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地下車庫內電動汽車發生火災,滅火救援人員攜帶背負式特種滅火設備控制鋰電池燃燒爆炸;模擬化工企業發生火災,高噴車搭載自動鋪設水帶機器人進入現場;模擬高層建筑突發火災人員被困,無人機裝備、機器狗等各司其職開展搜救工作……近日,江蘇省消防救援總隊在南京舉行實戰化訓練改革成果展暨深化執勤崗位練兵提升新質戰斗力誓師動員大會,聚焦新場景、新戰法、新裝備的消防救援實訓成果集中亮相。
當前江蘇有涉鋰重點企業180余家,較大型儲能電站300余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270萬輛。隨著新能源設備應用場景逐漸廣泛,新能源火災應急處置備受關注。大會現場模擬搭建了鋰電池廠房、儲能電站、電動汽車地下停車位等新能源火災易發場景,演示了地下車庫電動汽車圍擋灌注、多車交通事故泡沫疊加覆蓋、儲能電站注氮控火等新能源火災應急處置戰法。
緊跟全省新能源產業發展形勢,秉持“按作戰方式訓練、用訓練方式作戰”理念,總隊部署開展了新能源火災防范和處置一體化研究,編制發布《鋰離子電池生產加工企業消防安全管理規范》等技術標準,分類編制新能源火災風險辨識圖冊、事故處置要點和實戰訓練操法。
近年來低空經濟持續發展,以無人機為代表的低空飛行器在消防救援領域的應用愈發廣泛。大會現場模擬某高層建筑7樓發生火災后,無人偵察“導引編隊”、內攻搜救“迅雷編隊”、滅火作戰“集群編隊”有序出動,各類無人化裝備開展高空偵察、喊話、拋投應急物資等,并攜帶水帶協助高噴消防車開展滅火。機器狗、外骨骼機器人等偵察搜救裝備也陸續投入實戰使用,真正實現“人未到場、偵察先行”。
無人化裝備的廣泛運用、消防大數據中心投入實戰等,極大提升了指揮作戰的智能化。隨著滅火救援數字化轉型不斷推進,江蘇消防救援隊伍目前接警調度時間縮短近37%,出動到場時長縮減30%,災情跟蹤率提升52%,作戰目標數據關聯率提高55%,無人機視頻回傳時間快至2分鐘,數字化、智能化作戰指揮體系得到有效加強。
戰術戰法在實戰中能否取得最好效果與一線消防救援人員的綜合素質密不可分。面對多重風險、多職能伴隨的多災情,總隊大膽探索,積極推動作戰訓練理念、方式和手段轉型升級。現場展示總隊自主研發的硬件設備和軟件系統,實現了消防救援人員體能考核的自主申請、自動記錄和自行分析。在戰術戰法上,總隊編輯出版消防基礎技能、化工基礎技術、典型建筑和新能源新產業消防救援技術等系列實訓教材,力求訓練內容與實戰需求精準對接。通過訓練改革,全省消防救援站平均訓練時間增加30%,訓練成績提升21%,響應出動和到場耗時縮減30%,裝備結構優化率提升35%,滅火救援效能提升40%,有效提升了隊伍新質戰斗力。
(原標題:江蘇省消防救援總隊舉辦消防救援實戰化訓練改革成果展)