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夏普公司開發的由3層太陽能電池堆疊而成的化合物接合型太陽能電池實現了世界最高的轉換效率。通過降低連接各個太陽能電池層所需的接合部位的電阻,提高了最大輸出功率,從而提高了轉換效率。日本官方研究機構獨立行政法人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確認的測定結果為36.9%(面積為1平方米),刷新了實驗室水平的非聚光時最高轉換效率紀錄。
該成果是作為獨立行政法人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革新性太陽光發電技術研究開發”的一環進行的開發。化合物太陽能電池是一種具有光吸收層的太陽能電池,光吸收層以由銦及鎵等2種以上元素構成的化合物為材料制成,已應用在了人工衛星上。夏普從2000年起開始研究通過堆疊3層光吸收層以提高效率的“化合物3接合型”太陽能電池。
2009年,該公司開發出了以硅作為支撐基板,在底層置入銦、鎵、砷元素,高效率地在中間層堆疊鎵、砷元素層,在上層堆疊銦、鎵、磷元素層的獨家技術,從而將轉換效率提高到了35.8%。這次又在降低串聯連接各個層的接合部分的電阻方面取得了新成功。由此提高了最大輸出功率,實現了36.9%的轉換效率。
夏普稱,將來有可能將極薄的太陽能電池層打印在膠片上,從而實現輕量、易彎曲的太陽能電池。化合物3接合型太陽能電池的研究是在宇宙太陽能電池的高效率化及輕量化等目的下進行的,此前曾配備到2004年發射的小型科學衛星“黎明(Reimei)”號、2009年的溫室氣體觀測技術衛星“伊吹(Ibuki)”號上。夏普將充分利用此次的開發成果,力爭使這項技術在宇宙、飛行體以及車輛等用途上實現實用化.
該成果是作為獨立行政法人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革新性太陽光發電技術研究開發”的一環進行的開發。化合物太陽能電池是一種具有光吸收層的太陽能電池,光吸收層以由銦及鎵等2種以上元素構成的化合物為材料制成,已應用在了人工衛星上。夏普從2000年起開始研究通過堆疊3層光吸收層以提高效率的“化合物3接合型”太陽能電池。
2009年,該公司開發出了以硅作為支撐基板,在底層置入銦、鎵、砷元素,高效率地在中間層堆疊鎵、砷元素層,在上層堆疊銦、鎵、磷元素層的獨家技術,從而將轉換效率提高到了35.8%。這次又在降低串聯連接各個層的接合部分的電阻方面取得了新成功。由此提高了最大輸出功率,實現了36.9%的轉換效率。
夏普稱,將來有可能將極薄的太陽能電池層打印在膠片上,從而實現輕量、易彎曲的太陽能電池。化合物3接合型太陽能電池的研究是在宇宙太陽能電池的高效率化及輕量化等目的下進行的,此前曾配備到2004年發射的小型科學衛星“黎明(Reimei)”號、2009年的溫室氣體觀測技術衛星“伊吹(Ibuki)”號上。夏普將充分利用此次的開發成果,力爭使這項技術在宇宙、飛行體以及車輛等用途上實現實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