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長沙市天心區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是國內最大的太陽能電池制造設備供應商。其在2007年長沙科技成果轉化交易會上簽約的“光伏產業園建設”項目,簽約金額高達50億元的,I期100MW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片項目已經建成投產,實現產值7億元。
四十八所副所長程遠貴透露,在不久即將舉行的2008長沙科技成果轉化交易會上,該所將與浙江寧波的一家公司簽訂金額達2個億的太陽能光伏電池片生產線建線項目,加快“世界光伏看中國、中國光伏在湖南”的國際化進程和提升國際光伏行業地位。
中電四十八所副所長程遠貴:“世界光伏看中國,中國光伏在湖南”
世界光伏看中國 中國光伏在湖南
太陽能光伏產業是當今世界科技含量高、創新空間足、發展潛力大的朝陽產業。積極推動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對于湖南建設兩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促進新能源開發,推動產業升級,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自2001年開始,現已形成相對完整的光伏產業鏈。程遠貴介紹,中國光伏產業從產能、產值等多個方面已經超越德國、日本躍居世界第一,其中80%的產能產值又出于長沙四十八所,呈現出“世界光伏看中國、中國光伏在湖南”的發展格局。
四十八所針對太陽能產業飛速發展和我國能源問題的現狀,大膽探索用自己的裝備開展太陽能光伏電池及其系統的研究、開發、生產與銷售,并獲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功。目前,太陽能光伏產品暢銷海內外。該所以太陽能電池片制造為核心,以應用促發展,力爭打造晶體硅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建成國內最具水平、規模和影響力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
程遠貴介紹說,07年四十八所主要是以太陽能電池片為主,08年、09年我們將拉通光伏產業鏈,未來三年力爭擴大晶體硅太陽能光伏電池產能達到400MW,帶動全省達到1000MW以上,打造一個大型上市公司。用三年至五年時間,使光伏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以上,利潤10億元以上,上繳稅金5億元以上。
借科交會廣推項目擴大光伏產能產值
2007年科交會上四十八所與相關單位簽約的單晶爐、多晶鑄錠爐以及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片這三大項目,截至今年9月,合同金額都大大超過簽訂金額。簽約項目之一的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片(簽約金額58700萬元)更是喜獲豐收,兩條2*25MW太陽能電函片生產線于07年12月下旬初步拉通,經過工藝等配套環節的完善于07年12月25日開始進入試生產階段,在克服了百年一遇的冰凍災害后,生產線在08年3月下旬全面恢復。
在今年8月3日,該所建成投產的I期100MW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片生產線,就創造了業內“建線速度全國最快、生產線上裝備國產化率全國最高、轉換效率和生長線實際產量全國最好”的記錄。到08年9月,已向浙江環球、江蘇順大、無錫嘉誠等公司提供近900萬片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片,實現產值7億元,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湖南省光伏產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另據透露,II期100MW生產線也已奠基,預計今年年底將建成投產。
在今年即將舉行的科交會上,四十八所將把積聚該所多項自主研發產品與技術的太陽能光伏電池片生產線建線項目推向市場,與浙江寧波的一家公司簽訂金額達2個億的太陽能光伏電池片生產線建線項目,在太陽能光伏產業中繼續鞏固自己的領跑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