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營利模式初探
1)在整個光伏電站的相關開發企業中,風險最小,收益最穩當的當屬銀行,一年百分之6以上的收益基本能保證。大家都是給銀行在打工。略過不表。
2)另一個賺錢的莫過于開展光伏的融資租憑業務。以一個過去構思過的兩種模式為例,簡要說明之。
融資性租憑模式是居民為融資主體。租憑期間通常為光伏系統一定運營周期(如1年-15年),租憑期間光伏系統所有權歸自己的融資公司。居民分期支付租金,租憑期滿后,光伏系統所有權歸居民,此模式對居民的信用要求較高。
買方信貸模式是以居民為融資主體,光伏系統歸居民,居民向自己的融資租任公司付系統費用。該模式可針對希望一次性購買光伏系統的居民提供解決方案。
兩種模式的精要就在于充分放大資金杠桿,用銀行的錢來為自已賺錢。具體的財務數學模型,限于文章篇幅,略過不表。
3)至于實體電站的資產證券化,可能會伴隨金融行業的改革而起步。
4)由賣配件轉為變為賣系統。
實話實說,組件,支架,逆變器,電線電纜都是配件。本人所學專業里有條公理叫做“整體大于部分之和”。在這里同樣適用。也許你賣1W組件或是賣1W逆變器可能是凈利潤0.1元/W,而賣一套系統可能凈利能到0.2元/W甚至更多。
如果說一個老劉家5.45/W的價格過于極端,那么很多做過家用屋頂電站的朋友最清楚它的實價了。
或許這種市場不需要4元/W,25年質保的組件,能用上8-15年,售價3元/W的組件會有更大的市場。那么很多原本在大家眼中可能要被洗牌的小企業,會否咸魚翻身?(備注,這種情況可能早已引起了大廠的高度警覺,否則不會急于起草行業準入標準)
可能很快一口價,套餐價將會出臺。針對不同的屋頂不同的價位,諸如“19998元3000W光伏電站裝回家”,“29998元5000W光伏電站裝回家”這樣的廣告會不會飄蕩在田間地頭呢?
甚至于電視臺里滿天飛的加盟創業廣告,“候總”表演式的低價廣告會不會出現在光伏里面?
在這個領域會不會誕生航母級別的企業呢?1984年聯想用20萬元從組裝電腦起家,花了30年時間做成PC行業全球第一,年產值過300億美元,一家公司的產值就超過了整個2012年全球組件的出貨價。要說組裝一臺電腦有多大技術肯定談不上,要說組裝一個屋頂光伏的小系統要有多少技術那也談不上。
雖然很多企業不屑于做國內市場,甚至于在微博上展開隔空罵戰,相互嗆聲。但是不可否認做為未來十年全球最大的四大市場之一的中國,丟掉這個市場就意味著在這個行業的失敗。
如何將成本控制在最低,這涉及到采購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控制,人力成本控制,市場推廣的成本控制,甚至還有售后服務的成本控制。這些都只是技術活。積累或是借鑒成功經驗,建立數學模型并實踐修改后就可以完成的。
農村的屋頂市場可能是個藍海,更可能是個紅海,盯著這個蛋糕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同一個地點的爭搶客戶這事不可避免。不可能一個不滿千人的小村有著數十家企業同時開發,如何不戰而屈人之兵,讓對手讓出屬于自己的那份屋頂則是門藝術。
結語
本文從籌劃,整理資料到動筆,花了一些時間,之所以是2012年觀察和2013年的玩法,而沒有寫成幾十上百頁的戰略性投資分析報告,主要是筆者工作事物繁雜,精力和時間有限,所以全篇僅點到為止,拋磚引玉。
一個近十年平均用電量不到3000億度的意大利2011年裝了9.2GW的光伏,一個近十年平均用電量僅6100億度的德國連續兩年裝機量超過7.5GW,兩個國家累積到2012年的總裝機量就達到了近49GW,那么一個年用電量超50000億度的中國有沒有可能在幾年后達到裝機30GW-50G/年的水平?站在此輪行業景氣周期的谷底,似乎又看到了下一輪行業景氣的泡沫。
未來幾年,彩色電池的出現會不會讓組件變成長期廣告商的親睞品?電動汽車越來越多,未來會不會出現光伏電動汽車來應急續航?光伏的平價時代已經到來,十年二十年后如果沒有廉價儲能系統的光伏行業應該怎么玩,有了廉價儲能系統的光伏行業又應該怎么玩?歡迎朋友們來一起討論,期盼前輩高人的不吝賜教。
走一步看一步是棋手,走一步看十步是國手,走一步看百步者那是棋圣。很希望和朋友們討論下未來五年,十年二十年后光伏的玩法。
1)在整個光伏電站的相關開發企業中,風險最小,收益最穩當的當屬銀行,一年百分之6以上的收益基本能保證。大家都是給銀行在打工。略過不表。
2)另一個賺錢的莫過于開展光伏的融資租憑業務。以一個過去構思過的兩種模式為例,簡要說明之。
融資性租憑模式是居民為融資主體。租憑期間通常為光伏系統一定運營周期(如1年-15年),租憑期間光伏系統所有權歸自己的融資公司。居民分期支付租金,租憑期滿后,光伏系統所有權歸居民,此模式對居民的信用要求較高。
買方信貸模式是以居民為融資主體,光伏系統歸居民,居民向自己的融資租任公司付系統費用。該模式可針對希望一次性購買光伏系統的居民提供解決方案。
兩種模式的精要就在于充分放大資金杠桿,用銀行的錢來為自已賺錢。具體的財務數學模型,限于文章篇幅,略過不表。
3)至于實體電站的資產證券化,可能會伴隨金融行業的改革而起步。
4)由賣配件轉為變為賣系統。
實話實說,組件,支架,逆變器,電線電纜都是配件。本人所學專業里有條公理叫做“整體大于部分之和”。在這里同樣適用。也許你賣1W組件或是賣1W逆變器可能是凈利潤0.1元/W,而賣一套系統可能凈利能到0.2元/W甚至更多。
如果說一個老劉家5.45/W的價格過于極端,那么很多做過家用屋頂電站的朋友最清楚它的實價了。
或許這種市場不需要4元/W,25年質保的組件,能用上8-15年,售價3元/W的組件會有更大的市場。那么很多原本在大家眼中可能要被洗牌的小企業,會否咸魚翻身?(備注,這種情況可能早已引起了大廠的高度警覺,否則不會急于起草行業準入標準)
可能很快一口價,套餐價將會出臺。針對不同的屋頂不同的價位,諸如“19998元3000W光伏電站裝回家”,“29998元5000W光伏電站裝回家”這樣的廣告會不會飄蕩在田間地頭呢?
甚至于電視臺里滿天飛的加盟創業廣告,“候總”表演式的低價廣告會不會出現在光伏里面?
在這個領域會不會誕生航母級別的企業呢?1984年聯想用20萬元從組裝電腦起家,花了30年時間做成PC行業全球第一,年產值過300億美元,一家公司的產值就超過了整個2012年全球組件的出貨價。要說組裝一臺電腦有多大技術肯定談不上,要說組裝一個屋頂光伏的小系統要有多少技術那也談不上。
雖然很多企業不屑于做國內市場,甚至于在微博上展開隔空罵戰,相互嗆聲。但是不可否認做為未來十年全球最大的四大市場之一的中國,丟掉這個市場就意味著在這個行業的失敗。
如何將成本控制在最低,這涉及到采購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控制,人力成本控制,市場推廣的成本控制,甚至還有售后服務的成本控制。這些都只是技術活。積累或是借鑒成功經驗,建立數學模型并實踐修改后就可以完成的。
農村的屋頂市場可能是個藍海,更可能是個紅海,盯著這個蛋糕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同一個地點的爭搶客戶這事不可避免。不可能一個不滿千人的小村有著數十家企業同時開發,如何不戰而屈人之兵,讓對手讓出屬于自己的那份屋頂則是門藝術。
結語
本文從籌劃,整理資料到動筆,花了一些時間,之所以是2012年觀察和2013年的玩法,而沒有寫成幾十上百頁的戰略性投資分析報告,主要是筆者工作事物繁雜,精力和時間有限,所以全篇僅點到為止,拋磚引玉。
一個近十年平均用電量不到3000億度的意大利2011年裝了9.2GW的光伏,一個近十年平均用電量僅6100億度的德國連續兩年裝機量超過7.5GW,兩個國家累積到2012年的總裝機量就達到了近49GW,那么一個年用電量超50000億度的中國有沒有可能在幾年后達到裝機30GW-50G/年的水平?站在此輪行業景氣周期的谷底,似乎又看到了下一輪行業景氣的泡沫。
未來幾年,彩色電池的出現會不會讓組件變成長期廣告商的親睞品?電動汽車越來越多,未來會不會出現光伏電動汽車來應急續航?光伏的平價時代已經到來,十年二十年后如果沒有廉價儲能系統的光伏行業應該怎么玩,有了廉價儲能系統的光伏行業又應該怎么玩?歡迎朋友們來一起討論,期盼前輩高人的不吝賜教。
走一步看一步是棋手,走一步看十步是國手,走一步看百步者那是棋圣。很希望和朋友們討論下未來五年,十年二十年后光伏的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