開展儲能與太陽能發電結合的示范,有利于更多資金和研究力量關注儲能,使德國在儲能這一戰略新興領域再一次世界領先。例如,德國弗勞霍恩太陽能研究所在世界上的儲能技術研究處于領先地位,最近已經開發出了0.5平米、容量25千瓦的液流氧化還原電池。
二是進一步擴大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應用。德國土地資源有限,絕大部分的光伏發電屬于屋頂光伏。目前屋頂光伏的裝機容量已經影響到了電網的安全,在安裝小型光伏發電系統的同時加裝儲能設施可以降低其對電網的沖擊,提高電網接納光伏發電的能力,促進光伏裝機的發展。德國的配電網必須保證分布式光伏電源的接入,如果電網結構不具備接入條件,電網需經改造后接入光伏電源,電網改造費用需由全社會承擔。安裝儲能設施可以減少電網的改造,有利于穩定居民用電電價。
三是緩解分布式發電給電網運行帶來的壓力。目前,德國約90%以上的光伏發電接入在配電網,導致了配電網的管理和控制難度進一步加大,儲能的接入有利于緩解電網的壓力。特別是在中午這一光伏發電出力高峰時刻,電量通過儲能設施儲存后在夜間用電高峰(即光伏發電停止發電時)通過蓄電池放電,實現光伏發電與負荷匹配的優化。德國研究機構表明,未來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將進一步加大,儲能設施可以幫助光伏和風電等參與電力市場的競爭。但是,目前小規模的儲能在未來難以發揮決定性作用,必須依賴于兆瓦級或者更大規模的儲能設施,才能實現波動性可再生能源發電與負荷的實時匹配。
四是全面實現德國無核化和實現能源戰略轉型的必然要求。日本發生核電事故后,德國提出了無核化要求,可再生能源由于清潔和對外依賴程度低等特性,成為了替代核電的首選。德國制定的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35%,2050年達到100%。目前的光伏發電儲能設施的補貼政策為積極探索儲能在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的示范提供了有力的財政支持。遠期更高滲透率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甚至實現 100%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必然要求儲能在接入可再生能源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光伏儲能實施將為儲能在未來電網中的規模化應用積累管理和技術經驗。
反思我國的分布式光伏發電政策,主要是金太陽工程等相關政策。金太陽工程要求屋頂光伏最低規模要大于300kW,這一規模遠大于德國補貼儲能設施要求的光伏裝機容量30kW。德國通過電價和補貼政策鼓勵分布式光伏發電本地消納,而我國的金太陽項目在政策設計之初規定的光伏容量過大,導致光伏發電點亮本地消納基本難以實現。建議新能源發電政策的制定應綜合考慮電源本身的特性和與電網的關系。(作者供職于國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
自2000年開始,德國的上網電價政策促進了本國市場發展,同時也帶動了全球光伏產業的發展。截至2012年底,德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32.3GW,其中僅2012年一年就新增裝機7.6GW,德國連續多年保持了全球光伏發電第一大國的地位。光伏上網電價導致了德國國內電價上漲,德國政府每年支付了巨額的補貼費用。德國一官員稱,2030年德國將為其能源變革支付高達10000億歐元。高額補貼為什么沒有讓補貼機制停滯,德國新出臺補貼小型光伏發電安裝的電池儲能設備的動機是什么?
一是抓住儲能領域巨大的商機,占據儲能技術的領先地位。由于目前德國的居民電價高于光伏發電的上網電價,安裝儲能蓄電池后光伏發電可以更多的在居民側消費,居民安裝的小型光伏系統的收益率更高。如果給予儲能系統補貼,可以進一步提高光伏電站安裝儲能系統后的收益率,安裝和使用儲能設施的積極性得以提高。著名研究機構IMF Research研究結果表明,光伏儲能領域的市場價值將從2012年的200萬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190億美元。經過對儲能設施補貼,提前開展儲能與太陽能發電結合的示范,有利于更多資金和研究力量關注儲能,使德國在儲能這一戰略新興領域再一次世界領先。例如,德國弗勞霍恩太陽能研究所在世界上的儲能技術研究處于領先地位,最近已經開發出了0.5平米、容量25千瓦的液流氧化還原電池。
二是進一步擴大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應用。德國土地資源有限,絕大部分的光伏發電屬于屋頂光伏。目前屋頂光伏的裝機容量已經影響到了電網的安全,在安裝小型光伏發電系統的同時加裝儲能設施可以降低其對電網的沖擊,提高電網接納光伏發電的能力,促進光伏裝機的發展。德國的配電網必須保證分布式光伏電源的接入,如果電網結構不具備接入條件,電網需經改造后接入光伏電源,電網改造費用需由全社會承擔。安裝儲能設施可以減少電網的改造,有利于穩定居民用電電價。
三是緩解分布式發電給電網運行帶來的壓力。目前,德國約90%以上的光伏發電接入在配電網,導致了配電網的管理和控制難度進一步加大,儲能的接入有利于緩解電網的壓力。特別是在中午這一光伏發電出力高峰時刻,電量通過儲能設施儲存后在夜間用電高峰(即光伏發電停止發電時)通過蓄電池放電,實現光伏發電與負荷匹配的優化。德國研究機構表明,未來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將進一步加大,儲能設施可以幫助光伏和風電等參與電力市場的競爭。但是,目前小規模的儲能在未來難以發揮決定性作用,必須依賴于兆瓦級或者更大規模的儲能設施,才能實現波動性可再生能源發電與負荷的實時匹配。
四是全面實現德國無核化和實現能源戰略轉型的必然要求。日本發生核電事故后,德國提出了無核化要求,可再生能源由于清潔和對外依賴程度低等特性,成為了替代核電的首選。德國制定的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35%,2050年達到100%。目前的光伏發電儲能設施的補貼政策為積極探索儲能在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的示范提供了有力的財政支持。遠期更高滲透率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甚至實現 100%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必然要求儲能在接入可再生能源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光伏儲能實施將為儲能在未來電網中的規模化應用積累管理和技術經驗。
反思我國的分布式光伏發電政策,主要是金太陽工程等相關政策。金太陽工程要求屋頂光伏最低規模要大于300kW,這一規模遠大于德國補貼儲能設施要求的光伏裝機容量30kW。德國通過電價和補貼政策鼓勵分布式光伏發電本地消納,而我國的金太陽項目在政策設計之初規定的光伏容量過大,導致光伏發電點亮本地消納基本難以實現。建議新能源發電政策的制定應綜合考慮電源本身的特性和與電網的關系。(作者供職于國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