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國(國際)光伏電站應用技術創新高峰論壇9月18-19日在上海舉辦。論壇內容涉及中國對太陽能產業的支援政策、規范、標準,光伏氣象預報,微電網及并網等,BIPV及BHPV等等。與會人員較為客觀的看待中國的太陽能發電、并網等現狀,EnergyTrend帶來論壇中的討論熱點。
太陽能分布式發電并網沖突及可能性解決方案

中國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研究員黃碧斌表示,由于光伏發電短期無法完全支撐電力需求,預計未來十幾年中國的能源結構將依舊以獲利發電為主,水力發電、核電為輔,太陽能、風電作為補充。
分布式太陽能發電在接入電網系統方面也存在許多問題,分布式光伏發電接入系統設計規范尚未發布,接入系統設計單位在電源接入電壓等級、專線或T接、第一落點等接入方案的確定隨意性較大,部分專案投資偏高。
而分布式電源低電壓、分布式的接入會對現有電網結構沖擊較大,需要電網與業主就保護配置方式的選擇、電能品質控制裝置及重要使用者保電措施達成一致,由于共同協調不足也會造成部分光伏專案并網困難。
另外,由于缺乏國家分布式發電并網標準和設計規范,部分專案未展開接入系統設計,甚至未經審核就開工建設,可能會出現不滿足電網安全運行要求,需重新設計影響并網速度。
國家電網認為需要借鑒德國經驗,明確嚴格的并網技術標準,確保公共電網的安全穩定。分別提出接入中、低壓配電網的技術標準,同時針對不同裝機容量光伏系統提出詳細調度方式規定,并提出分布式電源前期規劃和設計規范,遵循并網技術以便實現快速并網。
由于分布式太陽能發電上網電量引起電網雙向潮流,會對配電網的規劃、運行及保護產生不利影響,需要加強智慧配電網的建設,服務高滲透率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接入。而10月分電網公司將出臺關于新能源等電力的并網管理辦法及接入系統典型設計,規范管理發電專案。
太陽能發電及電站運行中的氣象預測

中國氣象局風能太陽能資源中心副科長趙東認為,太陽能系統與一般機電不同,只有根據當地的氣象和地理條件進行系統的優化配置,才能達到可靠性和經濟性的最佳結合,發揮太陽能發電的優勢。
在太陽能光電應用中,組件的效率很難提高,而由于設計不當導致系統效率大幅降低的情況卻屢見不鮮,光伏發電量也直接與太陽能的資源量成正比,這也就表明環境勘測的重要性。太陽能的資源評估有助于進行太陽能地區性的產業發展規劃,光伏電站的選址、設計、維護、可行性及經濟回報估算的進行。
目前的太陽能資源勘探主要采取地面觀測、衛星遙感和數值類比等方式,可以測算出到達傾斜面的總輻射。不同的太陽能電池對太陽能光譜的回應區間不同,而由于不同地區大氣成分的差異,輻射光伏也不同,在進行光伏電站建設之前,需要對光伏系統進行實現規劃并計算出最佳傾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