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光伏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一屆第二次學術委員會會議在河北保定召開,會議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宋登元博士主持,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占國、吳宏鑫,中國工程院院士梁駿吾,光伏行業專家趙玉文、王文靜等業內知名專家出席。
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宋登元博士就新硅烷法制備多晶硅技術研究、硅晶體生長技術研究、高性能太陽電池及組件研究、光伏系統應用及儲能系統研究四個研究方向及實驗室人才培養、國際合作、軟件設施建設等做情況匯報。隨后各委員對上一年度實驗室總體工作情況進行了審議,并對下一年工作安排進行指導。會議同時制定并通過了《開放課題(基金)管理辦法》,積極鼓勵科研創新,為成果孵化提供空間。
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國家科技部等研發項目共計15項,其中“973計劃”兩項、“863計劃”兩項、科技支撐一項、國際合作項目兩項,獲得了國家能源科技進步獎、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科學技術獎及多項河北省科技進步獎。依托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技術支撐,英利在保證低成本的同時將單晶電池轉換效率成功提升至19.5%,較之前又提高0.5個百分點,每年可為企業創收近億元,并在高質量低成本鑄造單晶硅研發:“藏羚羊”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其轉換效率達到19%,技術經濟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宋登元在會上表示。
中國科學院院士、實驗室主任委員王占國對實驗室上一年度工作表示了肯定。他指出,在歐美雙反的壓力下,中國光伏企業應繼續加大技術創新,保持技術優勢。
會后,與會人員參觀了英利集團第一屆技術創新博覽會的展會現場。在得知展會的600余件展品中有80%出自一線員工之手,很多展品每年可節約上億元時,王占國說,在光伏發展的歷程中,電池組件的低成本、高效率將是趨勢,英利集團的“全員創新”模式為降低生產運營成本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據了解,光伏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2010年獲準建立,由科技部批準,英利集團作為依托。
分析人士指出,在歐美“雙反”帶來的萎靡形勢下,本次會議指明了光伏行業的發展前景,為光伏技術發展道路指出了方向。當前國內利好消息頻出,市場逐漸放量,更應積極發揮實驗室的標桿、示范、導向作用,為中國光伏行業直接參與國際競爭、搶占全球制高點樹立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