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山東德能量子光電公司董事長薛煥章有些郁悶。
本來已經要談妥的投資項目,因為近期PE、VC對整個光伏行業‘棄光’勢頭強勁,又要被拖延一段時間了。”這讓薛煥章著實感到企業擴張的壓力。
“受整個行業不景氣的拖累,之前主動與我們接觸的投資方逐漸放緩了評估節奏,讓我們這樣有核心技術急需發展的光電企業很受傷。”接受采訪的薛煥章顯得有些沉重且委屈。他認為,自己的企業是屬于被“誤傷”的。
薛煥章介紹,自己公司的主要產品是太陽能小功率LED路燈,產品定位在整個光伏產業鏈環節中屬于光伏產品終端應用。
“光伏行業不景氣,產業鏈各環節成本一降再降,但對我們這樣光伏應用企業屬于利好,企業對組件的采購成本將大幅下降,這一投資優勢被投資機構忽視。由于近期PE、VC集體‘逃離’光伏市場,對涉‘光’企業都保持觀望態度,我們企業也受到了牽連。”薛煥章說。
企業盡管有所抱怨,卻也無計可施,現在惟一的辦法只有等待。
資金鏈卡住企業生存“命門”
有同樣遭遇的并非只有薛煥章所指的光伏應用企業,整條光伏鏈上的企業都在經歷光伏行業最為艱難的階段。
據記者了解,目前PE、VC逐步撤離光伏行業的勢頭日益明顯,陸續出現光伏項目被棄的情形。部分PE、VC機構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均稱對光伏行業投資的項目“要審慎、暫緩進入。”
觀望成了光伏投資機構的一種常態。
但光伏企業卻有些等不起。70%-80%的企業將因資金鏈的斷裂游離在生死邊緣。
上半年幾家重要光伏企業IPO相繼受阻,這一現象也被看做當前資本撤離光伏的標志事件。資金短缺使光伏企業的生存變得有些喘不過氣來,此時光伏行業無論大、中、小企業發展都出現了乏力狀態,自顧不暇。“企業倒閉似乎就在一吸一呼之間”,成為多個光伏企業最真實的感受。
PE、VC的撤離,銀行貸款成為企業的一線希望,但情勢似乎更加惡劣。
“與之前相比,銀行對企業貸款僅停留在態度上的轉變,實際的條款限制比之前更為苛刻。各種流程、手續需要企業不斷地闖關,企業想從銀行貸款基本無望。”薛煥章表示。
據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自今年三月“兩會”中提出太陽能產業面臨過剩后,國家幾大銀行均對光伏行業貸款實行了緊縮政策,部分國有銀行已經全面停止了對光伏行業的貸款業務。光伏企業從銀行貸款難度增大,迫使光伏企業轉向其他方式進行高息融資。
“內憂外患”,企業被動發展
企業外部融資困難,內部工程回款也不容易,在資金運作上始終難改被動局面。企業承接的部分工程項目經常被要求先行墊資,回款時間長短也考驗著對中小企業的生存能力。
“很多政府工程都要求企業先行墊資,”薛煥章說,“2011年,我們中標了某地方政府600盞太陽能小功率LED路燈的工程,在工程完成、驗收合格一個月后,當地政府僅給付了50%的工程款,半年后才付剩余45%的資金。”
但這樣的結果依然讓薛煥章感覺可以接受。他說:“與其他企業始終要不回資金相比,我們已經非常知足了。企業2005年一項工程款曾被壓了好幾年。”
同時,薛煥章也表示,某些地方政府項目招標時,很少考慮各種產品在質量與核心技術上的成本差異,一味以“低價中標者得”為標準。導致擁有核心技術、真正想發展事業的企業幾乎無利可圖,陷入發展困局,加上一些行業攪局者,以低價競標,導致優秀企業發展更加舉步維艱。德能量子也曾有這樣的經歷。
薛煥章介紹,2010年,當地政府路燈替代工程開始招標,那個時候我們非常想拿到這個項目對自己的產品進行展示,政府也非常看好我們的技術。經過成本核算,企業決定以成本報價12000元/盞進行投標,但在投標期間,一家非實體企業的廠家報出以9800元/盞進行攪局,而當地政府卻堅持認準這家報出的低價,要求我們企業按照此價進行投標,企業最終無奈接受了這一虧本價格。
“這種項目讓企業在資金運作上屢屢受制,并深受其害。”薛煥章說,2011年當地生產路燈企業的六朵“金花”,現在只剩德能量子一家。
“產業幻滅期”更具投資機會
對于光伏行業正遭遇的資本逃離風潮,美國最大獨立的投資銀行杰富瑞太陽能資深分析師徐珉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并不認同。他說:“2007年,8家在美上市的光伏企業總市值達320億美元;現在11家在美上市企業的總市值僅為20億美元,不及2007年的一個零頭。但也不能說明所有的光伏投資人都已經在逃離幻想破滅的光伏行業。而事實情況恰恰相反,有更多的投資人給我們打電話詢問光伏企業什么時候會出現反彈?”
“如果用著名IT咨詢公司的‘炒作中心’的曲線概念來看中國光伏行業,此時光伏行業正處在‘產業幻滅期’階段。”徐珉說,“2005年至2007年被稱為‘光伏技術出發期’或‘光伏政策出發期’,光伏行業在政策的推動下得到大的發展;但2008年之后,光伏行業由于過度投資和產能過剩已經進入‘幻滅期’。”
“一個產業到了‘幻滅期’的時候才是最好的投資機會。”徐珉說,“以網上書店亞馬遜為例,在2001年網絡泡沫破滅的時候,股票一路跌破6美元,在經過長期的復蘇期之后,當前亞馬遜股票價格上升到225美元,比低谷的時候比漲了38倍。”
徐珉介紹,國外的投資人已經認識到這一點。而據記者了解,一些嗅覺敏銳的國內投資機構也同樣有此認識。北京亞泰融通投資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公司并未遠離太陽能領域的項目,仍在尋找合適的投資項目。同時,公司對現有的一些具有發展潛力、且擁有核心技術企業的合作項目將加快推進速度。”這樣的消息無疑將提振投資界對光伏行業的信心
本來已經要談妥的投資項目,因為近期PE、VC對整個光伏行業‘棄光’勢頭強勁,又要被拖延一段時間了。”這讓薛煥章著實感到企業擴張的壓力。
“受整個行業不景氣的拖累,之前主動與我們接觸的投資方逐漸放緩了評估節奏,讓我們這樣有核心技術急需發展的光電企業很受傷。”接受采訪的薛煥章顯得有些沉重且委屈。他認為,自己的企業是屬于被“誤傷”的。
薛煥章介紹,自己公司的主要產品是太陽能小功率LED路燈,產品定位在整個光伏產業鏈環節中屬于光伏產品終端應用。
“光伏行業不景氣,產業鏈各環節成本一降再降,但對我們這樣光伏應用企業屬于利好,企業對組件的采購成本將大幅下降,這一投資優勢被投資機構忽視。由于近期PE、VC集體‘逃離’光伏市場,對涉‘光’企業都保持觀望態度,我們企業也受到了牽連。”薛煥章說。
企業盡管有所抱怨,卻也無計可施,現在惟一的辦法只有等待。
資金鏈卡住企業生存“命門”
有同樣遭遇的并非只有薛煥章所指的光伏應用企業,整條光伏鏈上的企業都在經歷光伏行業最為艱難的階段。
據記者了解,目前PE、VC逐步撤離光伏行業的勢頭日益明顯,陸續出現光伏項目被棄的情形。部分PE、VC機構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均稱對光伏行業投資的項目“要審慎、暫緩進入。”
觀望成了光伏投資機構的一種常態。
但光伏企業卻有些等不起。70%-80%的企業將因資金鏈的斷裂游離在生死邊緣。
上半年幾家重要光伏企業IPO相繼受阻,這一現象也被看做當前資本撤離光伏的標志事件。資金短缺使光伏企業的生存變得有些喘不過氣來,此時光伏行業無論大、中、小企業發展都出現了乏力狀態,自顧不暇。“企業倒閉似乎就在一吸一呼之間”,成為多個光伏企業最真實的感受。
PE、VC的撤離,銀行貸款成為企業的一線希望,但情勢似乎更加惡劣。
“與之前相比,銀行對企業貸款僅停留在態度上的轉變,實際的條款限制比之前更為苛刻。各種流程、手續需要企業不斷地闖關,企業想從銀行貸款基本無望。”薛煥章表示。
據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自今年三月“兩會”中提出太陽能產業面臨過剩后,國家幾大銀行均對光伏行業貸款實行了緊縮政策,部分國有銀行已經全面停止了對光伏行業的貸款業務。光伏企業從銀行貸款難度增大,迫使光伏企業轉向其他方式進行高息融資。
“內憂外患”,企業被動發展
企業外部融資困難,內部工程回款也不容易,在資金運作上始終難改被動局面。企業承接的部分工程項目經常被要求先行墊資,回款時間長短也考驗著對中小企業的生存能力。
“很多政府工程都要求企業先行墊資,”薛煥章說,“2011年,我們中標了某地方政府600盞太陽能小功率LED路燈的工程,在工程完成、驗收合格一個月后,當地政府僅給付了50%的工程款,半年后才付剩余45%的資金。”
但這樣的結果依然讓薛煥章感覺可以接受。他說:“與其他企業始終要不回資金相比,我們已經非常知足了。企業2005年一項工程款曾被壓了好幾年。”
同時,薛煥章也表示,某些地方政府項目招標時,很少考慮各種產品在質量與核心技術上的成本差異,一味以“低價中標者得”為標準。導致擁有核心技術、真正想發展事業的企業幾乎無利可圖,陷入發展困局,加上一些行業攪局者,以低價競標,導致優秀企業發展更加舉步維艱。德能量子也曾有這樣的經歷。
薛煥章介紹,2010年,當地政府路燈替代工程開始招標,那個時候我們非常想拿到這個項目對自己的產品進行展示,政府也非常看好我們的技術。經過成本核算,企業決定以成本報價12000元/盞進行投標,但在投標期間,一家非實體企業的廠家報出以9800元/盞進行攪局,而當地政府卻堅持認準這家報出的低價,要求我們企業按照此價進行投標,企業最終無奈接受了這一虧本價格。
“這種項目讓企業在資金運作上屢屢受制,并深受其害。”薛煥章說,2011年當地生產路燈企業的六朵“金花”,現在只剩德能量子一家。
“產業幻滅期”更具投資機會
對于光伏行業正遭遇的資本逃離風潮,美國最大獨立的投資銀行杰富瑞太陽能資深分析師徐珉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并不認同。他說:“2007年,8家在美上市的光伏企業總市值達320億美元;現在11家在美上市企業的總市值僅為20億美元,不及2007年的一個零頭。但也不能說明所有的光伏投資人都已經在逃離幻想破滅的光伏行業。而事實情況恰恰相反,有更多的投資人給我們打電話詢問光伏企業什么時候會出現反彈?”
“如果用著名IT咨詢公司的‘炒作中心’的曲線概念來看中國光伏行業,此時光伏行業正處在‘產業幻滅期’階段。”徐珉說,“2005年至2007年被稱為‘光伏技術出發期’或‘光伏政策出發期’,光伏行業在政策的推動下得到大的發展;但2008年之后,光伏行業由于過度投資和產能過剩已經進入‘幻滅期’。”
“一個產業到了‘幻滅期’的時候才是最好的投資機會。”徐珉說,“以網上書店亞馬遜為例,在2001年網絡泡沫破滅的時候,股票一路跌破6美元,在經過長期的復蘇期之后,當前亞馬遜股票價格上升到225美元,比低谷的時候比漲了38倍。”
徐珉介紹,國外的投資人已經認識到這一點。而據記者了解,一些嗅覺敏銳的國內投資機構也同樣有此認識。北京亞泰融通投資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公司并未遠離太陽能領域的項目,仍在尋找合適的投資項目。同時,公司對現有的一些具有發展潛力、且擁有核心技術企業的合作項目將加快推進速度。”這樣的消息無疑將提振投資界對光伏行業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