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尚德實施破產重組”,3月20日,當這則消息在微博中迅速傳遍時,一時間,唏噓感嘆者眾多。盡管,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畢竟此前關于尚德破產的傳言已經沸沸揚揚不止一日,畢竟國內光伏行業仍然處在重重困難之中。
然而,感嘆之后,疑惑又來。面對一個“巨人”遠去的身影,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尚德這個行業巨無霸倒下?尚德倒下又會在行業內激發怎樣的連帶效應?帶著這些問題,今天本報記者采訪了浙江省光伏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趙永紅。
一問:
“巨人”為何率先倒下?
記者:聽到無錫尚德破產重組,你當時的第一反應是什么?
趙永紅:聽到這個消息時,我正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浙江省光伏產業冠軍專區”主展位上,正在跟一些朋友介紹浙江光伏企業的差異化發展。聽到之后也并不驚訝,因為前期對這件事已經有較多了解。相信業內很多人都和我一樣。
記者:在某種程度上,尚德甚至可以說是中國光伏產業的“形象代言人”,你覺得為什么這樣一家企業卻在行業中率先倒下?
趙永紅:這個問題的答案眾說紛紜。有人說和行業大勢有關,有人說和企業家個人有關等等,每一個分析都不無道理。但諸多因素中,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企業發展中風險失控所致。我們經常說做大做強,但現在我們要深入思考,做大是否就一定能夠做強?是先做大還是先做強?光伏產業今天的局面,和這一產業的產能大大過剩直接相關。而據我了解,尚德決策層曾一度以為做大就可以把控市場。
做大其實不難,“只要有錢就行”。而產能過剩最后必然導致價格戰,在市場上“肉搏相見”。這時,產能大的企業又往往采用一個很自信的手段——拼命壓低價格。這個策略一樣很容易做,“只要花錢就行,只要降價就行”。但結果呢?最后滋生的一定是一個混亂的光伏市場、一堆風險失控的企業。
二問:
會有多米諾骨牌效應嗎?
記者:有一個大家都很想知道答案的疑問,尚德破產會在行業內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嗎?
趙永紅:業內一個普遍說法是,尚德破產標志著光伏產業加速洗牌期已經到來。但我覺得,尚德倒閉標志著光伏產業混亂競爭局面即將結束。在這個行業,如大家看到的那樣,“花錢和降價”策略一度盛行,巨頭、大企業和中小企業都在一個點上拼命廝殺,惡性競爭,都在等競爭對手先倒下。正因為此,業內有一種預測,光伏行業八成企業最終會破產。
但事實上,在以中小光伏企業為特點的浙江,雖然減產企業很多,但破產的光伏企業卻鳳毛麟角。浙江光伏企業老總們的思路很清楚,“首先是要活下去”。風險意識超強,投資謹慎,不會依賴政府和銀行,這就是浙商。
至于另一種擔心:尚德倒閉會否引發一連串浙江供貨商的資金問題,從而連帶浙江光伏企業成片倒閉?我覺得也不必過于擔心,因為從去年年初開始,浙江光伏企業就已經開始謹慎選擇客戶,注意規避客戶倒閉風險,提前通過多種手段減少企業應收款。事實上,現在浙江還有一批光伏企業正在逆勢上揚,實現了不錯的銷售增長,并仍然保有一定的利潤空間。這些企業的策略就是——差異化定位,做和他人不一樣的產品,提供和他人不一樣的服務。
總而言之,是否今后會有更多光伏企業破產和倒閉?我認為,那些還站在原地開展原來業務的企業或將真正破產,而那些找到差異化發展之路的企業,將真正開始成長。
三問:
尚德破產提醒了什么?
記者:浙江也有大批光伏企業,從尚德破產中,應該吸取怎樣的教訓?
趙永紅:現在我們看到,浙江光伏企業存在的最重要問題有兩個:一是企業不能放低心態,一味冒進,二是企業不能調整思路,一味等待。前一種情況,企業為中型企業規模,但并沒有一些龍頭企業那樣非常出色的資源整合能力,這時候如果只想接大單,沒有耐心去做差異化小市場和客戶,從小訂單開始一起成長,就會陷入“路越走越窄”的尷尬局面。后一種情況,企業一直在等待行業回暖,希望以前的簡單接單銷售模式能夠再度持續,簡單的代工生產仍然能夠帶來良好的利潤收益,這些已經是非常不現實。
記者:在現在的光伏行業困難之下,“有形之手”能做些什么?
趙永紅:政府要防止“抓大放小”的簡單思維,不要以產能大小為行業準入門檻,要讓市場說話,鼓勵產業百花齊放,鼓勵中小企業開發細分產品,開拓細分市場,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要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新市場開拓。特別需要提一下的是,現在全國正在大力推動光伏應用,政府部門要注意鼓勵專業化電站建設,鼓勵光伏企業從制造企業轉型發展為專業化的電站開發企業,而不要只是追求通過國內的廠房屋頂電站來幫助企業消化賣不出去的產能,避免低價劣質屋頂電站的新過剩。如果國內光伏市場也混亂發展,那我國光伏企業的發展就會更加困難,這里,政府所建立的體制環境是至關重要的。
我相信,光伏產業正進入一個“差異化協作創新時代”。
然而,感嘆之后,疑惑又來。面對一個“巨人”遠去的身影,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尚德這個行業巨無霸倒下?尚德倒下又會在行業內激發怎樣的連帶效應?帶著這些問題,今天本報記者采訪了浙江省光伏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趙永紅。
一問:
“巨人”為何率先倒下?
記者:聽到無錫尚德破產重組,你當時的第一反應是什么?
趙永紅:聽到這個消息時,我正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浙江省光伏產業冠軍專區”主展位上,正在跟一些朋友介紹浙江光伏企業的差異化發展。聽到之后也并不驚訝,因為前期對這件事已經有較多了解。相信業內很多人都和我一樣。
記者:在某種程度上,尚德甚至可以說是中國光伏產業的“形象代言人”,你覺得為什么這樣一家企業卻在行業中率先倒下?
趙永紅:這個問題的答案眾說紛紜。有人說和行業大勢有關,有人說和企業家個人有關等等,每一個分析都不無道理。但諸多因素中,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企業發展中風險失控所致。我們經常說做大做強,但現在我們要深入思考,做大是否就一定能夠做強?是先做大還是先做強?光伏產業今天的局面,和這一產業的產能大大過剩直接相關。而據我了解,尚德決策層曾一度以為做大就可以把控市場。
做大其實不難,“只要有錢就行”。而產能過剩最后必然導致價格戰,在市場上“肉搏相見”。這時,產能大的企業又往往采用一個很自信的手段——拼命壓低價格。這個策略一樣很容易做,“只要花錢就行,只要降價就行”。但結果呢?最后滋生的一定是一個混亂的光伏市場、一堆風險失控的企業。
二問:
會有多米諾骨牌效應嗎?
記者:有一個大家都很想知道答案的疑問,尚德破產會在行業內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嗎?
趙永紅:業內一個普遍說法是,尚德破產標志著光伏產業加速洗牌期已經到來。但我覺得,尚德倒閉標志著光伏產業混亂競爭局面即將結束。在這個行業,如大家看到的那樣,“花錢和降價”策略一度盛行,巨頭、大企業和中小企業都在一個點上拼命廝殺,惡性競爭,都在等競爭對手先倒下。正因為此,業內有一種預測,光伏行業八成企業最終會破產。
但事實上,在以中小光伏企業為特點的浙江,雖然減產企業很多,但破產的光伏企業卻鳳毛麟角。浙江光伏企業老總們的思路很清楚,“首先是要活下去”。風險意識超強,投資謹慎,不會依賴政府和銀行,這就是浙商。
至于另一種擔心:尚德倒閉會否引發一連串浙江供貨商的資金問題,從而連帶浙江光伏企業成片倒閉?我覺得也不必過于擔心,因為從去年年初開始,浙江光伏企業就已經開始謹慎選擇客戶,注意規避客戶倒閉風險,提前通過多種手段減少企業應收款。事實上,現在浙江還有一批光伏企業正在逆勢上揚,實現了不錯的銷售增長,并仍然保有一定的利潤空間。這些企業的策略就是——差異化定位,做和他人不一樣的產品,提供和他人不一樣的服務。
總而言之,是否今后會有更多光伏企業破產和倒閉?我認為,那些還站在原地開展原來業務的企業或將真正破產,而那些找到差異化發展之路的企業,將真正開始成長。
三問:
尚德破產提醒了什么?
記者:浙江也有大批光伏企業,從尚德破產中,應該吸取怎樣的教訓?
趙永紅:現在我們看到,浙江光伏企業存在的最重要問題有兩個:一是企業不能放低心態,一味冒進,二是企業不能調整思路,一味等待。前一種情況,企業為中型企業規模,但并沒有一些龍頭企業那樣非常出色的資源整合能力,這時候如果只想接大單,沒有耐心去做差異化小市場和客戶,從小訂單開始一起成長,就會陷入“路越走越窄”的尷尬局面。后一種情況,企業一直在等待行業回暖,希望以前的簡單接單銷售模式能夠再度持續,簡單的代工生產仍然能夠帶來良好的利潤收益,這些已經是非常不現實。
記者:在現在的光伏行業困難之下,“有形之手”能做些什么?
趙永紅:政府要防止“抓大放小”的簡單思維,不要以產能大小為行業準入門檻,要讓市場說話,鼓勵產業百花齊放,鼓勵中小企業開發細分產品,開拓細分市場,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要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新市場開拓。特別需要提一下的是,現在全國正在大力推動光伏應用,政府部門要注意鼓勵專業化電站建設,鼓勵光伏企業從制造企業轉型發展為專業化的電站開發企業,而不要只是追求通過國內的廠房屋頂電站來幫助企業消化賣不出去的產能,避免低價劣質屋頂電站的新過剩。如果國內光伏市場也混亂發展,那我國光伏企業的發展就會更加困難,這里,政府所建立的體制環境是至關重要的。
我相信,光伏產業正進入一個“差異化協作創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