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新能源網 采訪/張馨月 撰文/張松
SNEC 2012盛況空前,2300家企業競相斗艷。浮華背后,政策、過剩、虧損無時無刻都困擾著中國的光伏企業。然而,他所領導的企業今年將完成電池與組件產能2GW,2013年突破3GW。不僅如此,近日更獲得國內超GW電站訂單。成立不到三年的中利騰暉,被譽為中國光伏界第一黑馬,是什么力量催生著企業奇跡的產生?我們有幸采訪中利騰暉董事長王柏興先生,解讀騰暉密碼!
王柏興,中利騰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1988年,王柏興帶領9人創建中利電線廠。經過20多年艱苦創業,王柏興帶領著這家生產單一民用線的作坊式村辦企業,如今已經發展成為集電纜、光纜、特種線纜、高分子新材料、汽車新材料、光伏電池、組件、房地產業為一體的多元化集團型企業。中利科技于2009年11月27日成功在深交所上市。
震撼的全自動生產線
謙虛、友善、敏銳,是記者對王柏興先生的第一印象。對于外界評價中利騰暉是“中國光伏界第一黑馬”,他謙虛的說“我們也只是正常的發展,可能是略微快一點”。2010年,王柏興先生大手筆、大氣魄,規劃總投資48億元人民幣組建成立了中利騰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全部引進德國Reis公司、德國Centrotherm公司、日本NPC公司、意大利Baccini公司等世界最先進技術的全自動生產線。去年12月已達產1GW電池、1.5GW組件的產能,這是目前光伏行業最先進的全自動生產企業。
正所謂不打無準備之仗,方能立于不敗之地,“在投資初期,我們就考慮到光伏市場的產能過剩問題、產品質量問題、市場開發模式問題。雖然光伏組件價格從2011年開始一落千丈,有些光伏企業破產、減產甚至裁員,光伏行業面臨著洗牌,但我們在決策投資時已經預期、并做好了充足準備。比如,1GW電池和1.5GW組件生產線傳統的老設備需要近10000名員工,而我們只用3000名員工,在中利騰暉廠房里,你甚至看不到忙碌的工人,因為我們是全自動生產線。我們一開始就充分考慮到競爭的洗牌過程,所以我們在產品質量、市場營銷、產品價格等方面都做了比較超前的預期。
高品質的高回報,獲得市場和品牌
質量被視為中利騰暉的又一利器,2012年5月15日,德國TUV在上海為中利騰暉頒發了國內首家VDE生產現場全監控新標準認證證書。在中利騰暉成立不到兩年的時間里,中利騰暉光伏產品已取得行業所有的認證證書。高品質必然帶來市場的高度認可,在2011年12月19日舉行的中利騰暉二期1GW電池片、1GW組件投資儀式上,60多位來自海外市場的客戶代表,當場簽訂了200 多MW的訂單,其中一位來自美國的客戶訂單量達到100MW。剛剛結束的上海光伏展覽會上中利騰暉與美國、歐洲和中東客戶簽訂了275MW組件訂單。常規來說客戶對一個新企業總是有個小批量訂貨的試用過程,中利騰暉卻不存在這個常規過程。所有來訪中利騰暉的海外客戶、工程技術專家、政府部門領導,當走進騰暉公司看到十分現代化的廠房,看到整齊、整潔的一草一木,特別是走進生產車間看到全自動生產流水線時,都大為驚嘆感慨,在行業內從沒見過這么現代化的制造企業,因此,對中利騰暉這個新工廠的產品質量絕對放心,并都是直接批量訂貨。
遠眼光的開發光伏電站:大型電站更適合中國
在王柏興看來,國內光伏行業至今爭論“分布式”還是“規模化”電站的聲音仍疊疊不休,他告訴記者,中國一個特殊的國家,人口密集、農村基礎設施落后,伴隨中國的改革開放,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交通道路的調整、擴建、新農村建設等正在快速推進。首先,我國房頂電站資源條件很差,現有農村農民房子基本上都需要拆遷或返修返建,不具備25的保證,而新建的集中住宅都是高層。地面分布式電站可以解決眼前電站并網問題,但在推進農村建設中可能會5至8年后就面臨拆遷風險,因電站的使用年限是25年,隨意開發的地面分布式小電站會造成投資的不穩定性和風險。王柏興認為,國內應該建設相對規模的集中式電站,各地地方政府對光伏電站開發建設的定位規劃,包括光照條件和25年的穩定性等等,國內五大電力和央企將來的開發和收購更會考慮這些方面的。
因此在王柏興看來,大型電站項目更適合中國,并且中利騰暉也為此做出了努力。“中國光伏市場備受矚目,過去一年中,中利騰暉在國內市場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例如在江蘇豐縣建設的23.8MW世界單體最大的屋頂光伏電站,在常熟完成的9.8MW屋頂光伏電站。今年5月份與青海省政府簽訂了每年至少150兆瓦以上、六年1GW的光伏電站合同、與甘肅嘉峪關市簽訂了每年至少200兆瓦以上、五年1GW的光伏電站合同;同時,與招商局招商新能源簽訂了3年內共同開發、收購1GW光伏電站合同,中利騰暉已經將未來3-5年的產業鏈大發展并簽訂了長期穩定的大訂單。王柏興先生說:“在海外市場我們不光是組件銷售,今年同時要做100MW以上光伏電站項目,剛剛建成的意大利24MW的光伏電站5月17日已經正式并網發電,接著有三個電站53MW正在開工建設中,通過海內外市場同時運作,我們規劃預計2012年產能將達到1.2GW至1.5GW,其中光伏電站建設將達到400MW至500MW的規模”。
較理性的對待光伏市場:中國企業應反思“雙反”
面對2012年復雜的市場形勢,特別是美國針對中國企業的“雙反”調查,王柏興認為:“中國光伏行業是個最年輕的行業,2010年才出現1MW產能的企業,針對海外的雙反,我們更需要理性對待,冷靜地分析下‘雙反’的根源來自哪里?是不是我們的產品價格過低,甚至嚴重損害了自己企業效益,從而沖擊了歐洲、北美等企業,組件價格內戰更會帶給德國等政府電價補貼的一路下調,隨之也會遭到海外更多國家的反傾銷。雖然,‘雙反’可以想出一些辦法或者措施,但中利騰暉不會用低于成本的價格去爭奪帶給企業虧損的訂單,我們會用創新商業模式讓企業避開很不理性的市場困境。只有將行業健康發展起來才有企業的健康發展,現在中國的制造業本來就進入了微利年代,而光伏行業已經到了產業鏈制造業的普遍虧損狀態,不管用什么方法繞過美國對中國電池片的反傾銷,我們的真正目的都是要讓自己的企業有效益!如果出現對組件反傾銷,那么我們怎么來繞?要健康發展,就要理性的對待,把價格做好、把品質做好、把服務做好,為這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做出努力!”
中利騰暉在光伏領域所展現的“以人為本、以品取勝、合作共贏”的經驗理念,正是中利集團20多經驗的累積,在這個光伏行業產能階段性過剩時期,中利騰暉所展現的游刃有余讓眾多同行羨慕與贊嘆!而筆者認為在光伏行業浮躁的2012年,中利騰暉所展現的前瞻認知、對品質的苛刻要求和與客戶共贏的三大準則,才是成就中利騰暉“黑馬”的制勝密碼!
未來,中利騰暉將以創新的模式、領先的技術、高品質的產品,讓黑馬不僅馳騁東方,更馳騁世界。
SNEC 2012盛況空前,2300家企業競相斗艷。浮華背后,政策、過剩、虧損無時無刻都困擾著中國的光伏企業。然而,他所領導的企業今年將完成電池與組件產能2GW,2013年突破3GW。不僅如此,近日更獲得國內超GW電站訂單。成立不到三年的中利騰暉,被譽為中國光伏界第一黑馬,是什么力量催生著企業奇跡的產生?我們有幸采訪中利騰暉董事長王柏興先生,解讀騰暉密碼!

王柏興,中利騰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1988年,王柏興帶領9人創建中利電線廠。經過20多年艱苦創業,王柏興帶領著這家生產單一民用線的作坊式村辦企業,如今已經發展成為集電纜、光纜、特種線纜、高分子新材料、汽車新材料、光伏電池、組件、房地產業為一體的多元化集團型企業。中利科技于2009年11月27日成功在深交所上市。
震撼的全自動生產線
謙虛、友善、敏銳,是記者對王柏興先生的第一印象。對于外界評價中利騰暉是“中國光伏界第一黑馬”,他謙虛的說“我們也只是正常的發展,可能是略微快一點”。2010年,王柏興先生大手筆、大氣魄,規劃總投資48億元人民幣組建成立了中利騰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全部引進德國Reis公司、德國Centrotherm公司、日本NPC公司、意大利Baccini公司等世界最先進技術的全自動生產線。去年12月已達產1GW電池、1.5GW組件的產能,這是目前光伏行業最先進的全自動生產企業。
正所謂不打無準備之仗,方能立于不敗之地,“在投資初期,我們就考慮到光伏市場的產能過剩問題、產品質量問題、市場開發模式問題。雖然光伏組件價格從2011年開始一落千丈,有些光伏企業破產、減產甚至裁員,光伏行業面臨著洗牌,但我們在決策投資時已經預期、并做好了充足準備。比如,1GW電池和1.5GW組件生產線傳統的老設備需要近10000名員工,而我們只用3000名員工,在中利騰暉廠房里,你甚至看不到忙碌的工人,因為我們是全自動生產線。我們一開始就充分考慮到競爭的洗牌過程,所以我們在產品質量、市場營銷、產品價格等方面都做了比較超前的預期。
高品質的高回報,獲得市場和品牌
質量被視為中利騰暉的又一利器,2012年5月15日,德國TUV在上海為中利騰暉頒發了國內首家VDE生產現場全監控新標準認證證書。在中利騰暉成立不到兩年的時間里,中利騰暉光伏產品已取得行業所有的認證證書。高品質必然帶來市場的高度認可,在2011年12月19日舉行的中利騰暉二期1GW電池片、1GW組件投資儀式上,60多位來自海外市場的客戶代表,當場簽訂了200 多MW的訂單,其中一位來自美國的客戶訂單量達到100MW。剛剛結束的上海光伏展覽會上中利騰暉與美國、歐洲和中東客戶簽訂了275MW組件訂單。常規來說客戶對一個新企業總是有個小批量訂貨的試用過程,中利騰暉卻不存在這個常規過程。所有來訪中利騰暉的海外客戶、工程技術專家、政府部門領導,當走進騰暉公司看到十分現代化的廠房,看到整齊、整潔的一草一木,特別是走進生產車間看到全自動生產流水線時,都大為驚嘆感慨,在行業內從沒見過這么現代化的制造企業,因此,對中利騰暉這個新工廠的產品質量絕對放心,并都是直接批量訂貨。
遠眼光的開發光伏電站:大型電站更適合中國
在王柏興看來,國內光伏行業至今爭論“分布式”還是“規模化”電站的聲音仍疊疊不休,他告訴記者,中國一個特殊的國家,人口密集、農村基礎設施落后,伴隨中國的改革開放,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交通道路的調整、擴建、新農村建設等正在快速推進。首先,我國房頂電站資源條件很差,現有農村農民房子基本上都需要拆遷或返修返建,不具備25的保證,而新建的集中住宅都是高層。地面分布式電站可以解決眼前電站并網問題,但在推進農村建設中可能會5至8年后就面臨拆遷風險,因電站的使用年限是25年,隨意開發的地面分布式小電站會造成投資的不穩定性和風險。王柏興認為,國內應該建設相對規模的集中式電站,各地地方政府對光伏電站開發建設的定位規劃,包括光照條件和25年的穩定性等等,國內五大電力和央企將來的開發和收購更會考慮這些方面的。
因此在王柏興看來,大型電站項目更適合中國,并且中利騰暉也為此做出了努力。“中國光伏市場備受矚目,過去一年中,中利騰暉在國內市場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例如在江蘇豐縣建設的23.8MW世界單體最大的屋頂光伏電站,在常熟完成的9.8MW屋頂光伏電站。今年5月份與青海省政府簽訂了每年至少150兆瓦以上、六年1GW的光伏電站合同、與甘肅嘉峪關市簽訂了每年至少200兆瓦以上、五年1GW的光伏電站合同;同時,與招商局招商新能源簽訂了3年內共同開發、收購1GW光伏電站合同,中利騰暉已經將未來3-5年的產業鏈大發展并簽訂了長期穩定的大訂單。王柏興先生說:“在海外市場我們不光是組件銷售,今年同時要做100MW以上光伏電站項目,剛剛建成的意大利24MW的光伏電站5月17日已經正式并網發電,接著有三個電站53MW正在開工建設中,通過海內外市場同時運作,我們規劃預計2012年產能將達到1.2GW至1.5GW,其中光伏電站建設將達到400MW至500MW的規模”。
較理性的對待光伏市場:中國企業應反思“雙反”
面對2012年復雜的市場形勢,特別是美國針對中國企業的“雙反”調查,王柏興認為:“中國光伏行業是個最年輕的行業,2010年才出現1MW產能的企業,針對海外的雙反,我們更需要理性對待,冷靜地分析下‘雙反’的根源來自哪里?是不是我們的產品價格過低,甚至嚴重損害了自己企業效益,從而沖擊了歐洲、北美等企業,組件價格內戰更會帶給德國等政府電價補貼的一路下調,隨之也會遭到海外更多國家的反傾銷。雖然,‘雙反’可以想出一些辦法或者措施,但中利騰暉不會用低于成本的價格去爭奪帶給企業虧損的訂單,我們會用創新商業模式讓企業避開很不理性的市場困境。只有將行業健康發展起來才有企業的健康發展,現在中國的制造業本來就進入了微利年代,而光伏行業已經到了產業鏈制造業的普遍虧損狀態,不管用什么方法繞過美國對中國電池片的反傾銷,我們的真正目的都是要讓自己的企業有效益!如果出現對組件反傾銷,那么我們怎么來繞?要健康發展,就要理性的對待,把價格做好、把品質做好、把服務做好,為這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做出努力!”
中利騰暉在光伏領域所展現的“以人為本、以品取勝、合作共贏”的經驗理念,正是中利集團20多經驗的累積,在這個光伏行業產能階段性過剩時期,中利騰暉所展現的游刃有余讓眾多同行羨慕與贊嘆!而筆者認為在光伏行業浮躁的2012年,中利騰暉所展現的前瞻認知、對品質的苛刻要求和與客戶共贏的三大準則,才是成就中利騰暉“黑馬”的制勝密碼!
未來,中利騰暉將以創新的模式、領先的技術、高品質的產品,讓黑馬不僅馳騁東方,更馳騁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