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進中國
過去七年全球光伏市場的高速發展依賴于部分國家和地區的高額補貼,隨著光伏發電成本的降低,越來越多的市場中光伏發電將不需要補貼也能與傳統電力競爭。First Solar也根據全球光伏發展的大趨勢改變業務重心。“我們的重心逐漸轉移到太陽能發展前景良好、具有經濟可行性的市場,First Solar的業務從美國、歐洲市場擴展到中國、印度、拉美和中東等新市場。”詹姆斯·休斯說。
First Solar為了推動在中國市場的進展,很重要的一步就是任命了更懂中國市場的負責人。2012年9月,此前曾在BP和中國再生能源投資公司任職的容伯強加入First Solar,擔任中國區董事總經理。
“我是從搞石油、天然氣開始,然后就慢慢到風電。現在看到中國太陽能的時機已經到了,First Solar在太陽能和EPC方面都有獨到之處,我也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也希望把我在中國十幾年的經驗帶過來。”容伯強介紹,從去年夏天得到邀約后,他考慮了三個月后,決定嘗試此前并未涉足的太陽能領域。
容伯強出生于香港,后來在英國工作生活多年。1996年,容伯強回到香港。當時正值香港回歸前一年,不少香港人移民離開。很多容身邊的朋友好奇地問他,“香港人都在走,你反而回來?”而2012年的太陽能行業類似于1996年的香港,不少前幾年涌入行業掘金的玩家在低谷時離開。容伯強選擇在行業低谷進入的原因,在于看好太陽能未來的發展,就像1996年回到香港是因為看好香港未來一樣。
在中國能源領域十幾年的經驗,使得容伯強更懂中國市場。“很多外資公司在中國的第一件事情是,問自己想要什么,我會反過來,問中國想要什么。”容伯強告訴《環球企業家》。First Solar的策略是先弄清楚中國政府想要什么,中國本地企業想要什么,再看First Solar有沒有合作機會。
“我在中國能源搞了很多年,中國政府非常喜歡不一樣的技術。”容伯強說。前幾年油價147美金/桶時,中國政府鼓勵神華等企業嘗試煤變油、煤制氣等技術。而現在中國和全球大部分光伏市場被晶硅技術占據的時候,容伯強認為中國政府對薄膜技術會感興?趣。
相較于晶硅技術,薄膜技術是光伏二代技術。First Solar的碲化鎘薄膜組件僅需傳統晶硅組件1%至2%的半導體材料,就可產生相同數量的電能。盡管First Solar的薄膜組件轉換效率為14.4%,晶硅組件轉換效率能超過17%。“晶硅已經到一個階段,但是薄膜還有可以進步的地方。”容伯強說。
First Solar毫無疑問是全球薄膜組件的領先者。容伯強認為,First Solar全球領先的薄膜技術這一競爭優勢是中國光伏企業替代不了的,也正是中國政府需要的光伏新技術。
除了領先的薄膜技術外,容伯強認為First Solar有著很低的生產成本,First Solar光伏組件產生的電流更為穩定更具預測性,這些都是First Solar在中國的競爭優勢。
容伯強拿風電行業做比較,即便中國市場主要的風電設備都由中國企業生產,但外資仍有15%至20%的空間。而根據中國政府2015年光伏裝機容量達35GW的規劃,未來中國光伏每年將有幾乎10GW的新增市場。容伯強預估,其中20%是外資的份額,如果First Solar在外資份額中再占一半的量,也將每年有1GW的空間。“中國的好處就是這樣,市場很大。”容說。
First Solar已經在中國市場邁出了第一步,即將有一個落地的商業項目,與振發新能源合作的2MW的電站。First Solar提供薄膜組件,振發新能源做EPC,上網電價還在跟新疆政府協商。
此前跟內蒙古鄂爾多斯簽訂的合作協議,First Solar也在繼續推進,第一期30MW的項目在等內蒙古發改委的審批。“希望可以在今年的頭半年拿到最后的審批,我們就可以真真正正把我們的能力在這項目里做出來。”容伯強說,合作伙伴還在敲定中。
容伯強介紹,隨著在中國項目量的增多,First Solar會考慮未來在中國建造薄膜生產線。
First Solar與中國企業合作還有一種形式。中國光伏市場增長過程中孕育起來的中國光伏電站運營商正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First Solar在全球光伏電站多年的開發運營經驗以及儲備項目,可以幫助中國運營商走向海外。“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時候可以跟我們一起來合作,我們從組件到EPC都非常有經驗,包括央企我們都會考慮一起來合作。”容伯強說。
過去七年全球光伏市場的高速發展依賴于部分國家和地區的高額補貼,隨著光伏發電成本的降低,越來越多的市場中光伏發電將不需要補貼也能與傳統電力競爭。First Solar也根據全球光伏發展的大趨勢改變業務重心。“我們的重心逐漸轉移到太陽能發展前景良好、具有經濟可行性的市場,First Solar的業務從美國、歐洲市場擴展到中國、印度、拉美和中東等新市場。”詹姆斯·休斯說。
First Solar為了推動在中國市場的進展,很重要的一步就是任命了更懂中國市場的負責人。2012年9月,此前曾在BP和中國再生能源投資公司任職的容伯強加入First Solar,擔任中國區董事總經理。
“我是從搞石油、天然氣開始,然后就慢慢到風電。現在看到中國太陽能的時機已經到了,First Solar在太陽能和EPC方面都有獨到之處,我也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也希望把我在中國十幾年的經驗帶過來。”容伯強介紹,從去年夏天得到邀約后,他考慮了三個月后,決定嘗試此前并未涉足的太陽能領域。
容伯強出生于香港,后來在英國工作生活多年。1996年,容伯強回到香港。當時正值香港回歸前一年,不少香港人移民離開。很多容身邊的朋友好奇地問他,“香港人都在走,你反而回來?”而2012年的太陽能行業類似于1996年的香港,不少前幾年涌入行業掘金的玩家在低谷時離開。容伯強選擇在行業低谷進入的原因,在于看好太陽能未來的發展,就像1996年回到香港是因為看好香港未來一樣。
在中國能源領域十幾年的經驗,使得容伯強更懂中國市場。“很多外資公司在中國的第一件事情是,問自己想要什么,我會反過來,問中國想要什么。”容伯強告訴《環球企業家》。First Solar的策略是先弄清楚中國政府想要什么,中國本地企業想要什么,再看First Solar有沒有合作機會。
“我在中國能源搞了很多年,中國政府非常喜歡不一樣的技術。”容伯強說。前幾年油價147美金/桶時,中國政府鼓勵神華等企業嘗試煤變油、煤制氣等技術。而現在中國和全球大部分光伏市場被晶硅技術占據的時候,容伯強認為中國政府對薄膜技術會感興?趣。
相較于晶硅技術,薄膜技術是光伏二代技術。First Solar的碲化鎘薄膜組件僅需傳統晶硅組件1%至2%的半導體材料,就可產生相同數量的電能。盡管First Solar的薄膜組件轉換效率為14.4%,晶硅組件轉換效率能超過17%。“晶硅已經到一個階段,但是薄膜還有可以進步的地方。”容伯強說。
First Solar毫無疑問是全球薄膜組件的領先者。容伯強認為,First Solar全球領先的薄膜技術這一競爭優勢是中國光伏企業替代不了的,也正是中國政府需要的光伏新技術。
除了領先的薄膜技術外,容伯強認為First Solar有著很低的生產成本,First Solar光伏組件產生的電流更為穩定更具預測性,這些都是First Solar在中國的競爭優勢。
容伯強拿風電行業做比較,即便中國市場主要的風電設備都由中國企業生產,但外資仍有15%至20%的空間。而根據中國政府2015年光伏裝機容量達35GW的規劃,未來中國光伏每年將有幾乎10GW的新增市場。容伯強預估,其中20%是外資的份額,如果First Solar在外資份額中再占一半的量,也將每年有1GW的空間。“中國的好處就是這樣,市場很大。”容說。
First Solar已經在中國市場邁出了第一步,即將有一個落地的商業項目,與振發新能源合作的2MW的電站。First Solar提供薄膜組件,振發新能源做EPC,上網電價還在跟新疆政府協商。
此前跟內蒙古鄂爾多斯簽訂的合作協議,First Solar也在繼續推進,第一期30MW的項目在等內蒙古發改委的審批。“希望可以在今年的頭半年拿到最后的審批,我們就可以真真正正把我們的能力在這項目里做出來。”容伯強說,合作伙伴還在敲定中。
容伯強介紹,隨著在中國項目量的增多,First Solar會考慮未來在中國建造薄膜生產線。
First Solar與中國企業合作還有一種形式。中國光伏市場增長過程中孕育起來的中國光伏電站運營商正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First Solar在全球光伏電站多年的開發運營經驗以及儲備項目,可以幫助中國運營商走向海外。“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時候可以跟我們一起來合作,我們從組件到EPC都非常有經驗,包括央企我們都會考慮一起來合作。”容伯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