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目標再度調整,即將迎來最終版本,陷入“困境”的光伏產業有望迎來政策利好。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昨日透露,“十二五”太陽能發電裝機目標擬提高到21GW(即2100萬千瓦),將大力發展分布式發電。
此前,該目標最初定為5GW,后一度上調至15GW。此次定格為21GW,顯示了決策層大力發展我國光伏產業的決心。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告訴記者,21GW中,20GW是太陽能光伏發電,1GW是太陽能熱發電。作為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規劃的子規劃,預計很快即將印發。
全年裝機有望超5GW
盡管受國際國內市場因素影響,我國光伏市場似乎進入“冰點”,但是,光伏產業發展并非不無亮點。
根據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統計,2011年,我國多晶硅產能約為16.5萬噸,產量約為8.4萬噸,同比增長87%。今年上半年,全國多晶硅產能超4萬噸,同比略有增長。進口量超過4萬噸,預計全年產量10萬噸,進口量8萬噸。
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長王勃華表示,2011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達到2.7GW,同比增幅達到400%,預計今年新增裝機量超過5GW,裝機熱潮將集中于下半年。
與此同時,光伏產業利好不斷。今年5月份,財政部等三部委下發通知,確定今年我國金太陽示范工程總規模為1709兆瓦。并且需要在年底前完成安裝并網。光電建筑批準量達280MW。
據史立山透露,2011年我國光伏電池產量達到了2000萬千瓦,形成了從晶體硅提純、電池生產、組件封裝、系統集成等完整的光伏產品制造產業鏈,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光伏電池制造大國。
然而,不可置否,我國光伏產業“兩頭在外”的產業現狀還未改變。
“我們還沒有光伏原創的技術,大部分光伏電池生產設備從國外引進。”史立山表示,我國光伏產業是典型的外向型產業,來料加工產業。目前我國光伏產業現狀,是在國際環境因素影響下盲目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產業發展過程的合理調整。
分布式利用將成重點
近年來,我國光伏發電市場采取特許權招標方式啟動了大型光伏發電的建設,以常規電站建設和管理方式建設大型光伏電站,推動了我國光伏電站的發展。青海、寧夏、甘肅、西藏等西部地區已建設了一批光伏發電站,其他地區建設大型光伏電站的積極性同樣很高。
然而,由于此前大力發展光伏大型發電站,體現光伏發電優勢的用戶端應用非常少。在并網難、消納難的背景下,光伏產業分布式應用將成為未來的發展重點。
史立山表示,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優勢是分布式應用,接入電網就近利用,不宜大規模集中建設大型光伏發電。或者說至少在近期不應該以這種方式大規模建設光伏電站為主。
但是在當前電力體制現狀下,發展光伏分布式發電依舊前景堪憂。史立山認為,主要面臨兩大制約因素,一電力市場管理體制的制約,二是缺乏科學有效的扶持政策,包括稅收和電價政策。
王斯成同樣認為,目前我國光伏產業在成本、技術、資金等方面已經具備優勢,唯獨缺少市場體制和商業環境,建議我國電力體制加快改革,廠網分開、輸配分開,促進我國光伏產業發展。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昨日透露,“十二五”太陽能發電裝機目標擬提高到21GW(即2100萬千瓦),將大力發展分布式發電。
此前,該目標最初定為5GW,后一度上調至15GW。此次定格為21GW,顯示了決策層大力發展我國光伏產業的決心。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告訴記者,21GW中,20GW是太陽能光伏發電,1GW是太陽能熱發電。作為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規劃的子規劃,預計很快即將印發。
全年裝機有望超5GW
盡管受國際國內市場因素影響,我國光伏市場似乎進入“冰點”,但是,光伏產業發展并非不無亮點。
根據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統計,2011年,我國多晶硅產能約為16.5萬噸,產量約為8.4萬噸,同比增長87%。今年上半年,全國多晶硅產能超4萬噸,同比略有增長。進口量超過4萬噸,預計全年產量10萬噸,進口量8萬噸。
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長王勃華表示,2011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達到2.7GW,同比增幅達到400%,預計今年新增裝機量超過5GW,裝機熱潮將集中于下半年。
與此同時,光伏產業利好不斷。今年5月份,財政部等三部委下發通知,確定今年我國金太陽示范工程總規模為1709兆瓦。并且需要在年底前完成安裝并網。光電建筑批準量達280MW。
據史立山透露,2011年我國光伏電池產量達到了2000萬千瓦,形成了從晶體硅提純、電池生產、組件封裝、系統集成等完整的光伏產品制造產業鏈,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光伏電池制造大國。
然而,不可置否,我國光伏產業“兩頭在外”的產業現狀還未改變。
“我們還沒有光伏原創的技術,大部分光伏電池生產設備從國外引進。”史立山表示,我國光伏產業是典型的外向型產業,來料加工產業。目前我國光伏產業現狀,是在國際環境因素影響下盲目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產業發展過程的合理調整。
分布式利用將成重點
近年來,我國光伏發電市場采取特許權招標方式啟動了大型光伏發電的建設,以常規電站建設和管理方式建設大型光伏電站,推動了我國光伏電站的發展。青海、寧夏、甘肅、西藏等西部地區已建設了一批光伏發電站,其他地區建設大型光伏電站的積極性同樣很高。
然而,由于此前大力發展光伏大型發電站,體現光伏發電優勢的用戶端應用非常少。在并網難、消納難的背景下,光伏產業分布式應用將成為未來的發展重點。
史立山表示,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優勢是分布式應用,接入電網就近利用,不宜大規模集中建設大型光伏發電。或者說至少在近期不應該以這種方式大規模建設光伏電站為主。
但是在當前電力體制現狀下,發展光伏分布式發電依舊前景堪憂。史立山認為,主要面臨兩大制約因素,一電力市場管理體制的制約,二是缺乏科學有效的扶持政策,包括稅收和電價政策。
王斯成同樣認為,目前我國光伏產業在成本、技術、資金等方面已經具備優勢,唯獨缺少市場體制和商業環境,建議我國電力體制加快改革,廠網分開、輸配分開,促進我國光伏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