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國家能源局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一季度能源形勢、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并網運行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徐繼林解讀《中國氫能發展報告(2025)》。
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徐繼林:發展氫能產業對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在“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指引下,當前我國氫能產業正從試點探索逐步進入有序破局的新階段。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要求,引導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國家能源局組織行業相關機構和專家編制了《中國氫能發展報告(2025)》,聚焦國內外技術和產業發展,系統梳理2024年全球氫能產業發展情況,并對2025年中國氫能產業發展進行展望。《報告》已為各位媒體朋友提供,我做一下簡要介紹。
《報告》內容主要包括2024年國內外氫能發展情況、2025年中國氫能產業發展展望和大事記三個部分。2024年情況部分,從政策發布、市場規模、價格水平、創新應用、國際合作、標準認證等六個方面,系統總結2024年國內外氫能發展形勢。2025年展望部分,從加強政策統籌協調、推進核心技術攻關、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推動氫能試點工作、開展國際市場探索等五個方面,提出相關展望。
《報告》指出,2024年,中央和地方持續加強政策頂層設計、推動專項政策出臺,加強跨部門協調,綜合施策引導產業高質量發展。2025年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明確規定“積極有序推進氫能開發利用,促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提出要推進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建立健全氫能“制儲輸用”標準。全國各地累計發布氫能專項政策超560項,因地制宜推進地方氫能產業發展。2024年,我國氫能全年生產消費規模超3650萬噸,位列世界第一位。截至2024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累計建成產能超25萬噸/年,我國占比超50%,已逐步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制氫及相關產業發展的引領國家。
《報告》指出,2024年,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產業規模化、商業化為目標,我國氫能制取、儲運、利用全鏈條關鍵技術逐步取得突破。新疆庫車、寧夏寧東一批規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建成運營,貫通可再生氫制取—儲運—利用全流程,發揮了較好的示范作用。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穩步推進,各地建成加氫站超540座,推廣燃料電池汽車約2.4萬輛;京津冀、上海、廣東、鄭州、河北五個區域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超過1.5萬輛。多類型燃料電池發電和熱電聯供項目投建運營,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完成燃燒器摻燒30%氫氣試驗,兆瓦級純氫燃氣輪機完成整機試驗驗證。同時,6項氫能技術裝備入選國家能源局第四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覆蓋氫能制儲輸用全環節。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的謀劃之年,國家能源局將持續推動氫能產業政策接續發力,積極落實氫能納入能源管理相關工作,加快推進氫能領域重大技術裝備研制和應用示范,促進“制儲輸用”全產業鏈發展,進一步完善氫能產業生態、優化產業發展環境,為“十五五”時期氫能產業提質提速建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