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晚,“尚德”電力NYSE:STP公告稱,尚德電力董事會董事王珊SusanWang接任施正榮,被任命為尚德電力董事會主席。但我認為尚德存在的意義應該是大于它的實際作用,孟憲淦強調說,特別是品牌效應,尚德是在全球光伏行業有著相當大影響力的企業,一個公司打造一個品牌非常不容易。曹仁賢說。此前,有媒體消息傳出,無錫市政府早已準備好了尚德的救命資金,國家開發銀行也準備繼續為尚德貸款。
3月4日晚,尚德電力(NYSE: STP)公告稱,尚德電力董事會董事王珊(Susan Wang)接任施正榮,被任命為尚德電力董事會主席。施正榮仍將作為董事會董事繼續留在董事會。
3月3日下午,我在與施正榮的短信溝通中,施正榮表示:“我們正全力以赴解決眼前的危機,相信問題會得到妥善解決。”但他并未透露更多細節。
深陷資金和債務泥潭的尚德電力當前的燃眉之急是如何應對今年3月即將到期的5.41億美元可轉債危機。如果無法化解危機,這家昔日全球最大的光伏生產企業很可能被推向破產或從美國退市的邊緣。
“從產能影響來看,如果尚德倒下,對于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影響不大。”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說。目前中國光伏制造的產能已達40GW,對比2012年的全球市場總安裝量29GW來看,產能已經嚴重過剩。
“但我認為尚德存在的意義應該是大于它的實際作用,”孟憲淦強調說,“特別是品牌效應,尚德是在全球光伏行業有著相當大影響力的企業,一個公司打造一個品牌非常不容易。所以,我個人并不希望尚德倒下,即使從國家的尊嚴來說,我覺得我們也應該盡量幫助它繼續活下去。”
“尚德在中國光伏企業中長期處于領軍企業的位置,它在全球光伏市場上的售價很有競爭力,中國如果損失這樣一個品牌是很可惜的。”NDP Solarbuzz光伏行業高級分析師廉銳評價說,暗示低價競爭是中國大多數光伏企業的特色。
亞洲第一大光伏逆變器生產商陽光電源(300274)董事長曹仁賢認為: “像尚德這樣的行業巨頭在10多年的發展中積累了相當多的技術、人才、管理經驗,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對光伏行業的理解、技術路線的引領和創新,這些無形資產不是一個行業新進入者可以在一、兩年內學會的。”
“如果尚德倒閉,會產生一系列對行業發展不利的連鎖反應,對光伏行業從業者的信心也會有所打擊。”尚德的同業競爭者之一晶科能源(NYSE:JKS)副總裁姚峰說。
2011年以來,全球光伏行業陷入困境。2010年全球光伏需求達到157%的同比增長,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繼而的瘋狂產能擴張卻遭遇到了全球經濟危機,尤其是全球光伏需求重地歐洲經濟衰退的沉重打擊。在宏觀經濟的壓力下,歐洲民眾開始懷疑對可持續能源的高昂補貼政策,政府隨之大幅下調光伏補貼。當過剩的光伏產能遇到觸及其生命線的政府補貼急轉直下時,必然引發全行業的危機。據NDP Solarbuzz的統計,2011年全球光伏市場需求的年增長率急降到41%,而2012年僅為5%。
在歐洲,國家已經危機重重,政府自然已經無心顧及瀕臨滅頂之災的光伏企業,而高度市場化的選擇在歐美顯得更受擁戴。2011年-2012年間,歐美的光伏巨頭接連宣告破產,但這也為此后歐美對中國光伏廠商的“雙反”調查埋下了伏筆。
中國并不是光伏發電的需求大國,但中國卻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生產基地。2010年中國光伏發電的新增容量還不到0.5GW,2012年增長到4.7GW(占全球市場的16%),但中國光伏產品的年出貨量卻占全球的2/3.
“光伏產業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的新經濟增長點,”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開始中國太陽能領域研究,并參與眾多國家重要光伏項目審批的孟憲淦強調,“對于當前國內過剩的光伏產能,我們應對的辦法有兩方面:一是提升國內市場需求;二是讓缺乏競爭力的產能淘汰。”與此同時,曹仁賢認為,中國政府的政策一定會是保大放小。“當前所有光伏企業面臨的本質問題是現金流問題。”曹仁賢說。
那么,誰來拯救危機中的尚德?
首先是政府。此前,有媒體消息傳出,無錫市政府早已準備好了尚德的“救命資金”,國家開發銀行也準備繼續為尚德貸款。
“如果政府能夠出手相救,對尚德來說可能是度過難關的好事,” 《福布斯》中文版總編輯周健工認為政府出手是可行的選擇,“通用汽車在經歷破產風波時就由政府參股了一段時間,此后又陸續退出。”福布斯美國版記者Joann Muller曾經在《通用重生》一文中詳細闡述這一模式。
3月4日晚,尚德電力(NYSE: STP)公告稱,尚德電力董事會董事王珊(Susan Wang)接任施正榮,被任命為尚德電力董事會主席。施正榮仍將作為董事會董事繼續留在董事會。
3月3日下午,我在與施正榮的短信溝通中,施正榮表示:“我們正全力以赴解決眼前的危機,相信問題會得到妥善解決。”但他并未透露更多細節。
深陷資金和債務泥潭的尚德電力當前的燃眉之急是如何應對今年3月即將到期的5.41億美元可轉債危機。如果無法化解危機,這家昔日全球最大的光伏生產企業很可能被推向破產或從美國退市的邊緣。
“從產能影響來看,如果尚德倒下,對于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影響不大。”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說。目前中國光伏制造的產能已達40GW,對比2012年的全球市場總安裝量29GW來看,產能已經嚴重過剩。
“但我認為尚德存在的意義應該是大于它的實際作用,”孟憲淦強調說,“特別是品牌效應,尚德是在全球光伏行業有著相當大影響力的企業,一個公司打造一個品牌非常不容易。所以,我個人并不希望尚德倒下,即使從國家的尊嚴來說,我覺得我們也應該盡量幫助它繼續活下去。”
“尚德在中國光伏企業中長期處于領軍企業的位置,它在全球光伏市場上的售價很有競爭力,中國如果損失這樣一個品牌是很可惜的。”NDP Solarbuzz光伏行業高級分析師廉銳評價說,暗示低價競爭是中國大多數光伏企業的特色。
亞洲第一大光伏逆變器生產商陽光電源(300274)董事長曹仁賢認為: “像尚德這樣的行業巨頭在10多年的發展中積累了相當多的技術、人才、管理經驗,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對光伏行業的理解、技術路線的引領和創新,這些無形資產不是一個行業新進入者可以在一、兩年內學會的。”
“如果尚德倒閉,會產生一系列對行業發展不利的連鎖反應,對光伏行業從業者的信心也會有所打擊。”尚德的同業競爭者之一晶科能源(NYSE:JKS)副總裁姚峰說。
2011年以來,全球光伏行業陷入困境。2010年全球光伏需求達到157%的同比增長,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繼而的瘋狂產能擴張卻遭遇到了全球經濟危機,尤其是全球光伏需求重地歐洲經濟衰退的沉重打擊。在宏觀經濟的壓力下,歐洲民眾開始懷疑對可持續能源的高昂補貼政策,政府隨之大幅下調光伏補貼。當過剩的光伏產能遇到觸及其生命線的政府補貼急轉直下時,必然引發全行業的危機。據NDP Solarbuzz的統計,2011年全球光伏市場需求的年增長率急降到41%,而2012年僅為5%。
在歐洲,國家已經危機重重,政府自然已經無心顧及瀕臨滅頂之災的光伏企業,而高度市場化的選擇在歐美顯得更受擁戴。2011年-2012年間,歐美的光伏巨頭接連宣告破產,但這也為此后歐美對中國光伏廠商的“雙反”調查埋下了伏筆。
中國并不是光伏發電的需求大國,但中國卻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生產基地。2010年中國光伏發電的新增容量還不到0.5GW,2012年增長到4.7GW(占全球市場的16%),但中國光伏產品的年出貨量卻占全球的2/3.
“光伏產業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的新經濟增長點,”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開始中國太陽能領域研究,并參與眾多國家重要光伏項目審批的孟憲淦強調,“對于當前國內過剩的光伏產能,我們應對的辦法有兩方面:一是提升國內市場需求;二是讓缺乏競爭力的產能淘汰。”與此同時,曹仁賢認為,中國政府的政策一定會是保大放小。“當前所有光伏企業面臨的本質問題是現金流問題。”曹仁賢說。
那么,誰來拯救危機中的尚德?
首先是政府。此前,有媒體消息傳出,無錫市政府早已準備好了尚德的“救命資金”,國家開發銀行也準備繼續為尚德貸款。
“如果政府能夠出手相救,對尚德來說可能是度過難關的好事,” 《福布斯》中文版總編輯周健工認為政府出手是可行的選擇,“通用汽車在經歷破產風波時就由政府參股了一段時間,此后又陸續退出。”福布斯美國版記者Joann Muller曾經在《通用重生》一文中詳細闡述這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