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據一家光伏企業高管透露,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三部委日前聯袂調研多晶硅行業,其調研范圍囊括洛陽中硅、新光硅業、峨嵋半導體、江蘇順大、賽維LDK、大全硅業六家國內多晶硅領軍企業。六家集合產能,占據2008年國內多晶硅產能的八成之多。
“調研于2月上旬開始,為期兩周行程,以洛陽中硅作為首站,之后是位處西南的大全硅業、峨嵋半導體、順大等企業,最后是賽維LDK?!鄙鲜鋈耸空f。
在此次三部委聯合調研背后,是國內光伏企業“并網”的努力。作為中國最大光伏發電項目的甘肅敦煌10兆瓦并網光伏發電特許權招標項目,已經進入沖刺期,而甘肅、江蘇、云南等省份亦將數個大型并網光伏發電項目遞交至國家發改委。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業委員會主任趙玉文看來,雖然中國是世界第一的光伏太陽能電池生產大國,但中國98%光伏產品銷往國外,造成產業和市場的脫節?!皣鴥仁袌龅膯樱瑢⒅?a href="http://www.isoboards.com/news/search.php?kw=光伏產業" target="_blank">光伏產業的成長?!?/P>
寒流中的握手
光伏產業鏈包括硅料、硅片、電池片、電池組件、應用系統等5個環節。多晶硅料作為光伏產業的最主要生產原材料,占據最終產品成本的70%。
2008年中國高純多晶硅產量將達4110噸左右,同比增長263.7%。而2006年我國多晶硅產能僅為290噸,2007年則為1130噸。
該人士稱,此次多晶硅行業考察,除了國家三部委,考察團成員還包括六大巨頭的技術及管理人員,“各企業之前采取相互封閉策略,此次相互登門造訪,尚屬首次”。
全球金融危機對光伏行業的沖擊,是國內光伏企業此番交流最為重要的背景。“金融危機讓國內光伏產業的增長收窄了?!?/P>
與之相對的是,六大巨頭不斷擴大的產能。據悉,大全集團1800噸多晶硅的擴建項目正在建設中,二期6000噸項目即將開工;峨嵋半導體目前產能僅為700噸,但現正開建3條1500噸的生產線;而賽維LDK的多晶硅項目規模則更大――到2010年底,其將實現超過16000噸/年的多晶硅產能。
圖謀國內市場
啟動國內市場,對六大光伏巨頭來說才是最為直接的刺激。雖然國內高純多晶硅的產量高達4110噸,但目前供應國內市場的卻不超過三成。
資料顯示,2006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構成中,太陽能僅占0.51%。2007年,中國光伏發電安裝量還不到世界份額的1%,與光伏第一生產大國的地位相差甚遠。
“主要是2005年前太陽能發電成本約為40元/度左右,國家補貼方面難以承受。”前述人士稱,隨著大廠新增多晶硅產能的投產,多晶硅價格有望進一步下跌,而目前光伏發電成本可做到2.5元/度,甚至更低,成本難題初步解決。
2009年春節前,光伏企業先后上書國家相關部委,提交“1元/度”光伏發電方案,稱2012年實現光伏發電1元/度完全可行?!爸邦A計,3至5年能夠做到1.0元/千瓦時的光伏發電成本,有望在兩年后即達到?!?/P>
中國電子(0.5,0.02,4.17%)信息產業振興規劃也明確提出,“出臺鼓勵光伏發電扶持政策,啟動國內光伏發電市場,開展光伏并網發電應用示范”。2008年12月6日,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理事長石定寰曾透露,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正研究光伏發電政策扶持與補貼措施,通過招標辦法,按照大約4元左右電價來收購。
但即便發電成本低至1元/度,光伏企業仍有價格劣勢。目前,國內火電上網電價約為0.4元/度,而同為綠色能源的風電,上網電價則在0.6元/度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