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3月份初步裁定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板及組件存在小幅補貼之后,美國商務部5月17日公布另一項初步裁決,認定中國太陽能產品存在大幅傾銷。雖然這起外界高度關注的貿易糾紛案尚待美國有關部門最終裁決,但是,由極少數太陽能企業發起的這起貿易救濟案遭到美國業界廣泛反對。美國業內人士指出,限制中國太陽能產品進口,對美國得不償失。這項“雙反”調查,被冠以另一“雙反”的名字,那就是“反消費者”和“反就業”。
在17日當天的聲明中,美國商務部稱,中國企業以不公平價格向美國出口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傾銷幅度在31.14%至249.96%之間,其中,尚德電力和天合光能兩家公司的傾銷幅度分別為31.22%和31.14%,另外59家中國相關企業的傾銷幅度為31.18%,其他相關生產商或出口商的傾銷幅度為249.96%。
今年3月20日,美國商務部已經針對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中的反補貼部分作出肯定性初步裁決,認定中國產品存在幅度為2.9%至4.73%的政府補貼。兩項初步裁決做出后,美國商務部還將于今年6月和10月分別公布此案的反補貼和反傾銷調查最終裁決。如果商務部做出肯定性終裁,美國國內負責貿易救濟調查的另一機構——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進行調查。根據已經公布的日程安排,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于今年7月19日和11月19日前后分別就反補貼和反傾銷案做出最終裁決,認定中國太陽能產品是否對美國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或損害威脅。如果兩機構均作出肯定性終裁,美國商務部將要求海關對中國太陽能產品征收高額懲罰性關稅。
針對中國輸美太陽能產品的貿易救濟案是去年10月由總部位于德國的“太陽能世界”美國分公司拉攏其他少數幾家太陽能企業發起的。由于美國太陽能產業上下游許多企業與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板的利益息息相關,這一訴訟從發起之日就遭到許多美國企業的公開反對。17日的裁決公布后,美國“買得起的太陽能”聯盟第一時間表示失望,并警告美國可能因此與中國爆發貿易戰。該聯盟說,其會員企業提供了美國太陽能產業97%—98%的就業機會。該聯盟主席基格·沙表示,雖然商務部認定的傾銷幅度低于“太陽能世界”所聲稱的250%,但是,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將損害美國太陽能產業發展,并影響該行業創造就業。“太陽能產業的國際競爭,對美國消費者和美國就業來說,是好事。”基格·沙表示,將繼續與“太陽能世界”發起的“反消費者”和“反就業”的保護主義行為做斗爭。
美國太陽能電站開發商“太陽愛迪生”高級副總裁凱文·拉皮德斯指出,美國太陽能產業正在快速發展,增加新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創造就業,并在美國能源基礎設施領域進行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如果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美國國內太陽能電池板價格將上漲,太陽能發電成本相應上升,這最終將妨礙光伏發電與化石燃料發電的競爭,并影響美國太陽能下游產業許多相關企業。美國投資銀行杰弗里斯集團產業分析師杰西·皮切爾表示,美方的裁決,無異于給美國太陽能產業潑了一盆冷水。皮切爾指出,美國在太陽能安裝、設計、工程建設、維護等領域提供的就業比太陽能電池制造企業提供的就業更多。美國為“太陽能世界”等少數制造企業提供保護,實際上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美商務部估計,2011年中國對美太陽能產品出口額約為31億美元,但實際上,中國企業不光將產品出口美國,也從美國進口大量原材料和設備。美國輿論指出,美國限制中國太陽能電池產品,將損害中美雙方利益,影響中美在新能源領域的合作。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表示
美此舉凸顯貿易保護主義傾向
北京5月18日電 (記者崔鵬)5月17日(美國時間),美商務部公布對華太陽能電池產品反傾銷調查初裁結果,裁定中國涉案企業適用31.14%—249.96%不等的臨時反傾銷稅率,并將征稅措施向前追溯90天。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18日就此發表談話表示,美方裁決有失公正,中方對此強烈不滿。
沈丹陽強調,美商務部拒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對中國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運作的事實視而不見,采用不合理的“替代國”價格進行不公平的比較,從而人為抬高中國企業的傾銷幅度。這種做法不符合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現狀,不符合中國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的事實,凸顯了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傾向。而且,在中國企業積極配合調查的情況下,美方仍在諸多計算傾銷幅度的關鍵環節拒不接受中國企業的抗辯和證據材料,從而裁定高額傾銷幅度,對中國企業是不客觀、不公正的。中方敦促美商務部在后續調查中更正錯誤做法,避免做出不公正的裁決。
沈丹陽重申,美方在清潔能源領域主動挑起貿易摩擦,向全世界發出了貿易保護主義的消極信號。美國對中國太陽能電池產品征收反傾銷稅,不但損害中國企業利益,也會對美下游用戶利益造成影響,不利于美國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和中美在新能源領域的合作。中國企業在向美出口太陽能電池產品的同時,也自美進口大量生產該產品所需的原材料和設備,為此,美國對中國產品征稅勢必損害中美雙方的利益。中方希望美方著眼長遠,審慎裁決,妥善處理中美兩國在新能源領域的貿易摩擦,維護雙邊經貿關系穩定、和諧發展。
18日,中國光伏產業通過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發表聲明表示,雖然美國商務部在裁決中接受了中國企業提交的部分抗辯材料,但該裁決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中國光伏產業的生產及對美出口情況,是不公正的。
在17日當天的聲明中,美國商務部稱,中國企業以不公平價格向美國出口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傾銷幅度在31.14%至249.96%之間,其中,尚德電力和天合光能兩家公司的傾銷幅度分別為31.22%和31.14%,另外59家中國相關企業的傾銷幅度為31.18%,其他相關生產商或出口商的傾銷幅度為249.96%。
今年3月20日,美國商務部已經針對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中的反補貼部分作出肯定性初步裁決,認定中國產品存在幅度為2.9%至4.73%的政府補貼。兩項初步裁決做出后,美國商務部還將于今年6月和10月分別公布此案的反補貼和反傾銷調查最終裁決。如果商務部做出肯定性終裁,美國國內負責貿易救濟調查的另一機構——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進行調查。根據已經公布的日程安排,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于今年7月19日和11月19日前后分別就反補貼和反傾銷案做出最終裁決,認定中國太陽能產品是否對美國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或損害威脅。如果兩機構均作出肯定性終裁,美國商務部將要求海關對中國太陽能產品征收高額懲罰性關稅。
針對中國輸美太陽能產品的貿易救濟案是去年10月由總部位于德國的“太陽能世界”美國分公司拉攏其他少數幾家太陽能企業發起的。由于美國太陽能產業上下游許多企業與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板的利益息息相關,這一訴訟從發起之日就遭到許多美國企業的公開反對。17日的裁決公布后,美國“買得起的太陽能”聯盟第一時間表示失望,并警告美國可能因此與中國爆發貿易戰。該聯盟說,其會員企業提供了美國太陽能產業97%—98%的就業機會。該聯盟主席基格·沙表示,雖然商務部認定的傾銷幅度低于“太陽能世界”所聲稱的250%,但是,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將損害美國太陽能產業發展,并影響該行業創造就業。“太陽能產業的國際競爭,對美國消費者和美國就業來說,是好事。”基格·沙表示,將繼續與“太陽能世界”發起的“反消費者”和“反就業”的保護主義行為做斗爭。
美國太陽能電站開發商“太陽愛迪生”高級副總裁凱文·拉皮德斯指出,美國太陽能產業正在快速發展,增加新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創造就業,并在美國能源基礎設施領域進行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如果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美國國內太陽能電池板價格將上漲,太陽能發電成本相應上升,這最終將妨礙光伏發電與化石燃料發電的競爭,并影響美國太陽能下游產業許多相關企業。美國投資銀行杰弗里斯集團產業分析師杰西·皮切爾表示,美方的裁決,無異于給美國太陽能產業潑了一盆冷水。皮切爾指出,美國在太陽能安裝、設計、工程建設、維護等領域提供的就業比太陽能電池制造企業提供的就業更多。美國為“太陽能世界”等少數制造企業提供保護,實際上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美商務部估計,2011年中國對美太陽能產品出口額約為31億美元,但實際上,中國企業不光將產品出口美國,也從美國進口大量原材料和設備。美國輿論指出,美國限制中國太陽能電池產品,將損害中美雙方利益,影響中美在新能源領域的合作。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表示
美此舉凸顯貿易保護主義傾向
北京5月18日電 (記者崔鵬)5月17日(美國時間),美商務部公布對華太陽能電池產品反傾銷調查初裁結果,裁定中國涉案企業適用31.14%—249.96%不等的臨時反傾銷稅率,并將征稅措施向前追溯90天。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18日就此發表談話表示,美方裁決有失公正,中方對此強烈不滿。
沈丹陽強調,美商務部拒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對中國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運作的事實視而不見,采用不合理的“替代國”價格進行不公平的比較,從而人為抬高中國企業的傾銷幅度。這種做法不符合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現狀,不符合中國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的事實,凸顯了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傾向。而且,在中國企業積極配合調查的情況下,美方仍在諸多計算傾銷幅度的關鍵環節拒不接受中國企業的抗辯和證據材料,從而裁定高額傾銷幅度,對中國企業是不客觀、不公正的。中方敦促美商務部在后續調查中更正錯誤做法,避免做出不公正的裁決。
沈丹陽重申,美方在清潔能源領域主動挑起貿易摩擦,向全世界發出了貿易保護主義的消極信號。美國對中國太陽能電池產品征收反傾銷稅,不但損害中國企業利益,也會對美下游用戶利益造成影響,不利于美國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和中美在新能源領域的合作。中國企業在向美出口太陽能電池產品的同時,也自美進口大量生產該產品所需的原材料和設備,為此,美國對中國產品征稅勢必損害中美雙方的利益。中方希望美方著眼長遠,審慎裁決,妥善處理中美兩國在新能源領域的貿易摩擦,維護雙邊經貿關系穩定、和諧發展。
18日,中國光伏產業通過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發表聲明表示,雖然美國商務部在裁決中接受了中國企業提交的部分抗辯材料,但該裁決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中國光伏產業的生產及對美出口情況,是不公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