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新能源網&PVMate(記者張松、孫文艷)現場報道,2012年4月14日,由中海陽新能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六屆中國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光熱發電分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行。中海陽新能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新能源商會副會長薛黎明先生致辭,他從國家的戰略政策、戰略規劃以及科研、產業化的進展,未來的趨勢,給大家描繪了一幅非常宏偉的藍圖。尤其是對熱發電,中海陽在熱發電產業的探索,以及戰略的布局做了詳盡說明,以下是世紀新能源網&PVMate現場實錄。

圖:中海陽董事長薛黎明先生致辭
中海陽董事長薛黎明先生稱:經濟往前更好的更快的穩健發展的需求,本次論壇的召開,體現了社會各界對太陽能光熱發電未來發展的高度關注。是進一步推動我國節能減排工作,加快在中國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大舉措。近年來,太陽能作為最有價值的清潔能源被廣泛應用,世界各國紛紛制定和調整相應的法律法規,標準體系,戰略與產業政策,大力推動太陽能產業的發展。
2011年,應該在6月份前后,中國頒布了《產業結構調整目錄》主要針對“十二五”期間的。首次將新能源單獨的歸為一類,其中太陽能熱發電的集熱性作為了整個新能源產業這一類鼓勵的第一條。
國家能源局印發了《中國能源科技“十二五”發展戰略規劃》是我國第一部能源領域的科技發展規劃。這個規劃當中,對光熱發電、光伏發電,它的技術以及電站的建設和研發等等方面都做了比較詳盡的,基本上都落實到項目,以及未來的科研方向的這一部分的規劃和布局。
由此可見,光熱發電作為可以充分利用太陽能發電的一個主力軍,在新能源產業發展過程當中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越來越多的科研機構、院校為推動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不斷的探索。越來越多的實體企業,今天來的很多企業,也為有效推動太陽能光熱發電,商業化的運作模式在不斷的積累經驗和總結。剛才我跟我們的張老師和姚博士交流,很多國內的光熱發電的電站在未來的半年或者一年當中陸陸續續會向著產業化、應用化的方向去發展。經過一年到兩年的試驗回路,以及實驗室的摸索和探索,我想到2012年的下半年,最遲到2013年的上半年,中國的很多上規模的,至少是10兆瓦數量級以上的太陽能光熱電站會逐步逐步應用到我們的實際的,作為一個電源會投入使用。
中海陽新能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專業從事于太陽能發電為主的新能源行業,自2005年成立至今,逐步形成了以大型太陽能電站的系統集成,我們做的主要是系統集成。雖然目前我們的主營收入來自于太陽能光伏電站,但是我們從企業的戰略布局,以及研發拓展的重點領域,我們逐步的側重向了太陽能光熱發電,太陽能光熱這塊我們經過跟科研院所的聯合,包括今天我們的華北電力大學,以及上海東北電力院校,甚至包括一部分的科研院所都在聯合,包括科學院的相關所。
作為專業的太陽能電站服務商,中海陽在穩步發展太陽能光伏電站、系統集成領域,解決今天問題的同時,我們縱深向太陽能光熱發電的科研、攻關領域去拓展。2011年,我們在四川成都雙流設立了子公司,注冊資本超過了總公司。投資建設太陽能聚光熱發電反射鏡系統項目。

論壇現場
各位來賓,近年來,我國對能源的需求快速增長,對節能減排的指標迅速提高。這不僅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壓力,也是新能源產業迅速發展,占比能源產業的比例越來越高的一個巨大的動力。隨著中國對新能源領域相關政策的陸續出臺和不斷完善。太陽能光熱發電必將在未來低碳革命中扮演主要角色,中國的太陽能光熱發電產業必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其實這兩三年以來,從中海陽剛剛開始把我們的技術研發方向朝向光熱發電,我們的媒體朋友們,包括同行一直在問,薛總,你這個中海陽既做光熱發電又做光伏發電,到底哪個更好?其實這個問題回答兩年了,我今天再重復一下。
太陽能光伏發電和光熱發電,一起回答我們的媒體朋友。不存在誰好和誰壞的問題,這是兩條技術路線,都是太陽能利用過程當中,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會成為我們利用的一個大的趨勢。但是因為他們技術的特性,以及它的電的質量的容量,以及諧波和應用的便利性,在未來五到十年來,會逐步逐步的依照自己本能的一些特性,而占領自己應該有的一部分的市場領域和市場份額。太陽能光熱發電在未來的時間段將成為基礎性的供電電源。簡單的說,最終能夠逐步的取代或者說慢慢的占領一部分的火電市場份額的,跟火電聯合循環,跟天然氣聯合循環的,將會是太陽能光熱發電,大型的電站,50兆瓦、100兆瓦,甚至50萬千瓦,100萬千瓦的綜合型的大型的聯合循環電站,應該是太陽能光熱電站。
我們太陽能光伏電站是什么呢?太陽能光伏電站可以稱為絕對數量龐大的,跟電源緊密結合的微網調度調節系統。比如說建筑,比如國家級的大規模的BIPV跟建筑直接結合起來,這樣的電站,這個光熱做不到,但是光伏做得到。可以在全中國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個電站,但是每個電站規模會非常小,這個電源會非常接近,這樣他們傳輸線路,包括我們做到微網智能電網的概念能夠很好的融合起來,這是太陽能光伏電站未來的發展趨勢。所以這兩個不存在誰取代誰的問題,在未來整個市場拓展過程當中,各占自己一部分自己的市場份額。光熱電站將以每個電站的規模來取勝,而光伏電站將以它的絕對數量來取勝,到底最終哪個份額最大,可能 需要實踐和應用過程當中,相互之間的很理性化的互相之間默契的配合。實際上在同一個電源供給系統當中既有光伏也有光熱,這種情況都是存在的。所以我希望媒體朋友們一個是在宣傳過程當中,光伏電站、光熱電站不存在誰取代誰的問題,我們要做的事情是加強宣導和倡導,讓我們的新能源占比,讓我們的太陽能作為能量之母能源之父的占比,在整個的能源供給體系當中,占的比例越來越高,這是我們的一個方向。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實現自我,惠澤社會 ,造福子孫是中海陽的歷史使命。讓太陽能電站遍及全世界,當然這個既包括光伏也包括光熱兩個發電,是中海陽的企業愿景,我相信這也是我們在座的,以及今天沒有到現場的所有的對未來的能源體系有“私欲”的人的共同的期望。
面對新機遇,新的目標,新的任務,我們任重而道遠。在本次論壇上,有來自太陽能光熱發電領域的資深專家、學者與我們分享先進技術理念,優秀的企業代表與我們分享他們的電站、建設、籌劃以及設計的經驗。讓我們一起探索太陽能光熱發電在中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模式和發展目標。了解各屆專家的理論指引,總結各方面的發展經驗,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的太陽能光熱發電,必將能夠很好的順應低碳經濟和低碳發展的客觀要求。努力站在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制高點上,掌握產業低碳發展的主動和優勢,經過不懈的努力,使太陽能光熱發電,真正成為中國節能減排的主力軍。
最后,預祝本次論壇取得豐碩成果,圓滿成功,祝在座的每一位工作順利,身體健康,大吉大利,謝謝大家!

圖:中海陽董事長薛黎明先生致辭
2011年,應該在6月份前后,中國頒布了《產業結構調整目錄》主要針對“十二五”期間的。首次將新能源單獨的歸為一類,其中太陽能熱發電的集熱性作為了整個新能源產業這一類鼓勵的第一條。
國家能源局印發了《中國能源科技“十二五”發展戰略規劃》是我國第一部能源領域的科技發展規劃。這個規劃當中,對光熱發電、光伏發電,它的技術以及電站的建設和研發等等方面都做了比較詳盡的,基本上都落實到項目,以及未來的科研方向的這一部分的規劃和布局。
由此可見,光熱發電作為可以充分利用太陽能發電的一個主力軍,在新能源產業發展過程當中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越來越多的科研機構、院校為推動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不斷的探索。越來越多的實體企業,今天來的很多企業,也為有效推動太陽能光熱發電,商業化的運作模式在不斷的積累經驗和總結。剛才我跟我們的張老師和姚博士交流,很多國內的光熱發電的電站在未來的半年或者一年當中陸陸續續會向著產業化、應用化的方向去發展。經過一年到兩年的試驗回路,以及實驗室的摸索和探索,我想到2012年的下半年,最遲到2013年的上半年,中國的很多上規模的,至少是10兆瓦數量級以上的太陽能光熱電站會逐步逐步應用到我們的實際的,作為一個電源會投入使用。
中海陽新能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專業從事于太陽能發電為主的新能源行業,自2005年成立至今,逐步形成了以大型太陽能電站的系統集成,我們做的主要是系統集成。雖然目前我們的主營收入來自于太陽能光伏電站,但是我們從企業的戰略布局,以及研發拓展的重點領域,我們逐步的側重向了太陽能光熱發電,太陽能光熱這塊我們經過跟科研院所的聯合,包括今天我們的華北電力大學,以及上海東北電力院校,甚至包括一部分的科研院所都在聯合,包括科學院的相關所。
作為專業的太陽能電站服務商,中海陽在穩步發展太陽能光伏電站、系統集成領域,解決今天問題的同時,我們縱深向太陽能光熱發電的科研、攻關領域去拓展。2011年,我們在四川成都雙流設立了子公司,注冊資本超過了總公司。投資建設太陽能聚光熱發電反射鏡系統項目。

論壇現場
太陽能光伏發電和光熱發電,一起回答我們的媒體朋友。不存在誰好和誰壞的問題,這是兩條技術路線,都是太陽能利用過程當中,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會成為我們利用的一個大的趨勢。但是因為他們技術的特性,以及它的電的質量的容量,以及諧波和應用的便利性,在未來五到十年來,會逐步逐步的依照自己本能的一些特性,而占領自己應該有的一部分的市場領域和市場份額。太陽能光熱發電在未來的時間段將成為基礎性的供電電源。簡單的說,最終能夠逐步的取代或者說慢慢的占領一部分的火電市場份額的,跟火電聯合循環,跟天然氣聯合循環的,將會是太陽能光熱發電,大型的電站,50兆瓦、100兆瓦,甚至50萬千瓦,100萬千瓦的綜合型的大型的聯合循環電站,應該是太陽能光熱電站。
我們太陽能光伏電站是什么呢?太陽能光伏電站可以稱為絕對數量龐大的,跟電源緊密結合的微網調度調節系統。比如說建筑,比如國家級的大規模的BIPV跟建筑直接結合起來,這樣的電站,這個光熱做不到,但是光伏做得到。可以在全中國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個電站,但是每個電站規模會非常小,這個電源會非常接近,這樣他們傳輸線路,包括我們做到微網智能電網的概念能夠很好的融合起來,這是太陽能光伏電站未來的發展趨勢。所以這兩個不存在誰取代誰的問題,在未來整個市場拓展過程當中,各占自己一部分自己的市場份額。光熱電站將以每個電站的規模來取勝,而光伏電站將以它的絕對數量來取勝,到底最終哪個份額最大,可能 需要實踐和應用過程當中,相互之間的很理性化的互相之間默契的配合。實際上在同一個電源供給系統當中既有光伏也有光熱,這種情況都是存在的。所以我希望媒體朋友們一個是在宣傳過程當中,光伏電站、光熱電站不存在誰取代誰的問題,我們要做的事情是加強宣導和倡導,讓我們的新能源占比,讓我們的太陽能作為能量之母能源之父的占比,在整個的能源供給體系當中,占的比例越來越高,這是我們的一個方向。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實現自我,惠澤社會 ,造福子孫是中海陽的歷史使命。讓太陽能電站遍及全世界,當然這個既包括光伏也包括光熱兩個發電,是中海陽的企業愿景,我相信這也是我們在座的,以及今天沒有到現場的所有的對未來的能源體系有“私欲”的人的共同的期望。
面對新機遇,新的目標,新的任務,我們任重而道遠。在本次論壇上,有來自太陽能光熱發電領域的資深專家、學者與我們分享先進技術理念,優秀的企業代表與我們分享他們的電站、建設、籌劃以及設計的經驗。讓我們一起探索太陽能光熱發電在中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模式和發展目標。了解各屆專家的理論指引,總結各方面的發展經驗,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的太陽能光熱發電,必將能夠很好的順應低碳經濟和低碳發展的客觀要求。努力站在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制高點上,掌握產業低碳發展的主動和優勢,經過不懈的努力,使太陽能光熱發電,真正成為中國節能減排的主力軍。
最后,預祝本次論壇取得豐碩成果,圓滿成功,祝在座的每一位工作順利,身體健康,大吉大利,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