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换脸,又黄又大又爽a片三年片,毛茸茸的撤尿,麻豆短视频传媒

世紀新能源網-新能源行業媒體領跑者,聚焦光伏、儲能、風電、氫能行業。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

浙江省能源科技裝備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印發

   2012-06-13 34690
核心提示: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文件浙發改規劃〔2012〕489號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級有關單位:現將《浙江省能源科技裝備產業發展十二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文件

浙發改規劃〔2012〕489號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級有關單位:

現將《浙江省能源科技裝備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規劃項目要嚴格按照產業政策、投資項目和資金管理的有關規定辦理。

二○一二年五月七日

浙江省能源科技裝備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能源科技裝備產業是能源供給安全和建設低碳社會的有力保證,突出反映了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科技水平、創新能力和制造業實力。發展能源科技裝備產業不僅是我省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內容,且對我省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也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根據《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浙江省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規劃(2010—2015年)》、《浙江省“十二五”及中長期能源發展規劃》,參照浙江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發展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制定本規劃,規劃期2011—2015年。

一、現狀與特點

(一)現狀

“十一五”時期,我省能源科技裝備產業發展較快,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速超過20%。2010年,全省能源裝備制造業工業總產值達到3911億元,約占同期全省裝備制造業總產值比重上升到21.7%。

常規電力機組及輔機領域。以水輪發電機組及配套產品的研發、生產制造和服務為主,是全國重要的水力發電設備制造基地之一。火力發電機組企業3家,主要生產小型自備發電機組。

核電關聯設備領域。全省有9家企業獲得核安全許可證,在消防設備、風機空調設備、儀表閥類、新材料等輔助設備領域有較強競爭力和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其中消防類設備的市場占有率高達40%。

可再生能源科技裝備領域。以太陽能利用和風能利用裝備為主,2010年光伏電池產量達到1400兆瓦,太陽能熱水器產量占到全國產量的25%,風電產業整機制造能力超過1000兆瓦。生物質能和潮汐能發電設備發展迅速,在循環流化床垃圾焚燒鍋爐技術等方面全國領先。

石化科技裝備領域。在大型空分成套設備、深冷成套設備、大型乙烯裝置驅動用汽輪機組、大型石化裝備集散控制系統等石化重大關鍵成套設備、海洋油氣開發工程裝備和輸油管線等領域有較強競爭力。

電力傳輸裝備領域。以電纜、變壓器、高低壓成套設備、開關柜等為主,部分產品在國內市場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

節能裝備領域。我省節能裝備開發與產業化水平國內領先,具備了自行設計制造低溫余熱余壓發電設備、高效電機及拖動設備等節能裝備的能力,在半導體照明產業(LED產業)已形成較完整產業鏈。

(二)特點

龍頭企業競爭力逐步增強。以杭氧集團、杭汽輪集團、杭鍋集團、浙江中控科技集團、浙富股份為代表的我省能源科技裝備龍頭企業,依靠技術創新,具備了相當強的市場競爭力,其核心產品已進入國家重點裝備配套體系,成為我省參與國內國際競爭的主力。

產業集聚效應日益明顯。我省能源科技裝備產業發展具有較強的“塊狀經濟”特色,代表性的有杭州的常規電力裝備產業,嘉興、寧波、紹興和臺州等地的光伏與光熱產業,溫州的儀器儀表,湖州的輸油管線,衢州的節能照明與輸變電器產業等。這些“塊狀經濟”正向著更完善、更具市場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集群轉型升級,逐步形成了以特色優勢品種為導向的區域性產業集聚,技術、品牌、標準、市場銷售、服務等新的集聚優勢日益顯著。

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杭氧集團的空分設備、杭汽輪集團的工業汽輪機、杭鍋集團的余熱鍋爐以及浙江中控科技集團的集散控制系統等產品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湖州久立集團開發的超臨界和超超臨界火電機組鍋爐的關鍵耐高溫耐高壓部件,填補了國內空白;浙富股份的水輪發電機組貫流機、軸流機組和潮汐發電機組等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正泰太陽能的非晶微晶薄膜電池生產與裝備制造技術和昱輝陽光的硅晶體材料切片技術國內領先;精工的多晶鑄錠爐、晶盛單晶硅生長爐制造技術也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依托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一批技術服務平臺,為增強我省能源科技裝備產業的創新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存在問題

總體上看,我省能源科技裝備產業仍然存在薄弱環節和制約瓶頸,與國內外領先地區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一是產業整體規模相對偏小,與陜西、四川等能源科技裝備制造大省相比差距還很大。二是重大裝備成套能力相對不足,產業總體上大多停留在較低層次的單機、零配件產品簡單集聚上。三是核心技術自有率依然不足,對國內外先進技術的依賴較大,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技術引進與消化吸收創新的投入比重偏低。四是人才儲備不夠,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人才培養滯后于行業需求,高端研發人才匱乏。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著力提升能源科技裝備的設計、制造、系統成套和工程服務能力;重點發展清潔高效發電機組及關鍵輔機、核電關聯設備、高性能太陽能和風能利用設備、電力傳輸裝備、節能裝備、石化裝備等,積極推動生物質能、新型儲能電池、清潔煤技術發展;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產業集中地和產業集群,培育一批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裝備,建設成為國內重要的能源科技裝備產業基地。

(二)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導向與政府推動相結合。突出企業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市場在優化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強政府在組織領導、發展引導和行業調控方面積極作用,對重大技術裝備制造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給予大力支持。

堅持自主創新與技術引進相結合。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中心環節,鼓勵企業著眼于前沿領域,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大力實施品牌戰略、知識產權戰略和標準化戰略。

堅持重點突破與整體提升相結合。著力培育一批重點產品、重點企業和重點產業集群,努力在產業升級影響大、關聯度高、帶動性強的先進專業裝備、成套裝備和重大裝備領域取得突破,帶動高質量基礎零部件、新穎基礎材料等相關配套產業的整體發展。

(三)發展目標

到2015年,力爭實現五大目標:

產業規模穩步壯大。規模以上能源科技裝備企業工業總產值接近8000億元,年均增長15%。

產品結構顯著提升。進一步做精普通裝備、做大新興裝備、做強特色裝備,開發一批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競爭力的優勢產品,產品整體檔次明顯提升。

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建設50個以上具有自主設計和自主制造能力的國家級、省級能源科技裝備研發機構(國家級、省級技術中心),重點骨干企業的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達2.5%以上。

組織結構更趨合理。以龍頭骨干企業為核心、大中小企業緊密配合、專業分工、協作完善的產業組織體系更趨健全;培育出年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的大企業大集團10家,形成一批為重大裝備配套的“專、精、特”的專業化零部件生產企業。

空間布局更趨優化。以開發區(園區)為載體,進一步加快產業集聚,建設20個左右特色鮮明、重點突出的能源科技裝備制造產業基地。

三、重點領域和主要任務

(一)重點領域

1、常規電力機組及輔機領域

高性能水電機組。鼓勵水電成套制造產業發展,重點發展大型潮汐發電機組、大中型燈泡貫流式機組、大中型混流式機組、大中型軸流式機組,著重做好抽水蓄能機組、大型沖擊式水力發電設備開發及產業化。推動關鍵輔機及零部件產業發展,重點發展大型水輪機組及潮汐能裝備配套的軸承、鑄件、傳動以及控制系統,完善水電及潮汐能裝備產業鏈。

高效清潔火電機組。鼓勵和引導企業參與大容量高參數機組生產及其關鍵輔機的研發和生產,重點發展燃氣輪機余熱鍋爐、大型垃圾焚燒鍋爐、1000兆瓦及以上電站輔機、50—100兆瓦熱電聯產汽輪機和100—300兆瓦等級的聯合循環汽輪機、大型垃圾焚燒電站和熱電冷三聯供汽輪機組、60萬千瓦超臨界循環流化床。

2、核電關聯設備領域

重型裝備。開展核電核島蒸發器主設備、壓力容器、常規島輔機設備等重裝成套設備研發和制造;著力推動核級大型鍛、鑄件研發和加速器、輻射防護及其它民用核科技裝備技術的發展和產業化,實現浙江省核電重裝設備跨越發展。

自動化儀表控制系統。組織相關設計院、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及生產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展三代核電數字化儀控系統和核級自動化儀表的研究和產業化,建設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核電數字化儀控系統產業基地。

泵閥系列產品。圍繞核級泵閥設備,重點發展穩壓器比例噴霧閥/安全閥、大口徑高壓閘閥/止回閥、二級主蒸汽隔離閥等核一級閥和上充泵、噴淋泵、安注泵、余熱排出泵、水壓試驗泵等核二級泵,不斷完善核級泵閥的品種和規格系列,形成集成供貨能力。

通風和空調設備。做大做強核級和非核級空調、通風設備,進一步擴大市場占有率。

新材料。開發和完善不銹鋼管材品種規格,盡快形成規模量產。進一步加強新產品研發和市場開拓,繼續鞏固我省核級密封材料研發和產業化國內領先地位。

消防監測控制系統。完善產品產業鏈,不斷提高系統的集成和創新能力。

3、可再生能源科技裝備領域

太陽能光伏電池及設備制造。重點發展高效晶體硅電池/組件、薄膜電池組件制造產業,鼓勵發展大面積超薄晶體硅切片,減少材料損耗;積極探索和改進硅材料提純技術,爭取在物理冶金法等工藝上取得突破,降低產品能耗和控制污染物排放;積極培育和推進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用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TPT(聚氟乙烯復合膜)、銀漿和超白玻璃等輔助材料產業。以提高國產化水平為核心的光伏并網設備制造產業,重點發展逆變器等并網設備的國產化、規模化生產,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加快推進光伏設備制造技術升級,重點開發低成本、低能耗、高質量太陽能級多晶硅材料生產裝備、多晶硅鑄錠爐、多線切割機及硅錠破錠設備、薄膜電池生產裝備以及相應檢測設備等。

太陽能光熱設備。著力推進民用型光熱產業發展,提高真空管鍍膜工藝,發展相關核心設備的生產裝備,鼓勵企業應用集熱管鍍膜、發泡生產、水箱、支架流水線生產設備,積極開發太陽能—熱泵一體化熱水系統。重點發展熱管型集熱器、平板型集熱器、內置金屬流道玻璃真空集熱管,大力發展嵌入式數字化太陽能熱水器,提升光熱產品整體行業競爭力。鼓勵聚光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發展,重點發展塔式、碟式太陽能電站系統的集成及核心部件與設備,推動聚光太陽能發電站集成技術的發展。

風能利用設備。重點推進2.5兆瓦及以上陸上風電機組研制和產業化,加快5兆瓦以上海上風電機組的關鍵技術攻關。加快風電設備產業鏈延伸,鼓勵發展大功率雙饋式發電機組、直驅式發電機組的設計制造,提高發電機、大功率風電齒輪箱、葉片、軸承等關鍵零部件技術水平和制造能力。鼓勵優勢企業向大型化、國際化方向發展。

4、石化科技裝備領域

重點發展6萬立方米/時及以上等級空分設備、乙烯裝置驅動用汽輪機等大型石化裝備,高低溫、抗腐蝕的高質量油氣傳輸管線和LNG儲運裝備,以及海洋鉆井及生產平臺、海上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等海洋能源開發工程裝備。

5、電力傳輸設備領域

以國家大規模高壓輸電線和新一代智能電網建設為契機,重點發展特高壓直流與交流輸電設備及關鍵部件、變壓器及其關鍵設備、控制與保護設備;積極鼓勵智能變壓器、智能化開關設備、智能電表及超導電纜等領域的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

6、節能設備領域

結合全省節能減排工作的要求,加快低溫低壓余熱發電、低溫余熱能量轉換器等技術和裝備的自主研發步伐,開發燒結環冷機、煉鋼煙氣余熱回收技術與裝備、蓄熱式燃燒技術、玻璃熔窯余熱發電裝置等,推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低熱值高爐煤氣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裝置。不斷完善節能照明產業鏈,開展LED產品及其制造設備(包括藍寶石晶體生長爐、MOCVD裝備等高端裝備)與檢測設備、新型襯底、高純MO源(金屬有機源)、OLED等關鍵設備與材料的研發;攻克半導體照明產業化共性關鍵技術,開發和推廣室內照明、公共照明、城市道路照明、大尺寸液晶顯示背光源、汽車照明等半導體照明產品。

7、其它培育領域

生物質能利用裝備領域。重點突破生物質能(垃圾、污泥、秸稈等)資源化利用技術,推進餐廚垃圾生產沼氣關鍵技術產業化,大力發展生物質能(垃圾、污泥、秸稈等)燃燒用循環流化床、爐排爐、氣化爐、熱解爐與控制系統及其他配套設備,提高關鍵裝備生產能力。

清潔煤技術裝備領域。加大對先進燃燒器、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和燃煤磁流體發電技術裝備及其關鍵部件的研發和產業化支持力度。

新型電池領域。重點加大對正負極材料、電池隔膜、成組技術、電池管理系統、快速更換標準化電池及快速充電系統開發、電池梯級利用及廢舊電池回收利用技術等研究,力爭在電池能量密度、循環次數、安全性等主要技術指標上取得重大突破,大幅降低動力電池生產和使用成本。全面貫徹實現清潔生產,加強廢棄物回收利用。

(二)主要任務

1、完善能源科技裝備科技創新平臺

培育國家級和省級技術(研發)中心。以龍頭骨干企業為核心,加強產學研合作,在核電設備、風能利用裝備、太陽能利用裝備、清潔燃燒裝備等領域建設一批能源科技裝備領域國家級和省級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重點開展產業發展急需的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攻關,力爭掌握一批關鍵應用技術,增強核心競爭力。

建設專業孵化器。鼓勵和支持骨干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組建一批專業孵化器、加速器或科技創業服務中心,重點吸引國內外優秀創業團隊進駐,成為我省能源科技裝備產業創新創業的重要基地。推動各專業孵化器的資源信息共享、分工協作,努力構建規模化的孵化器網絡體系。

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整合企業、高校、科研機構或其他組織機構的研發、人才資源,在能源科技裝備重點領域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依托聯盟推動產業關鍵和共性技術創新,開展技術合作,突破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參與制定新產品應用及技術標準、檢測標準;建立公共技術平臺,實現創新資源的有效分工與合理銜接,實行知識產權共享。

2、加快發展能源科技裝備服務業

積極開拓工程服務領域。引導骨干企業向成套工程公司轉型,與用戶建立長期穩定供求關系下的合作,以提供運營平臺和完整技術解決方案為手段,實現從單臺產品供應商向集成系統和成套設備供應商轉型,從設備供應商向運營服務商轉型,實現產品高端化、產業結構高度化和利潤最大化。

積極拓展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積極扶持企業拓展產業鏈兩端的研究開發、工業設計、市場營銷、品牌運作、金融保險、現代物流、管理咨詢、信息化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建立和完善一批開放式新型科研、營銷服務、品牌設計和營運、管理咨詢服務、國際交流和會展等中心,打造能源科技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優良社會化服務環境。

3、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能源科技裝備企業

進一步扶持和發展優勢顯著、帶動力強勁的大企業大集團。銜接全省“龍頭企業百強工程”,鼓勵大企業大集團通過兼并、聯合、重組、上市和引入戰略投資者等形式,推進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資產并購重組聯合;在省外、境外設立研發中心、工程中心、制造中心和營銷中心,積極開展合作研發、聯合設計、聯合制造;引導企業增強總集成總承包能力,支持企業到國外承包能源工程,開拓國際能源裝備制造市場,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帶動作用明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

大力引進世界500強、中央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主動跟蹤國內外能源科技裝備產業重點區域和重點企業的發展動向,結合我省能源工程建設和能源科技裝備產業發展的實際需要,籌劃、論證、篩選建立重大產業項目儲備庫,加強對重點項目的包裝和推介,有針對性地主動上門聯系。尤其要推動省屬企業在重點能源科技裝備核心技術上與世界500強、中央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的合資合作。

推動創新型企業規模發展。組織實施能源科技裝備創新型企業培育計劃,根據技術、市場前景和企業管理規范確定培育重點,在財政補貼、項目融資、土地供給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創造條件推動企業上市。

4、建設特色鮮明的能源科技裝備產業集中地和產業基地

以現有能源科技裝備產業為依托,結合全省產業集聚新平臺建設,引導能源科技裝備企業及要素資源向省內已有的、功能相近的園區(省級產業集聚區、開發區、工業功能區)集聚發展;引導企業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加強配套產業發展,支持企業間分工協作,增強產業集群優勢。

高性能水電機組,以杭州桐廬為中心,建設國內先進的潮汐能及水電裝備生產和研發基地。

核電關聯設備,以嘉興海鹽“中國核電城”為中心,積極發展核電輔助設備制造,突破核電重裝設備,建設國內新興的核電設備制造基地。

晶硅電池及組件,以環杭州灣為核心,重點打造光伏垂直一體化產業,努力建設世界光伏產業基地。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及系統集成,以杭州為中心,建設世界領先的薄膜電池及裝備生產研發基地。

太陽能光熱,以嘉興海寧及周邊地區為中心,以管式太陽能熱水器為依托,逐步豐富產品門類,提升產品檔次,打造世界一流的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基地。

風能裝備,以杭州、溫州為中心,打造國內先進的風電整機及核心配套裝備生產和研發基地。

節能裝備,以杭州、寧波為重點,發展大型節能裝備,形成余熱余壓發電裝備、再制造裝備、節能電梯等產業基地。

依托杭州、寧波、溫州、舟山等市在石化裝備、生物質能綜合利用、新型電池等領域的研發及生產優勢,規劃建設一批特色產業基地。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政府引導和服務

充分發揮能源科技裝備產業的規劃引導作用,實行重點項目綠色通道,優先扶持能源科技裝備產業的重大項目和解決關鍵工藝與技術的項目,嚴格限制和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建立與重點企業的聯系制度,建立企業發展咨詢輔導平臺,幫助協調解決企業發展難點。深化與國內外重大能源裝備制造企業和高技術研發機構的合作。加強省內能源科技裝備制造企業、技術開發機構和工程承包商的整合重組,提升承接國內外大型能源工程建設及成套設備供應能力。

(二)強化首臺(套)產品扶持

把能源科技裝備產業重點領域首臺(套)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作為提升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突破口。鼓勵和支持企業依托國家或省內重點工程、重點項目,以替代進口為導向,通過技術攻關研發一批國內、省內首臺(套)產品。對于重點領域首臺(套)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取得重大突破的企業予以補貼。引導鼓勵項目業主和裝備制造企業對國產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投保,建立項目業主、裝備制造企業和保險公司共擔風險、共享利益的重大技術裝備保險機制,降低選用國產首臺(套)設備的風險。進一步規范工程項目的招投標秩序,加強對設備采購的引導和監督,政府投資項目和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都要按照“同等優先”的原則,擴大本省企業產品的使用率。

(三)強化自主創新

整合現有能源科技裝備領域技術資源,將能源科技裝備領域的重大研發及產業化納入我省各類發展規劃。定期公布重大能源科技裝備自主創新導向目錄,財政支持重點從引進技術設備轉向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從擴大產能轉向關鍵技術自主創新;進一步加大對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企業技術開發費加計扣除等政策的貫徹落實力度,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對企業申報專利或購買國外專利技術給予資金補貼。

(四)強化人才支撐

落實持股、技術入股、提高薪酬等措施,吸引國內外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鼓勵骨干企業與國內高校合作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培養和引進高水平的人才和研發團隊;鼓勵省內具備條件的高等院校設立相關學科專業,培養能源科技裝備領域的本科、研究生人才;引導省內高校與企業合作,建立實訓基地,培養技能型人才;建立有利于培養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和人盡其才的保障機制,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五)強化要素保障

把技術先進、投資規模大、帶動性強的能源科技裝備項目優先納入全省重點項目年度計劃,強化土地、資金、水、電、氣等要素保障;積極推進重點投資儲備項目的規劃定點、征地、環評等前期工作,簡化項目審批程序,提高辦事效率,促進項目早日“落地”。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強榜單全面開啟【申報入口】 2024第二屆中國BIPV產業領跑者論壇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城| 托克逊县| 泸水县| 周宁县| 宁都县| 景谷| 盐边县| 阿巴嘎旗| 额尔古纳市| 万载县| 喜德县| 湟源县| 邯郸市| 定陶县| 加查县| 同仁县| 蕲春县| 根河市| 淮滨县| 黔西| 蓬安县| 岫岩| 内丘县| 达州市| 济宁市| 大丰市| 金堂县| 鄂尔多斯市| 金秀| 将乐县| 卢龙县| 阿拉善右旗| 陈巴尔虎旗| 乐业县| 阜新| 梅河口市| 清水河县| 无棣县| 太和县| 嘉善县| 木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