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换脸,又黄又大又爽a片三年片,毛茸茸的撤尿,麻豆短视频传媒

世紀新能源網-新能源行業媒體領跑者,聚焦光伏、儲能、風電、氫能行業。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

安陽“十二五”期間將重點發展光伏產業

   2012-02-21 38680
核心提示:  近日,河南省安陽市政府辦公室發布了《關于印發十二五工業結構調整規劃》的通知,通知顯示,此次工業結構調整將依托中國光伏產業示

  近日,河南省安陽市政府辦公室發布了《關于印發“十二五”工業結構調整規劃》的通知,通知顯示,此次工業結構調整將依托“中國光伏產業示范基地”和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國際太陽能技術促進轉讓中心(安陽)光伏產業化與技術研發基地,重點發展光伏產業,計劃到2015年建成千億級新能源產業基地,打造國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新能源谷。

安陽市“十二五”工業結構調整規劃

  安陽市是河南省傳統老工業基地,鋼鐵、有色、煤化工、裝備制造、建材、食品、紡織、新能源等行業在全省經濟結構中居于重要地位。改革開放以來,我市工業經濟雖然總體保持了快速發展的態勢,但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已刻不容緩。為加快我市工業結構調整步伐,優化產業結構,保持我市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現制訂安陽市“十二五”工業結構調整規劃。

  一、我市工業結構基本現狀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積極推進工業強市戰略,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優布局、調結構、促轉型,著力解決制約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工業經濟呈現出了又好又快的發展態勢。2010年限額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6482億元,增長197%;主營業務收入、利潤分別實現24173億元、1828億元,分別增長2717%、3402%。

  (一)區域性特色產業空間布局不斷加快。近年來,在各級政府的積極引導和推動下,我市產業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現已基本形成了中心城區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生物醫藥、針織服裝;林州以裝備制造、有色、汽車零部件;安陽縣以鋼鐵、煤化工、冶金輔料、建材;湯陰以食品精深加工、醫藥;滑縣以農副產品加工、服裝、電子元器件;內黃以陶瓷、農副產品深加工為主的空間布局。區域特色化、差別化發展的空間布局結構初步形成。

  (二)主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步伐加快。一是鋼鐵企業,積極推進戰略重組,以重點鋼鐵企業為龍頭,以產權為紐帶,以生產工藝配套為基礎,按照市場化模式運作,通過互相參股等方式進行戰略重組,形成了以安鋼、永興為主的2大鋼鐵企業集團。推進我市地方鋼鐵工業向裝備大型化,生產集約化,工藝先進化,環保清潔化,資源綜合利用化的方向發展,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轉變增長方式,積極拉長產品鏈條,實現粗鋼生產向鋼材的全部轉化;二是加快裝備工藝改造提升步伐,組建了以鑫盛機床為龍頭,13家企業協作緊密型的聯合體(安陽裝備制造集團),提升了我市裝備制造業成套設備的研發和市場競爭力。三是建材行業,遵循控制總量、調整結構、提高質量、保護環境的原則,鞏固提升安林兩路綜合治理成果,依托安陽西部山區石灰石資源豐富的原料優勢,支持湖波、海皇在水冶鎮西紅羅山建設大型熟料基地,加快新型干法旋窯生產線和大型水泥粉磨站等項目建設進度,全力推進我市水泥行業優化升級。四是汽車零部件,順應當前系統化、集成化、模塊化生產和供貨的發展潮流和趨勢,按照節能、環保、安全的原則,加速沿線汽車鑄造企業向陵陽、姚村工業園集聚,在陵陽、姚村形成國內規模較大的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

  (三)新興戰略產業發展勢頭強勁。近年來,在各級政府有力推進下,堅持自主創新與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的原則,努力構建新興戰略產業,我市在太陽能利用領域取得了歷史性突破。以林州中升多晶硅、新能光伏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安彩高科光伏玻璃、歐美亞電池單晶和硅片、鳳凰光伏電池組件等一批能源項目順利達產為標志,我市新能源產業呈現出發展起點高、后勁足、競爭力強的發展特點,為我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將發揮重要的支撐和帶動作用。

  (四)目前我市工業結構存在的突出問題。一是資源原材料加工業比重較高。鑄造、鋼鐵、有色、建材、冶金輔料等行業經濟總量占全市限上企業經濟總量的60%—70%,并且多年來持續這樣狀態。二是戰略資源支撐非常脆弱。目前我市鋼鐵、有色、鑄造、冶金輔料用礦95%以上依賴外購,但目前我市對外采購的體系尚未建立,國內外礦產價格波動對我市工業影響較大。原煤產量難以支撐我市工業經濟發展的需要,目前我市原煤生產能力350萬噸左右,我市實際需求量高達2370萬噸,并且用于冶金機焦的比重較低。三是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目前我市鋼鐵、有色、紡織、食品等行業呈現出“一前一低”,即:處于加工鏈的前端和價值鏈的低端。如鋼鐵行業,主要為煉鐵、煉鋼和普通鋼材加工,附加值高的冷軋板、彩涂板、鍍鋅板等精深加工產品尚屬空白。四是融資能力弱。近年來,盡管各級政府千方百計為企業融資提供協調服務,由于我市產業現狀受國家宏觀調控和產業政策影響面較大,金融機構放貸約束性條件較多,實施起來較為困難。

  二、“十二五”工業結構調整的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

  (一)總體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根據國家、省出臺的“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支持的方向和重點,以調高調優調強為取向,以優化結構、提檔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依托安陽新區、產業集聚區和專業園區,著力實施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倍增計劃,做強鋼鐵、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煤化工、食品、紡織等優勢產業,培育發展新材料、電子信息、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先導產業,從根本上解決制約我市工業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努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經濟增長方式根本轉變。

  (二)發展目標。到“十二五”末,冶金建材、煤化工、裝備制造、食品、紡織等5大傳統產業占限額以上工業比重由目前83%調整到60%—70%,戰略新興產業占限額以上工業比重由目前不足10%提高到30%以上,初步形成以新興戰略產業為牽引、以主導產業為支撐、以傳統產業為補充的經濟格局,工業經濟結構更加合理。

  三、重點任務

  (一)突出做大做強冶金建材行業

鋼鐵行業。堅持以控制總量、調整結構、優化布局為重點,以打造千億級精品鋼基地為目標,按照發展上游、做強中游、拓展下游的基本思路,重點推進中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轉型升級。支持安鋼加快年產120萬噸冷軋薄板和25萬噸冷軋硅鋼項目建設,積極發展中高檔汽車用板、家電用板、高檔建材板等高附加值品種,搶占中西部區域性家電、汽車、輕工機械等高端用鋼市場。推進沙鋼永興、亞新、新普、華誠等企業大力發展優質線棒材產品,做精做專做強抗震鋼、高強度螺紋鋼、不銹鋼、彈簧鋼、軸承鋼等產品,為省內和周邊地區的機床、鍛造、礦山、汽車、食品、紡織等裝備制造企業配套,形成中西部區域競爭優勢。加快鳳寶年產200萬噸高端油井管項目建設,擴大高附加值油井管、鍋爐管、結構管、高壓氣瓶管等品種規模,建設中部地區優勢突出的管材基地。到2015年力爭全市鋼鐵產業總規模達到全省的三分之二,銷售收入達到1500億元。

  有色行業。圍繞做強鉛、鋁、銅三大有色板塊,推動原材料冶煉向高性能復合材料升級,實現有色原材料加工向高端電子元器件制造延伸,打造百億級有色產業集群。重點加快三豐銅業高精度超薄銅板帶、高導電子引線框架材料、電子接插件等升級項目建設進度,分別形成10萬噸、1萬噸、2萬噸的規模。推進林豐鋁電高性能復合鋁材綜合深加工項目建設,形成35萬噸高性能鋁鎂復合材料、20萬噸高性能特種型材的生產規模。推進岷山公司富氧底吹和液態無焦煉鉛工藝改造,形成30萬噸鉛鈣、鉛銻合金極板。到2015年,我市有色三大板塊銷售收入達到400億元以上,建成全國重要的再生鉛回收利用基地。

  建材行業。重點圍繞建設千萬噸級新型熟料基地,加快湖波、中聯和林電日產4500噸新型干法生產線及配套余熱回收發電項目建設,整合下游粉磨企業,淘汰年產100萬噸以下獨立粉磨站,建立規范的集原料采選、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產業發展體系,從根本上推進水泥行業轉型升級。圍繞打造中原瓷都,在高起點規劃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高端產品比重,構筑多規格、高端化、系列化產品體系,打造中部地區最具競爭優勢的百億級陶瓷產業集群。到2015年,建材行業銷售收入達到350億元。

  (二)重點發展新能源產業。依托“中國光伏產業示范基地”和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國際太陽能技術促進轉讓中心(安陽)光伏產業化與技術研發基地建設,重點發展光伏產業,積極培育生物能源等其它新能源產業。到2015年,建成千億級新能源產業基地,打造國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新能源谷。

  以“高新區光伏產業園區”、“林州市光伏產業園區”、“滑縣光伏產業園區”等三大光伏產業園區為支撐,依托河南新能光伏、安彩高科、林州中升、鳳凰光伏、歐美亞等龍頭企業,重點打造薄膜電池和晶硅電池兩大產業鏈。鼓勵新能光伏在發展非晶硅薄膜和晶硅太陽能電池制造的基礎上,向光伏裝備制造、光伏建筑、光伏并網電站等產業延伸,引領高端光伏產業發展。加快歐美亞年產500MW單晶、多晶硅切片項目建設,建成硅切片生產基地。支持安彩高科發展超白太陽能光伏玻璃、TCO玻璃,加快年產250MWP非晶硅薄膜電池生產線項目建設,打造專業化光伏玻璃生產基地。支持林州中升改造提升年產3300噸多晶硅生產工藝,盡快形成年產11萬噸多晶硅的規模。支持鳳凰光伏加快年產1800噸多晶硅鑄錠、7500萬片硅切片和50萬套電池組件等項目建設,力爭用3—5年的時間,達到年產多晶硅切片35000萬片的規模,建成國內規模最大的多晶硅鑄錠、切片生產基地。

  (三)全面提升裝備制造業水平。圍繞做強做大專用汽車、數控機床、數控鍛造設備、大型煤炭綜采設備、輕工環保機械等成套設備,形成六大產業園區,打造千億級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到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

  1打造整車及關鍵部件總成產業園區。在鞏固提升現有關鍵零部件生產的基礎上,積極承接國內外汽車產業轉移,推進汽車零部件加工向整車制造跨越。加快河南紅旗渠汽車公司與一汽集團、中聯新銳實業、長春華騰集團戰略合作,利用一汽四平公司行業準入和產品優勢,規劃建設年產15萬輛專用汽車和60萬噸精密鑄件園區,重點加快年產2萬輛專用汽車項目建設進度,盡快形成生產能力。積極推進汽車零部件行業整合重組,建立以林州姚村為中心的產業集群,形成節油器、車橋、轎車輪轂軸承單元、差速器、減速器等5大總成品系,全面推進汽車及零部件行業戰略轉型。

  2打造數控機床制造產業園區。重點發展大型、精密、高速數控機床和數控系統。支持鑫盛機床利用自主開發的數控技術,加快產品研發和生產基地建設;支持二機床公司加快大型數控立式車銑鉆磨復合加工中心建設;加大對周邊地區機床企業的整合重組,擴大中高檔、多規格數控機床及加工中心的生產規模。經過5年的改造提升,使大型精密數控機床產能達到1500臺,數控化率由目前的35%提升到70%,力爭躋身國內同行業前3強。

  3打造鍛壓設備制造產業園區。充分發揮技術優勢,推進普通模鍛件和自由鍛件向高效、節能、精密模鍛成套設備和大型自由鍛成套設備升級。支持安陽鍛壓公司加大技術研發和項目建設進度,開發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大型數控全液壓模鍛錘、大型數控鍛造液壓機、大噸位鍛造操作機、大型數控輾環機等優勢產品。到2015年,形成高精大型鍛造成套設備500余臺、精密自由鍛件和精密模鍛件30000噸,打造國內最具競爭力的鍛造設備生產基地。

  4打造煤礦機械成套設備及部件制造園區。以提升系統集成、核心主機設備和關鍵輔機研發能力為重點,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勢產品。依托林州重機加快采煤液壓支架、刮板機、采煤機、掘進機等大型主機設備制造,形成國內最大的“三機一架”大型煤礦綜采設備生產基地。提高煤礦電機的技術含量,擴大中型防爆電機的生產能力。同時,加快輸送、托輥等零部件企業配套生產體系建設。經過五年努力,力爭采煤液壓支架、刮板機、采煤機、掘進機產品市場占有率平均達到40%以上,處于國內領先位置。

  5打造輕工機械制造園區。以安陽輕機公司為重點,加大與中建材的深度合作,積極推動造紙、建材等部件生產向成套設備升級,加快大型木漿造紙、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和研磨設備項目建設,形成國內較大的輕工設備制造基地。支持艾爾旺公司加快城市污泥厭氧消化預處理、生活垃圾厭氧消化預處理設備等項目建設,著力打造全省環保設備制造龍頭企業。

  6打造鐵路養護器材及輔助配件制造園區。支持北方鐵路器材、安振等企業提高技術水平,發展用于高速鐵路、城市輕軌、大型成套裝備等結構整體化、輕量化、高韌高強的鐵路養護機械和精密鑄造產品。依托安振、申達、利達等企業,快速擴大高速鐵路部件、養護機具、軌距擋板、彈條鋼及鋼軌夾板、軌距擋板、道岔墊板等產品規模,形成國內優勢突出的鐵路器材加工基地。

  (四)擴大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規模。積極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促進電子信息產業整體做大、局部做強。重點發展平板顯示、光存儲、光盤裝備制造、節能照明、電器元件、通訊產品、軟件和物聯網服務等產業。支持安彩高科研發LED芯片制造、OLED平板顯示器,推進產品升級和產業轉型。加快凱瑞數碼光盤生產和光存儲技術研發,盡快完成高倍速、大容量藍光光盤和可錄類光盤配套裝備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建設,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盤生產基地。積極推進林州重機虹膜識別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適應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和智能終端研發及產業化“三網融合”發展的趨勢,重點推進現代物流平臺建設,完成河南物流信息系統平臺構架總體工程建設;支持緯地信息、貝瑞恩軟件等公司加快“數字城市”資源信息、網絡辦公租賃等公共服務平臺軟件的開發應用。同時,加快安彩電子信息產業園、安陽新區電子城和滑縣電子園區規劃建設。

  (五)進一步拉長煤化工產業鏈條。加快推進煤化工行業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轉型升級,打造百億級煤化工產業集群。推進焦化企業整合重組。由目前的6家企業組建一家大型集團,實現焦爐煤氣和煤焦油最大化利用,建設高水平、大規模的焦爐煤氣和煤焦油深加工項目,避免低水平、小規模重復建設。加快工藝裝備改造提升。對新建煉焦項目,焦爐均采用55米以上節能大型搗固焦爐,同步配套干熄焦工藝。對正在運行的裝備,加快搗固焦和干熄焦工藝改造,加大頂裝焦爐和濕法熄焦等高耗能裝備的退出力度,進一步拓展煉焦用煤品種,推進節能化、清潔化生產。加快推進高端化產品項目建設。推進順成集團以煤焦油、焦爐煤氣為原料,深加工制焦油、瀝青、碳纖維、航空航天、高分子工程塑料、合成甲醇、乙二醇等基礎材料;推進鑫磊公司以煤焦油為原料,深加工制蒽油、洗油、粗酚、喹啉,蒽油加氫制潔凈燃料油、改質瀝青。推進安化集團加快原料路線改造、煤氣化、甲醇合成等深加工項目建設,推進煤化工行業戰略升級。到2015年形成1200萬噸焦炭、100萬噸煤焦油深加工、30億立方米焦爐煤氣深加工能力,實現銷售收入達到500億元。

  (六)打造食品行業知名品牌。重點提升肉類屠宰加工、糧油精深加工、焙烤食品和酒類四大領域精深加工水平,形成區域性品牌產品;同時積極培育軟飲料、保健食品、專用食品和乳制品等成長性較好的行業,形成國內外終端消費類知名品牌,打造百億級食品產業集群,到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400億元。

  1肉類屠宰深加工行業。加快綠色畜禽養殖加工基地建設,積極推進產品精深加工和副產品綜合利用,提高產業集中度。依托滑縣道口燒雞、老廟牛肉等傳統老字號的品牌優勢,積極走出去,提高市場輻射力和競爭力;支持湯陰眾品、永達、諾金等企業,發展冷鮮肉、速凍小包裝等生肉食品,開發具有地方傳統特色的鹵、烤、熏、醬和西式火腿等風味肉制品,擴大低溫熟肉制品的生產規模;同時,搞好副產品綜合利用,完善市場網絡和運輸冷鏈建設,加快湯陰肉制品生產基地建設。

  2糧油精深加工行業。推進糧油加工基地建設步伐,提升糧油精深加工的集約化水平。鼓勵銀江、辛安、今麥郎、益海嘉里等面粉企業與小麥主產地糧食儲備企業建立戰略聯盟,實現糧食加工多樣化、系列化、專用化。支持吉三多北京科技公司建設藥食同源、系列功能性油脂、珍稀品種油脂等高檔專用系列產品生產基地項目。依托星河油脂等企業,重點發展高級烹調油、煎炸油、色拉油、調和油等專用油脂和精制油,向規模化、品牌化、自動化方向發展,引領我市油脂行業轉型升級。

  3焙烤食品行業。以市場為導向,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以中高檔餅干、掛面、月餅為主導產品,積極開發營養、健康和時尚食品。支持健豐食品等企業擴大規模,完善產品結構,同時鼓勵企業積極與國內外知名企業進行戰略合作,加快國家級烘焙技術研發中心和烘焙食品核心基地建設。支持旺旺集團在擴大米餅、米果、鮮貝等產品規模的基礎上,向飲料、乳品等領域拓展。

  4酒類制造行業。重點支持豫豐酒業、林州酒精釀造公司等企業,擴大生產規模,調整產品結構,從普通酒向優質酒轉變,高度酒向低度酒轉變,蒸餾酒向釀造酒轉變,糧食酒向水果酒轉變,積極開發保健功能性酒;同時,鼓勵企業實行跨地區、跨行業的兼并及資產重組,提高酒類產品生產集中度。重點支持內黃金星、林州紅旗渠、滑縣藍宇、湯陰奧克等啤酒企業規模化發展,在穩定區域市場的同時,積極尋求對外戰略合作,加快高新技術推廣應用,擴大高端啤酒的生產規模。

  (七)推進紡織行業集聚集群發展。加快企業技術更新改造,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促進產業集群鏈式發展,著力打造百億級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到2015年力爭實現銷售收入250億元,推進紡織行業戰略升級。

  1棉紡織行業。重點加快普梳向精梳升級,推進棉紗向高檔布料和服裝發展,全面提升紡織行業水平。鼓勵采用緊密紡紗機、粗細絡聯合機、噴氣紡、渦流紡紗機等高效節能設備,提高“三無一精”(無卷、無接頭、無梭和精梳)的比重。以柏莊以基地,尋求與國內外知名的紡織企業的戰略合作,形成精紡、高檔面料、高檔服裝、染整于一體的產業鏈。

  2針織服裝行業。圍繞打造“中國針織服裝名城”,發揮安陽針織內衣產業優勢,加快紡織產業集群發展。推進產品由目前的以中低檔為主向中高檔升級;以針織童裝、內衣為主,向成人服裝及原料、面輔料、機配件、染化料延伸。重點以滑縣牛仔服裝城為依托,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形成中部地區牛仔生產和貿易集散地。

  3印染行業。重點開發散纖維染色、紗線染色產品,積極推廣涂料染色、數碼印花、轉移印花等產品,重視研究各類生態及環保技術標準、規范,加大生態紡織品開發力度。支持紫薇花紡織、華港制衣等骨干企業,應用高效低耗環保的涂料印染、轉移印花、氣流染色、生物酶處理、冷軋堆、松式節能烘干等新工藝和電子測配色、自動配料供料、數字在線監測技術,開展廢水廢氣余熱回收、中水回用和廢水深度處理,強化節能減排措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重點抓好鳳竹集團紡織產業基地項目的引進和建設,提高我市印染行業整體水平。

  (八)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揮我市汽車零部件產業優勢,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在高新區和林州市建設新能源汽車研發中心、汽車配件檢測中心,重點突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和電子控制領域核心技術,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支持林州順豐、安陽成翔電器、河南龍鼎鑄業、河南紅日等企業,重點研發生產小型電動汽車(旅游觀光電力車、執法專用電力車)、電動汽車配件及總成、高性能環保聚合物鋰電池及其電池正極、負極材料等產品。加強電動汽車應用配套設施建設,加快發展標準化充電站等公共基礎設施,廢舊電池回收處置和循環利用系統,完善新能源汽車配套服務體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制定配套扶持政策。建立工業結構調整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對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的統籌協調,研究制訂年度目標,協調解決重大事項,推進落實重大項目,組織開展督查考核,確保關鍵措施落實和目標任務完成。統籌安排使市級相關專項引導資金,加大對產業技術創新、品牌創建、“兩化融合”、節能減排等重點項目的支持力度。

  (二)培育升級載體,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加快安陽新區和安西循環經濟試驗區規劃建設,重點依托安西循環經濟試驗區、9大產業集聚區和專業園區建設,打造一批主業突出、產業鏈協作配套完善、龍頭企業支撐力大、核心競爭力強的產業集聚區和專業園區,逐步形成空間布局清晰、資源集約利用,產業集聚發展的產業轉型升級格局。

  (三)強化項目建設,發揮投資支撐帶動作用。圍繞產業集聚區發展,積極謀劃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大、帶動作用強,能促進結構優化升級的重大項目。根據國家、省確定的產業振興、技術創新、技術改造、信息化建設等方面支持重點,篩選一批重大項目,爭取國家、省政策和資金支持。市縣兩級在財稅政策、貸款融資、交通運輸、電力保障等方面對項目建設給予重點支持,積極落實項目建設條件,確保按期開工建設,盡快投產見效。

  (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進企業戰略合作。抓住東部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歷史機遇,整合全市優質資源,找準“結合點”,吸引世界500強和國內行業龍頭企業,重組我市冶金建材、煤化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食品和紡織企業,通過引進先進工藝和管理技術,推動骨干企業做大做強。加強與央企的戰略合作,鼓勵國內外知名大企業集團在我市建立生產基地,并逐步設立研發中心和區域總部。同時,支持引導市內骨干企業進一步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提高核心競爭力,發展成為國內同行業龍頭骨干企業。

  (五)推進企業自主創新,提升核心競爭能力。重點依托骨干企業和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聯合攻關,集中資源,集中力量,攻克一批核心前沿技術,促進產業技術上臺階、產品創品牌、規模增效益。支持行業研發平臺建設,對新認定的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實施獎勵,并在新興產業領域重點培育發展一批技術服務、技術成果轉化平臺。

  (六)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把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抓手和突破口,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進一步完善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杜絕新上“兩高一資”項目,推動大型鋼鐵、煤化工、水泥等企業提高二次能源利用率,逐步形成多條循環產業鏈,緩解環境和資源對我市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推進經濟和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布拖县| 西乡县| 炎陵县| 铁力市| 贺兰县| 仙桃市| 阿荣旗| 临沧市| 阿巴嘎旗| 高台县| 古丈县| 崇信县| 麻阳| 东阳市| 汉阴县| 荣昌县| 延津县| 新蔡县| 衡东县| 武乡县| 延边| 葫芦岛市| 全椒县| 收藏| 平原县| 承德市| 昔阳县| 贵定县| 萝北县| 确山县| 台南市| 桐城市| 平凉市| 平顺县| 民县| 阜新市| 平潭县| 阿图什市| 元阳县| 岐山县| 饶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