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 Solar的臨時首席執行官邁克爾-埃亨(Michael Ahearn)曾表示,目前的光伏市場是“結構性失衡。”近日,他告訴投資者們,公司現在必須把重點從一直服務的傳統補貼市場轉移到公用事業規模的項目。
他表示,光伏市場面臨的難點:多晶硅原料供應沒有有效的限制,晶硅電池和組件的生產沒有進入門檻。只要有資本投入,補貼不封頂,產能就會增加,從而導致價格下降。今年的市場變化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因此,First Solar正在改變其戰略。它曾面臨著一個艱難的選擇:繼續爭奪傳統的光伏市場——完全依靠政府補貼驅動但最終難以可持續發展?還是開拓新市場——積極地通過技術降低成本為新市場提供未享受補貼的太陽能電力?顯然,它選擇了后者。
埃亨是這樣解釋公司的選擇的:目前的每一個主要光伏市場已經從根本上變得不可持續。例如西班牙,捷克和法國各自都推出了光伏補貼政策,補貼讓技術不斷進步,同時也就意味著政府不得不消減補貼。結果,這些市場都進入了“倒V字型”光伏需求曲線——安裝量迅速上升然后迅速下降。意大利明年可能也會經歷這種情況。
在投資者就公司的激進戰略進行討論的會議上,埃亨說:“我們必須要認識到,這種公開的、透明的、不限制的市場不可能永遠依靠政策存活下去,尤其在市場供應過剩而且沒有進入限制的情況下。政策制定者將吸取以往的教訓,不可能重蹈覆轍。”
提高效率是關鍵
埃亨認為,First Solar未來要想蓬勃發展,必須取得快速增長,通過碲化鎘技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平衡系統成本、簡化運營。他希望到2014年底,公司的光伏產品在能源市場真正擁有競爭力,而不再需要補貼。
他同時承認,這樣一個根本性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2012年,First Solar的業務仍然靠補貼驅動的市場。公司業務大多涉及加利福尼亞州的大型項目,但是這些項目多是2008年開始的。盡管目前的規劃安裝量很大,但是一旦目前這一批項目完成后,公司短期內業務量將后受到很大影響。
目前,公司的三年期計劃還沒有結束,但是遠期的目標是到2015年,太陽能電力和化石能源相比將會有充分的競爭力,電力平準化成本在0.1美元/千瓦時到0.14美元/千瓦時。這將是一個巨大的改變,碲化鎘組件的平均效率到2015年必須從目前的12.7%提高到14.5%—15%。平衡系統的成本也必須從目前的0.87美元/瓦下降到0.75美元/瓦以下。如果Firs Solar的新戰略要想取得成功,消減成本是公司必須要清除的三大障礙之一。“除非我們的不需要補貼就可盈利的目標實現了,不然就沒法開發一些大型發電項目。”另外一個挑戰就是電網連接的問題。
CIGS技術擱置
First Solar簡化運營的戰略調整的另一個犧牲品就是其用于屋頂的銅銦鎵硒(CIGS)光伏技術研究的擱置。公司表示,“First Solar將重新調整位于加州圣克拉拉的研發中心,將重點發展更先進的碲化鎘(CdTe)光伏技術。”這一計劃將減少60個工作職位。計劃一宣布,股價下跌了20%。
目前看來,First Solar關注的焦點不是安撫市場。埃亨和他的團隊正緊盯著技術和有助于把自己轉變成主流電力供應商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