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德電力的消息日前迅速導致中國其他領先的光伏制造商被詢問財務健康問題。
根據彭博社報道,晶澳太陽能首席財務官謝健竭力指出,一個價值約為1.2億美元的可轉換票據,將于2013年五月十五日到期被兌現,聲稱資金已經被分配,而且公司并無違約風險。
但是謝健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表示,他認為該行業的融資可能會日益艱難且更昂貴,這是尚德的困境造成的后果。
他表示,他認為中國各銀行將對于該行業可能的風險“非常緊張”。
記者從業內人士處獲悉,由于對于該行業日益嚴格的資本市場,金融界越來越關注的是為中國供應商提供貸款的安全性。
許多一級供應商最近今年獲得數十億美元的貸款,特別是來自中國國家開發銀行。
但是其他公司正在繼續報告未來運營成功獲得貸款。
昱輝陽光日前透露,其組件出售直至年中,今天宣布其已與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簽署為期十五年的貸款協議,價值約為5090萬美元。
昱輝陽光首席執行官李仙壽表示,這筆資金將用于“支持我們在中國的運營”。
他補充道:“在疲軟的宏觀條件及緊縮的信貸環境中,我們有能力獲得更多資金,這說明了我們整體健康的財務狀況,以及我們管理團隊的能力。”
尚德在違約未支付5.41億美元債券后,已經陷入混亂,迫使旗下子公司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進入破產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