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美國對中國光伏電池立項“雙反”調查,歐盟也跟進對國內硅片、電池及組件進行反傾銷調查,一時間,光伏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外部環境。

右中利科技董事長王柏興
承擔著中利科技光伏業務的控股子公司中利騰暉,成立尚不到三年,卻在國內大批光伏廠商嚴重虧損、裁員、停產時,逆勢而上,高速成長且實現良好盈利。
日前,中利科技(002309)王柏興重回董事長之位,并主抓中利騰暉光伏業務,他對每況愈下的行業究竟有怎樣的看法?面對外界種種質疑,中利騰暉發展模式又如何為公司持續創造價值?帶著上述疑問,記者對王柏興進行了專訪。
證券時報記者:國內光伏企業四面楚歌,前景堪憂,您認為全球的光伏行業發展到什么階段?
王柏興:目前行業總體狀況確實比較嚴峻,但換個角度來看,全球光伏新能源行業規模化發展尚不足十年,應該還是朝陽行業。綜合全球來看,歐洲2000年以后開始批量使用光伏太陽能發電,是目前唯一的成熟市場;中國、美國、日本于去年啟動批量,東南亞等其他國家今年才邁開步子,毋庸置疑,這仍舊是一個新興市場。
證券時報記者:中國光伏行業產能過剩,價格持續低迷,面臨海外市場嚴峻形勢,您認為行業如何才能絕地反彈?江西、無錫政府先后對賽維、尚德伸出援手,把企業從破產邊緣拉回來,政府的強勢介入對行業會有怎樣的影響?
王柏興: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不具備盈利能力的企業或已經失去造血功能,地方政府的這種援助方法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甚至不利于企業和行業自身及地方經濟發展。我認為,目前的光伏行業狀況,決定了不能光靠地方政府用注資來救企業,企業要想生存發展首先必須自救,要自控行業內部的低價戰。
在今年3月份德國光伏展會及5月份上海光伏展會等不同場合,針對歐美的“雙反”,我多次呼吁同行采取理性銷售策略,不要在銷售價格上互相殘殺,價格內戰只會損害企業自身利益,甚至可能還會引起海外更多國家的反傾銷。
國務院已經最大程度幫助光伏行業抵制歐盟反傾銷調查,同時,將我國十二五規劃中推出21GW的裝機容量來扶持光伏行業。但目前的光伏企業還是在價格上相互殘殺,不能行業自救。所以,我希望國家層面的行業協會、物價等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來控制行業內部傾銷,成立對光伏行業制造成本的調查小組,對低于制造成本銷售的企業停產整頓,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救活這些企業,救活這個行業。
證券時報記者:成立不到三年的時間,卻能夠實現高速增長,中利騰暉具備了哪些競爭力?
王柏興:中利騰暉在選擇進軍光伏行業時,首先考慮到創新、品質和經營模式,公司絕不采用低價競爭的低級手段。我始終認為沒有絕對虧損的行業,所以我們堅定地不參與低價搶訂單的虧損買賣。中利騰暉目前組件在海外銷售價格仍控制在0.77美元/瓦以上,國內售價4.8元/瓦以上,高于國內平均價格。
中利科技在光纖光纜、電纜制造行業有著20多年經驗,深深體會到對于制造業來說,產品的創新、品質、成本是十分重要的競爭實力。所以中利騰暉一期實現年產能1GW電池片與1.5GW組件,生產線全部引進德國、日本等國,是目前全球技術先進的全自動生產線。
中利騰暉在行業洗牌危機中搶抓發展機遇,及時調整新盈利模式催生高速成長。一方面控制組件銷售價格不讓企業虧損。另一方面延伸產業鏈發展提升企業效益。
證券時報記者:目前眾多光伏企業均在海內外投資建設電站,而投資電站會有哪些風險?對公司盈利有哪些影響?
王柏興:首先,無論在國內還是海外,獲得政府批文(路條)后,還要確保電力并網條件、批文及政府有明確的上網定價等三要素;其二,做好盡職調查,要確保土地使用性質和年限,通過環評等相關審批手續沒有任何風險;其三,也是更重要的開工建設之前先要找到電站收購方,談好售價簽訂合同后,才能開始投資建設;其四,還要保證建設期間銀行等融資渠道順暢。應該說四方面缺一不可,否則電站建設風險將會很大。
綜合以上四點,投資建設電站對公司自身綜合能力要求極高,具備相當的準入門檻。同時,由于上述原因,導致光伏電站開發一次性投入資金量較大,會給企業帶來階段性的資產負債率偏高,但電站建成并網出售后,資金將迅速回籠,資產負債率將會下降。目前中利科技正在進行非公開發行,擬募資16.4億元將全部用于光伏電站建設。
證券時報記者:EPC建設模式及BT交易模式如何為中利騰暉創造價值?
王柏興:EPC的建設模式要求我們有能力承擔電站設計、選購及施工整個項目。
從去年二季度開始,國內光伏制造業便開始出現下滑勢頭,中利騰暉迅速調整經營模式,全力布局光伏電站建設。2011年便建成全球最大的屋頂光伏電站,并已成功并網。今年以來,公司先后與青海省政府簽訂了6年1GW光伏電站開發協議,與甘肅嘉峪關政府簽訂了5年1GW光伏電站開發協議等。
此外,與SilveradoPower,LLC簽署132.6WM光伏電站建設指標,充分保證公司未來業績的增長;最近公司還與澳洲兩家公司簽署共計98MW光伏組件的銷售合同,預示著公司積極開拓歐美雙反區域以外的澳洲市場,取得了良好的開端。
證券時報記者:中利科技在線纜行業多年保持平穩發展,未來公司怎樣權衡兩大業務板塊?中利騰暉能否順利完成此前2.63億元業績承諾?明年光伏銷售有何目標?
王柏興:中利科技主業為特種電纜、光纜和高分子新材料等產品,近年來受行業發展限制,特種電纜每年只是穩步增長,要實現快速發展,必須培育新的增長點。中利騰暉開發光伏電站,既帶動了組件銷售,同時拉動了光伏電纜銷售,實現協同發展。目前正準備以中利科技為平臺在美國成立項目開發公司,一方面為海外光伏電站配套電纜業務開拓國際市場。另一方面開發建設部分光伏電站。我們預計,2.63億元業績承諾將可以順利超額實現。
目前中利騰暉已定下了2013年光伏電站開發目標:一是在國內青海、甘肅、新疆、內蒙、江蘇、遼寧、山東等開發建設電站并確保并網;二是在海外北美、日本、南非、中東、歐洲等地開發建設電站并確保并網。以上均已落實合同意向;三是為進一步提高中利騰暉組件品牌,選擇海內外優質客戶,以適中的價格銷售組件350MW,總量控制在1GW左右,從而在行業大洗牌中獲取最大的效益和行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