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太陽能光伏產業仍處低迷,不過,由于市場運作由賣方市場走進買方市場,系統端的重要性漸被凸顯,各方重量級廠商紛積極規劃切入此領域。
臺灣LCD雙雄暗布系統端 葫蘆里賣什么藥?
薄膜太陽能在LCD面板雙雄友達及奇美正式跨入后,全市場的眼光都集中在他們將投入什么種類的薄膜太陽能?未來產能規劃為何?或是將他們如何把在LCD面板的表現,直接投射到薄膜太陽能領域,但近期卻讓市場意外,這2家廠不但投入薄膜太陽能的生產,其實也開始在底下積極布局終端系統模塊。
據市場消息指出,友達已開始與國際廠商接洽,希望能通過戰略聯盟等方式共同合作,從中學得太陽能系統設計的技術,而且也開始找臺灣廠商為其代工太陽能模塊,以搭配其國際太陽能系統的布局。而依友達本身的技術實力,未來系統零組件等都可以自己生產。
據了解,友達是透過目前既有LCD的銷售渠道來爭取戰略合作機會,以學習系統設計。太陽能企業表示,友達LCD的渠道中,其實非常多伙伴已投入太陽能光伏產業,例如GE就成立了GE Solar。
而奇美部分,比友達更早投入薄膜太陽能領域,成立奇美能源。外傳臺下也積極在布局太陽能系統端,有別于友達國外取經的運作方式,奇美能源內部已經成立太陽能發電系統部門,開始培養系統設計技術,未來希望能透過國際合作的模式取得國外訂單或爭取當地商機。
LCD積極投入系統端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就目前環境來看,是十足的買方市場,掌控終端系統端是爭取訂單最優勢方式之一,也是未來主導市場需求重要一環。
尤其未來即使景氣復蘇,而料源的供應也不再是問題之后,系統端在整個產業鏈將舉足輕重,包括英國BP即加速系統端的布局,并關閉上游電池廠,以委外代工因應;2008年第4季營收獲利表現突出的美國SunPower,主要就是來自于采垂直整合方式切入系統端,有效掌控訂單。
接近需求 系統主導未來
太陽能系統端的需求,不單只是一般人想象的屋頂建筑的設計及安裝,另外包括太陽能電池的興建及與當地政府進行補助案的細節協商、溝通等,都是系統廠重要的責任。2009年在系統端有很創新的突破,2月西班牙太陽能展中,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和樂金(LG)分別公布“藍色地球(Blue Earth)”及“ECO friendly”2款新手機,這2款新機均在機背安裝太陽能電池板,隨時可以陽光充電,電池充電10分鐘,就可以通話3分鐘。
Blue Earth除了使用太陽能電池格充電外,手機外殼是再利用礦泉水塑料瓶(PCM)制作,有效降低手機制程中對石化燃料消耗與二氧化碳的排放。手機設置的“eco”模式,可調整手機亮度,手機中的計數軟件可顯示步行代替駕車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ECO friendly性能與Blue Earth相似,預計2009年走入商用化, LG還宣布,2009年推出的所有手機外殼都不進行塑封,使用說明書也將用黃豆油墨和再生紙制作,以減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的排放量,并力行資源回收再生。
再生能源的概念已開始漸漸導入日常生活用品上,未來各類的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地質能等,還有機會在日常生活或商業用途上進行整合(Hybrid),這些系統端的潛在商機,其實也早有研究單位在開發研究。
系統端因為最接近消費者,所以愈能體驗真正需求,有也能力創造新需求,這塊商機比起單純制造生產太陽能相關零組件來得具有挑戰性,若而有效的垂直整合,讓生產的供給導向與需求導向發展結合,所創造的商機預估也是無可限量。
系統新進者 資本雄厚者虎視眈眈
其實不難發現,在太陽能光伏產業正急起直飛時,許多具規模的太陽能光伏垂直廠,包括英國BP、德國Solarworld、挪威REC、德國Q-Cells、臺灣地區茂迪、益通、臺達電、大陸尚德、英利等,都投入太陽能系統,其實大多是體會太陽能系統端將是最重要發展關鍵,其中,英國BP更進一步趁不景氣,關掉澳洲的太陽能電池廠,以減輕負擔,全力進攻系統銷售端。
相同的,LCD面板雙雄友達及奇美,在投入太陽能光伏產業后,除了選擇本身較具技術優勢的薄膜太陽能,也開始著手系統端的布局,可以看出他們打算長期耕耘太陽能光伏領域的打算。
其實,不單僅有面板雙雄,許多當初對太陽能光伏有興趣,卻受限于料源缺乏使整個產業運作不正常化,而遲遲未切入該領域的重量級廠商,也虎視眈眈的針對系統端進行研究,甚或原本僅在產業供應鏈的某個領域耕耘的太陽能廠商也計劃透過結盟或轉投資、戰略聯盟等方式,布局太陽能系統端。
太陽能系統端的發展具有相當的區域限制,不同于一般電子產品的品牌戰略,可以跨越國界全球銷售,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