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日前啟動對中國進口的所有太陽能產品進行注冊,即日生效。
太陽能組件、電池和太陽能硅片的進口商必須從現在開始,在海關詳細說明是否這些產品是從中國進口或主要在中國生產。如果歐盟委員會強制實行追溯性措施,進口商可能必須為這些產品納稅。
歐盟委員會將于六月初宣布,是否對中國產品實施臨時的反傾銷稅,并于八月初宣布,是否征收初步的反補貼稅。這兩項稅將為期五年。如果征收關稅,他們能夠收集九十天的追溯期,因此,從2013年三月開始。
繼號稱代表至少25%的歐洲太陽能產業的EU ProSun遞交貿易訴訟申請后,目前在布魯塞爾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
EU ProSun總裁Milan Nitzschke表示:“傾銷是歐洲太陽能市場的根本問題。中國違反國際貿易法,摧毀了數千個歐洲制造業就業崗位。容忍這一情況將允許中國在太陽能產業創造壟斷,對歐洲太陽能產業造成災難性后果,包括供應商、設備制造商及數千安裝商。這是因為壟斷造成提高,而非降低價格。”
平價太陽能聯盟(Alliance for Affordable Solar Energy)發言人狄爾·里克特(Till Richter)反對向中國征收貿易關稅,指出注冊將可能使歐盟對這些“必要的”太陽能產品追溯性地征收關稅。
里克特強調:“雖然注冊本身并不意味著歐盟最終將征收關稅,但是它創造出的不確定性已經對市場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通過注冊進行市場干預是不必要的,追溯性征收關稅將違反歐盟法律,法律中明確表示,僅當進口商品急劇上升時,關稅可能具有追溯效力,而顯然目前不是。”
“SolarWorld及其他希望關閉歐盟市場的公司可能得益于市場的不確定性,但是我們整個歐盟太陽能價值鏈的絕大部分反對此次不合理的步驟。”
Nitzschke表示:“注冊對于美國太陽能產業和美國消費者而言具有積極意義。因此,中國聲稱反傾銷稅將損害歐盟就業崗位是無稽之談。在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關稅后,美國太陽能就業崗位的數量有所提升。這是公平競爭好于國家計劃經濟的最好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