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組件企業可提供大量就業崗位
“我國太陽能生產企業只能觸摸國際市場脈博律動,人家消費大國一打噴嚏,我們的生產企業馬上就感冒。”全國人大代表、晶龍集團董事長靳保芳在兩會期間就我國太陽能行業現狀做如上比喻。
我國光伏組件出口98%以上集中在少數國家,特別是西班牙、德國、日本三大光伏消費國,因此,受此次金融危機及三國光伏補貼政策影響,我國光伏行業訂單大幅縮水。
“我國是生產大國,卻左右不了市場形勢。”靳保芳認為,形成這一局面的原因,首先是政府設定的光伏產業發展目標偏低。我國《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劃》提出,到2010年光伏發電累計裝機300MW,2020年達到1.8GW,這與我國光伏制造產業產量世界第一的地位并不相符。
其次,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太陽能光伏研究發展晚,技術發展與人才培養滯后,研發力量薄弱且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存在低水平重復建廠的問題,大多數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率在17%以下。
“還有,就是我國的光伏產業缺乏高新制造企業的支持,盡管生產線大部分已經實現國產化,但關鍵設備仍然依賴進口。”靳保芳說。
他認為,太陽能光伏電池及組件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可以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尤其符合當前的產業發展政策,當前的金融危機降低了光伏發電成本,因此正是推廣光伏發電的最佳時機。
盡快制定財政貼息及稅收優惠政策
靳保芳建議,要通過政策激勵,大力推動太陽能并網發電進程。雖然我國已經頒布了《可再生能源法》等10部法律法規,但對太陽能光伏上網發電仍采取“一事一議”的做法,尚未制定有關財政貼息和稅收優惠的法規政策。
因此,此次的4萬億元新增投資,政府應拿出一部分資金支持光熱和光伏產業建設,對首次安裝使用太陽能的居民實行優惠補貼,各級政府機關應在市政、交通、辦公等場所帶頭使用太陽能。
同時,政府應把太陽能利用技術作為戰略能源積極推進,有計劃地啟動太陽能發電示范項目建設,實施城市小型發電和大型荒漠并網光伏電站建設,在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和陽光資源充足的中小城市盡快啟動重大示范項目,規劃“千萬屋頂計劃”和“百萬千瓦光伏電站”,在偏遠的山寨、牧區和廣大農村大力推廣和充分利用太陽能綠色能源。
靳保芳表示,國家應集中人才、設備、資金優勢,建立起產、學、研緊密結合的國家光伏研發體系,盡快掌握核心技術,針對產業發展技術的薄弱環節,引導和鼓勵企業建立研發機構,與高校和研究院一起,建立產學研基地。
此外,還應加快人才引進和培養,借鑒美國應對全球難題設立“奇點”大學的作法,在有條件的高校開設太陽能光伏專業及有關課程,企業通過委培等方式與院校、研究機構聯合培訓專業技術人才,并進一步制定落實從海外引進人才的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