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紀凡表示,2012年前是垂直整合的時代,而2010年以后則轉成專業分工的模式。另一方面,未來2015年前行業發展走向將聚焦每個行業中具有優勢的企業。,茂迪張秉衡詢問臺灣電池產業是否具有良好的整合能力。鄭憲志表示任何產業要能蓬勃發展,需要top 10業者來帶動整個產業的良性發展;而林坤禧表示過去產能缺乏,業者僅擴產能但缺乏技術深耕;未來產業有二種情況會發生,一是技術深耕,一是聚焦優勢領域;而林坤禧認為臺灣產業整合將會是自然發生的。而反觀中國大陸的整合模式,高紀凡表示關于十二五的規劃僅是一個大方向,但不必太執著于政策細節。之前各地方政府、銀行、企業瘋狂搶進光伏產業,而近期產業不佳的狀況下,思維開始轉變,雖然目前在整合上仍有些困難,但問題是堅持下去后天真的會更好?要如何堅持下去?一種是以更理性的態度面對,一至二年可進行整合,但各業者都堅持下去的話,至少三年才會開始整合。針對這個問題,舒樺表示十二五規劃中對于光伏產業做了重點的引導,政府的政策引導以規?;?,具有技術和成本優勢的標竿企業為主進行整合,但舒樺認為企業整合的腳步將會加快,時間上應比高總的看法更加迅速。
而在晶圓方面,一是臺灣業者是否能整合,另一是臺灣與大陸業者是否能整合。林和龍表示上星期中國電站標案的成本已來到$0.5/Watt,而近期中國長晶與切晶業者停工的比例遠比電池業者來的高,全球產能總合高于市場需求的一倍左右。以綠能的角度來看,不排除與臺灣或中國業者進行整合,變成更具規模優勢的業者。而綠能如果要進行整合,將會以向上整合多晶廠為主,但主要端看各業者能否開誠布公,把這件事順利完成。
而近期保護主義盛行,也連帶促進兩岸業者加速合作,張秉衡認為未來保護主義無法避免,未來兩岸業者如何再進一步合作。高紀凡認為不管雙反是否成立,兩岸業者都會進行合作,但高紀凡認為從印度的發展來看,未來兩岸都有可能面臨雙反的風險。林坤禧認為歐洲雙反成立后,臺灣將會成為中國業者主要的生產基地,來臺灣進行投資或策略聯盟;而在模組部分則會分散到世界各地生產,主要模組運送時間與庫存壓力是較大的,未來兩岸業者可以合作至全球設置生產基地。高紀凡對于模組貼近市場生產,從理論上來看是正確的,但實際上愈貼近市場的公司都處于虧損或是結束的狀況。而具有需求的地區在供應鏈部分是較為缺乏需要從國外進口,例如玻璃、鋁框等,反而會造成生產成本的增加,未來仍需時間將供應鏈方面的問題改善后再朝向全球設立生產據點的方向發展。杜邦認為未來材料創新、運送、與可靠性均能獲得大幅改善,且成本上不會增加客戶壓力,未來不論在世界何處組裝都是有可能發生的。
蔡進耀表示,目前Grid Parity是靠目前業者流血成本撐起來的,未來是否能夠在健康永續的情形下達到Grid Parity。徐秀蘭關切除了模組存貨外,上游多晶矽至電池的存貨狀況如何?舒樺表示合理庫存是各企業需要考量的,而高紀凡則看重庫存量的變化是增加或減少,目前來看模組的庫存是在合理水位(30~32GW),但在系統端銀行的貸款并未順利取得,造成短時間庫存量會顯著增加,但下個季度受到資金順利取得,庫存將會有效去化。
另一觀眾詢問中國一線大廠能否再堅持3年,高紀凡表示能否堅持下去只有各廠自己清楚,而天合目前是以維持現金流,增加獲利,不考慮市占率的角度出發以維持下去。昱晶潘總認為主要業者把產業弄亂了,當思維從產能規模轉向獲利能力時,產業會轉向正向循環,另外潘總也認為整合不易發生。而茂迪張秉衡認為產業需要經過shake out后才能進行consolidation,這樣才會把無效產能徹底去除,但目前張秉衡認為產業的shake out目前仍未有效產生,而在部分區域(如中國)政策將在上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友達陳來助總經理注重提升cash efficiency,產品運送至客戶端需時三個月,而庫存水位在2~3個月,而以友達投資電廠為例,從開始到成案需時六個月,因此產業鏈中現金積壓將近一年,當上游業者跨入系統領域后,資金周轉/現金流/庫存等都明顯影響到公司的資金運用效率,如何提升cash efficiency將是重點。舒樺表示未來大規模投入電站會對業者資金造成壓力,而未來如何改變融資模式,并且與主要電力業者進行合作,發揮優勢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