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是未來最具潛力和希望的能源”,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主任王仲穎這樣說,他認為未來的太陽能市場至少有5000億。同意這種看法的,還有李俊峰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嚴陸光。
他們的觀點是基于如下的考慮:如果從發電來看,各種可再生能源發電方式對資源本身都有一定要求,其中生物質能、風能、地熱能對資源條件要求最為苛刻,而太陽能、海洋能等要求一般;從土地要求來看,生物質能要求最高,其次是風能、太陽能、地熱能和海洋能。“若按太陽能占地面積為1個單位計算,風能為7,生物質能為100。”李俊鋒這樣給記者打比方。
在太陽能諸項技術中,最被專家看好的是太陽能光伏發電,但它面臨著明顯的技術瓶頸。
光伏發電總體優勢極為明顯。相較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光伏發電無轉動部件和高溫部件,無需水資源支持,而且系統安裝后基本上免維護,適合在沙漠等無人值守的場合應用。但是其主要的技術種類晶體硅技術、非晶硅和薄膜電池技術,效率水平并不高,前者效率在15%至20%之間,后者最低只有5%。
技術的限制反映到市場上,就是成本居高不下。李俊峰告誡投資者:“如果現在有人告訴你,在2010年或2015年光伏發電成本能下降到6美分,那你在投資時大可不必相信他。”
李俊峰向記者出示了美國光伏發電走勢圖,“美國向來持樂觀態度,他們預測光伏發電的成本在2010年可以降至每度電6美分。在我看來,2020年成本能夠降到10美分,就很不錯了。那時國家發改委、財政部都會下很大決心大規模來搞光伏發電。”但是現在,技術發展的程度距離10美分的成本還太遙遠。
E-mail:news@ne21.com
Msn:bsssq@hotmail.com
QQ:35845245
手機:13844866317
光伏QQ群:19179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