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網成光伏業一線曙光
遠水或難救近火
中國光伏產能已大幅超出“十二五”計劃的裝機容量,并網對企業解救程度有限
就在上周五國家電網公布6兆瓦以下太陽能發電項目可并網的消息后,業界對此議論紛紛。原以此舉或可“并網救市”,周末過后,輿論更多地傾向于———未必!
光伏發電免費接入國家電網
根據國家電網公司公布的《做好分布光伏發電并網服務的工作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電網企業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業主提供接入系統方案制定和咨詢服務,并在受理并網申請后20個工作日內,實施安裝。
《意見》之所以廣受矚目,是因為國家電網明確表示分布式光伏發電分散接入低壓配電網,允許富余電力上網,并按國家政策全額收購富余電力;由分布式光伏接入引起的公共電網改造,以及接入公共電網的接網工程全部由電網企業投資。根據發布會透露的信息,截至9月份,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光伏發電并網容量271萬千瓦,同比增加4.2倍;發電量25.2億千瓦時,同比增加5.4倍;已同意并網正在建設的光伏發電項目126萬千瓦。
在中國光伏產業遭重創的狀況中,此舉自然而然地被認為是國內光伏市場開啟在即,甚至有人樂觀地解讀為此舉將“曲線”解救遭遇歐美“雙反”調查而陷入經營困境的中國光伏企業。
光伏業產能增加過快
然而,這個被視為“強心劑”的政策似乎并未起效,上周五股市中,光伏板塊仍然下跌3%-5%,比大盤還慘。難道《意見》不能成為中國光伏企業打開國內市場的“一把鑰匙”?
國網公司新聞發言人張正陵在新聞發布會后表示,光伏行業發展有多快,并不取決于電網一個環節,關鍵取決于政府補貼。
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林伯強(微博)也曾表示,國內的光伏終端利用市場剛剛開啟,由于成本問題,國內生產容量非常有限,光伏產能主要依靠國外市場來消化,產能迅速大幅增加將企業推向了困境。林伯強透露:“中國的光伏產能接近40GW(吉瓦),而全球目前每年市場容量僅為25GW。產能過剩致使企業被迫在價格上惡性競爭……目前我國光伏的處境,已經不是簡單的產能過剩可以形容。”
顯然,光伏并網對于企業的“解救”程度非常有限。根據今年10月25日新鮮出爐的《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敲定了中國“十二五”時期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目標在21GW以上,太陽能集熱面積達到4億平方米。由此可見,中國目前的光伏產能已經大幅超出“十二五”計劃的裝機容量,即便免費并網,遠水依然救不了近火。
如何拯救中國光伏企業?林伯強建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補貼顯然非常重要,關鍵是政策支持和補貼需要用在產業鏈的兩端,即研發和終端利用環節,把設備制造留給市場。
遠水或難救近火
中國光伏產能已大幅超出“十二五”計劃的裝機容量,并網對企業解救程度有限
就在上周五國家電網公布6兆瓦以下太陽能發電項目可并網的消息后,業界對此議論紛紛。原以此舉或可“并網救市”,周末過后,輿論更多地傾向于———未必!
光伏發電免費接入國家電網
根據國家電網公司公布的《做好分布光伏發電并網服務的工作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電網企業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業主提供接入系統方案制定和咨詢服務,并在受理并網申請后20個工作日內,實施安裝。
《意見》之所以廣受矚目,是因為國家電網明確表示分布式光伏發電分散接入低壓配電網,允許富余電力上網,并按國家政策全額收購富余電力;由分布式光伏接入引起的公共電網改造,以及接入公共電網的接網工程全部由電網企業投資。根據發布會透露的信息,截至9月份,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光伏發電并網容量271萬千瓦,同比增加4.2倍;發電量25.2億千瓦時,同比增加5.4倍;已同意并網正在建設的光伏發電項目126萬千瓦。
在中國光伏產業遭重創的狀況中,此舉自然而然地被認為是國內光伏市場開啟在即,甚至有人樂觀地解讀為此舉將“曲線”解救遭遇歐美“雙反”調查而陷入經營困境的中國光伏企業。
光伏業產能增加過快
然而,這個被視為“強心劑”的政策似乎并未起效,上周五股市中,光伏板塊仍然下跌3%-5%,比大盤還慘。難道《意見》不能成為中國光伏企業打開國內市場的“一把鑰匙”?
國網公司新聞發言人張正陵在新聞發布會后表示,光伏行業發展有多快,并不取決于電網一個環節,關鍵取決于政府補貼。
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林伯強(微博)也曾表示,國內的光伏終端利用市場剛剛開啟,由于成本問題,國內生產容量非常有限,光伏產能主要依靠國外市場來消化,產能迅速大幅增加將企業推向了困境。林伯強透露:“中國的光伏產能接近40GW(吉瓦),而全球目前每年市場容量僅為25GW。產能過剩致使企業被迫在價格上惡性競爭……目前我國光伏的處境,已經不是簡單的產能過剩可以形容。”
顯然,光伏并網對于企業的“解救”程度非常有限。根據今年10月25日新鮮出爐的《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敲定了中國“十二五”時期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目標在21GW以上,太陽能集熱面積達到4億平方米。由此可見,中國目前的光伏產能已經大幅超出“十二五”計劃的裝機容量,即便免費并網,遠水依然救不了近火。
如何拯救中國光伏企業?林伯強建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補貼顯然非常重要,關鍵是政策支持和補貼需要用在產業鏈的兩端,即研發和終端利用環節,把設備制造留給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