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晶光電 600537 電子行業
研究機構:申銀萬國證券 分析師:齊琦 撰寫日期:2012-04-18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行業競爭激烈,價格不斷下滑,公司業績低于預期,給與“中性”評級。公司是A股組件的龍頭企業,盡管規模較大,成本控制能力強,但是行業競爭激烈,價格屢創新低,盈利能力受到影響,行業尚處底部,公司投資機會仍需等待。我們預計12-14年公司EPS分別為0.20元、0.28元和0.54元,目前股價(16.18元)對應PE分別為81.3倍,57.4倍和29.9倍,給與“中性”評級。
公司業績低于預期的原因:組件價格下跌、硅料長協價格偏高與存貨跌價損失。公司2011年實現收入40.71億元,同比增長14.71%,銷售組件450.80MW,同比增長49.6%,凈利潤1.06億元,同比下降85.8%,EPS為0.22元。1、組件價格下跌:組件價格從2011年初的13元/瓦跌至年底的6.4元/瓦,價格下跌了50%;2、硅料長協價格偏高:公司與REC簽訂了硅料長單,價格在10年年底鎖定,在35美元/公斤左右,而到去年下半年,硅料價格大幅下跌,最低達到25美元/公斤,而公司不能隨時調整硅料價格,導致成本偏高;3、存貨跌價損失:組件價格和硅料的價格下跌超出預期,公司存貨跌價造成的損失達到1.05億元。
競爭優勢:公司規模大,國內市場先發,銀漿自給,硅料協議價格調低,1、規模較大:公司已經具備500MW垂直一體化單晶硅組件產能,360垂直一體化多晶硅組件產能也將投產,在A股中規模大;2、國內市場先發:2011年,公司國內的銷售額占比38%,比2010年7%大幅增長。由于國內市場2012年有望繼續翻倍,公司的出貨量得到一定保證;3、銀漿自給:控股子公司常州億晶太陽能漿料的生產線已經進入批量生產階段,2011年收入達到1.56億,由于銀漿在成本中占比較大,并且由于國外壟斷而價格高企,公司自給可以降低生產成本;4、硅料采購價格低:公司仍從REC協議采購硅料,并且價格一月一訂,低于市場價格。
未來看點:洗牌已經開始,公司可以成為剩存者,我們認為行業供嚴重過于求的局面并沒有真正轉變。2012年,傳統市場德國和意大利紛紛下調補貼,但是由于扔給搶裝留下了時間,德國和意大利市場今年仍有保證,并且新興市場如中國、美國和日本崛起,2012年的需求不必過于悲觀。行業真正的問題在于企業數量過多,產能龐大導致的激烈競爭。要走出行業低谷,必須進行行業洗牌,而目前已經開始。國外的企業進入了倒閉潮,國內的中小企業也已經停工,一線大廠都開始整合。公司具備相對競爭優勢,可以成為行業洗牌后的剩存者。
研究機構:申銀萬國證券 分析師:齊琦 撰寫日期:2012-04-18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行業競爭激烈,價格不斷下滑,公司業績低于預期,給與“中性”評級。公司是A股組件的龍頭企業,盡管規模較大,成本控制能力強,但是行業競爭激烈,價格屢創新低,盈利能力受到影響,行業尚處底部,公司投資機會仍需等待。我們預計12-14年公司EPS分別為0.20元、0.28元和0.54元,目前股價(16.18元)對應PE分別為81.3倍,57.4倍和29.9倍,給與“中性”評級。
公司業績低于預期的原因:組件價格下跌、硅料長協價格偏高與存貨跌價損失。公司2011年實現收入40.71億元,同比增長14.71%,銷售組件450.80MW,同比增長49.6%,凈利潤1.06億元,同比下降85.8%,EPS為0.22元。1、組件價格下跌:組件價格從2011年初的13元/瓦跌至年底的6.4元/瓦,價格下跌了50%;2、硅料長協價格偏高:公司與REC簽訂了硅料長單,價格在10年年底鎖定,在35美元/公斤左右,而到去年下半年,硅料價格大幅下跌,最低達到25美元/公斤,而公司不能隨時調整硅料價格,導致成本偏高;3、存貨跌價損失:組件價格和硅料的價格下跌超出預期,公司存貨跌價造成的損失達到1.05億元。
競爭優勢:公司規模大,國內市場先發,銀漿自給,硅料協議價格調低,1、規模較大:公司已經具備500MW垂直一體化單晶硅組件產能,360垂直一體化多晶硅組件產能也將投產,在A股中規模大;2、國內市場先發:2011年,公司國內的銷售額占比38%,比2010年7%大幅增長。由于國內市場2012年有望繼續翻倍,公司的出貨量得到一定保證;3、銀漿自給:控股子公司常州億晶太陽能漿料的生產線已經進入批量生產階段,2011年收入達到1.56億,由于銀漿在成本中占比較大,并且由于國外壟斷而價格高企,公司自給可以降低生產成本;4、硅料采購價格低:公司仍從REC協議采購硅料,并且價格一月一訂,低于市場價格。
未來看點:洗牌已經開始,公司可以成為剩存者,我們認為行業供嚴重過于求的局面并沒有真正轉變。2012年,傳統市場德國和意大利紛紛下調補貼,但是由于扔給搶裝留下了時間,德國和意大利市場今年仍有保證,并且新興市場如中國、美國和日本崛起,2012年的需求不必過于悲觀。行業真正的問題在于企業數量過多,產能龐大導致的激烈競爭。要走出行業低谷,必須進行行業洗牌,而目前已經開始。國外的企業進入了倒閉潮,國內的中小企業也已經停工,一線大廠都開始整合。公司具備相對競爭優勢,可以成為行業洗牌后的剩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