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為中國科學院直屬戰略高技術研究所,設立有電氣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主要從事電氣工程學科及生物、物理、材料、納米、信息等前沿交叉領域研究。電工研究所根據國家需要和學科發展趨勢,確定了可再生能源技術,電力電子與電氣驅動技術,電力設備新技術,電力系統新技術,極端電磁環境科學技術,現代應用超導技術,生物醫學工程,微納加工技術和前沿探索等九大研究領域。現面向廣大應屆博士生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員若干。
一、招收條件:已取得博士學位、品學兼優、身體健康、年齡不超過四十歲。
二、研究方向及合作導師(請閱附件“2013年博士后招收目錄”)
三、入站程序
1、中國博士后網站上填報申請;
2、招收面試,身體檢查;
3、網上審批后,攜帶站材料到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辦理入站批件;
4、持全國博管會通知辦理入站手續。
五、申請入站應提交的材料
1、博士學位證復印件或答辯通過證明;
2、單位同意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證明信;
3、國外取得博士學位的留學人員應提交我國駐外使(領)館出具的留學證明;
4、已發表論文及科研成果的清單和有代表性的論文全文;
5、體檢表;
6、現實表現證明材料。
六、待遇
1、提供居住條件;
2、在站期間福利待遇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申請我所崗位后可享受同崗位人員的崗位津貼。
七、聯系方法
聯系電話:010-82547014 傳真:010-82547000
Email:rczp@mail.iee.ac.cn 網址:www.iee.ac.cn 聯系人:王老師 孫老師
八、附件《2013年博士后招收目錄》
一、招收條件:已取得博士學位、品學兼優、身體健康、年齡不超過四十歲。
二、研究方向及合作導師(請閱附件“2013年博士后招收目錄”)
三、入站程序
1、中國博士后網站上填報申請;
2、招收面試,身體檢查;
3、網上審批后,攜帶站材料到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辦理入站批件;
4、持全國博管會通知辦理入站手續。
五、申請入站應提交的材料
1、博士學位證復印件或答辯通過證明;
2、單位同意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證明信;
3、國外取得博士學位的留學人員應提交我國駐外使(領)館出具的留學證明;
4、已發表論文及科研成果的清單和有代表性的論文全文;
5、體檢表;
6、現實表現證明材料。
六、待遇
1、提供居住條件;
2、在站期間福利待遇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申請我所崗位后可享受同崗位人員的崗位津貼。
七、聯系方法
聯系電話:010-82547014 傳真:010-82547000
Email:rczp@mail.iee.ac.cn 網址:www.iee.ac.cn 聯系人:王老師 孫老師
八、附件《2013年博士后招收目錄》
序號
|
合作導師
|
進站工作內容
|
應具備的專業背景
|
接收人數
|
1
|
肖立業
|
能源與電工材料的應用研究;
電磁場與能量轉換基礎研究
|
電磁場理論、電路原理或物理學
|
2
|
2
|
王秋良
|
從事空間探測器數據分析與運行控制;
超高磁場醫學核磁共振均勻磁場技術與應用;
高精度的導航技術與復雜結構電磁分析技術;
特殊結構的薄膜制備技術
|
具備理論物理、粒子物理、高能物理和基礎物理方面的背景,工作地在瑞士和北京,工作在國際工作組,具有軟件編寫和使用能力;
電磁場工程,醫學核磁共振技術;
工程電磁場、導航技術;
物理、薄膜、材料
|
4
|
3
|
馬衍偉
|
超導材料制備與性能;
強磁場作用下新材料合成;
超級電容器研發
|
材料、物理、機械工程、電化學
|
3
|
4
|
古宏偉
|
高溫超導材料制備技術研究
|
材料物理、固體物理
|
1
|
5
|
張國民
|
超導電力技術應用基礎研究
|
超導物理、電磁場理論
|
1
|
6
|
許洪華
|
大型風/光/儲互補發電系統穩定性與容量配比研究
|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從事過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接入問題研究者優先
|
1
|
7
|
王志峰
|
聚光器控制;
吸熱材料及熱工問題;
真空管真空壽命;
電站熱工控制;
粒子吸熱器研發
|
電機控制;
太陽能選擇性吸收涂層;
電真空專業;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工程熱物理
|
5
|
8
|
王文靜
|
非晶硅晶體硅異質結太陽電池
|
晶體硅太陽電池,薄膜硅太陽電池
|
1
|
9
|
徐二樹
|
太陽能熱發電系統優化設計
|
熱能動力工程或工程熱物理
|
1
|
10
|
溫旭輝
|
電機驅動系統電磁兼容分析
|
電磁場、電機與電力電子
|
2
|
11
|
許海平
|
永磁電機分析與設計;
交流電機驅動控制技術研究;
電力電子主電路分析與設計;
電力電子系統控制技術研究
|
電機與控制、電力電子電力傳動
|
2
|
12
|
王麗芳
|
電池管理及成組技術或電源技術
|
電氣工程類
|
2
|
13
|
宋 濤
|
磁性納米顆粒的生物醫學應用;
電磁成像技術與應用
|
材料、物理化學、物理電子學、生物醫學工程、電子工程、電氣工程或自動控制
|
2
|
14
|
韓立
|
先進傳感技術
|
材料類、精密儀器等專業
|
1
|
15
|
嚴 萍
|
大電流放電應用
脈沖功率及應用
|
電氣工程、物理
|
2
|
16
|
孫鷂鴻
|
特種電源技術
|
電氣工程
|
1
|
17
|
劉國強
|
新型探測與成像技術;
無線電能傳輸技術;
電法測井、電磁勘探
多物理場耦合數值分析
電磁場正逆問題
|
聲學或電磁學;
電氣工程、電子工程、光學工程等均可
|
5
|
18
|
張國強
|
智能電網中的監測儀器研究與開發
|
電氣工程、通信工程、電子工程、光學工程、精密儀器、機械工程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