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大會專題報道: http://www.isoboards.com/news/show-21703.html
2011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大會暨太陽能展覽會3日在無錫舉行,近日遭遇“破產”謠言的無錫尚德電力董事長施正榮在演講中表示,目前國內光伏產業遭遇“寒冬”確是現實,主要源于國內惡性競爭導致產能過剩,歐美市場萎縮不是影響中國光伏的主要因素。統計顯示,2010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15.8GW,其中歐盟市場份額接近80%,但今年以來,隨歐債危機加深,以全球最大光伏市場德國為首的歐洲各國相繼削減補貼,需求同期減少20%。與此對應的是中國光伏組件產能不斷攀升,內部市場遲遲未開,供求嚴重失衡導致大量企業陷入低谷。
“目前,國內光伏組件產能超過需求一倍以上,這也是過去2年內,大量資金投入光伏產業所導致的嚴峻后果,為解決資金壓力,許多企業低價消化庫存也成為此輪低谷的導火索”,尚德董事長施正榮介紹。
過去幾個月,光伏組件及多晶硅大幅下落,國內已有50多家太陽能企業倒下,三分之一的企業處于半停產狀態,很多中小企業生存狀況堪憂。
由于中國企業的價格優勢,國外光伏企業倒閉潮也蜂擁而至。近日,美國3家太陽能企業破產,同時責難中國企業低價競爭導致其無法生存,申請政府進行“低價傾銷”調查。此申請已提交至美國商務部,極有可能被發起。
施正榮表示,盡管歐美市場低迷現狀短期無法恢復,但亞洲、非洲潛在需求仍然誘人,包括中國各地也正在規劃太陽能發電項目,國內企業要走出低谷需要解決創新、合作兩大難題。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也認為,光伏產業是中國新能源發展最大優勢,一方面中國政府需要積極制定扶持政策,保護這一新興產業;另一方面,國內光伏企業仍需要解決核心技術不足以及應用模式單一的問題。
“過去10年,中國光伏企業是在粗放擴張,如今正是精細化發展的契機,我們需要堅定信心,未來會更好”,施正榮表示。
業內專家預測,由于原有市場萎縮導致的惡性低價競爭,國內光伏產業正醞釀一場淘汰賽,除了規模企業能抵抗此輪風波外,許多中小企業明年將面臨生死劫,難逃并合并或關閉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